按民事处理,与孕妇发生争吵需要根据存在的过错,以及给孕妇造成的人身伤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按照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邻里吵架孕妇早产
同住一层的两家人为了摩托车摆放问题争吵不断,导致怀孕6个多月的38岁高龄产妇早产,剖腹产下了一名先天不足的女婴。尽管证据不足以证实当时这名高龄产妇遭到推打,法院仍认为不能否认双方发生争吵导致早产的事实,判令对方承担产妇七成治疗费用,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万元。
事件发生在十几年前,当时38岁的莉-莉已经怀孕6个多月,莉-莉、李某夫妇与邻居阿刚一家同住一层。2001年11月26日晚,阿刚与李某在楼道里,因阿刚的摩托车摆放问题发生争吵,莉-莉听闻后出来和阿刚也争吵起来。莉-莉称,在争吵期间,阿刚突然冲出并推打了她。莉-莉被到场劝架的黄某夫妇等人劝回屋,后感到腹痛。当天晚上,莉-莉被送至医院治疗,经诊断为胎盘早剥,剖腹产下一名女婴,却是个残疾儿。
在公安机关对现场主要目击证人的询问笔录中,李某称看到阿刚有推打莉-莉的行为;黄某在第一次询问笔录中称听到莉-莉说被阿刚殴打,但后两次询问没有再陈述该情况。
据悉,莉-莉在事发前曾到医院进行两次妊娠检查,结果均属正常。因此,莉-莉起诉要求阿刚赔偿其住院33天所花费用为1.2万元,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10万元。
在法院的调查过程中,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表示,对此案作出“在胎盘早剥的多种因素中,考虑以外力创伤因素为主”的意见是根据病史(病人自述)推测最可能的原因,假如不是听病人自述,不能确定原因,根据目前医学水平无法直接鉴定。
对于上述说法,阿刚在庭审期间坚称自己没有与莉-莉有任何肢体接触。阿刚指出,莉-莉自述被打时钻心剧痛,但没有任何蹲下和痛苦的表现,反而边骂边往前挑衅。阿刚还声称,根据围产保健病例显示,莉-莉之前有流产经历,说明莉-莉发生胎盘早剥并不奇怪。
阿刚对莉-莉到底有没有实施损害行为?而阿刚的行为与莉-莉的损害有无因果关系?这起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发回重审、重审一审和二审。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法院重审认为,尽管现有证据不足以证实莉-莉当场遭到推打,但不能否认阿刚与莉-莉发生争吵后导致莉-莉早产的事实,阿刚因琐事与怀孕已6个多月的莉-莉发生争执造成莉-莉早产受伤,阿刚的行为与莉-莉的损害结果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对此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据此,法院酌情判决由阿刚承担莉-莉在住院治疗期间所花费用的70%,即8400元。
而鉴于莉-莉因阿刚损害行为造成了重伤,对其精神确有损害,依法应给付一定的精神抚慰金。据此,法院根据莉-莉的受伤情况、阿刚的过错程度、支付能力及公平原则,酌情支持莉-莉的精神损失费3万元。
重审一审宣判后,莉-莉和阿刚均不服,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广州中院审理后,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魏*徽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案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妻子与他人怀孕后,如何处理婚姻问题?
156人看过
-
孕妇劳动适应问题如何处理好
320人看过
-
如何处理孕妇拖欠货款的纠纷问题
184人看过
-
离职公司如何处理孕妇生育险问题
159人看过
-
孕妇和别人吵架住院怎么理赔
76人看过
-
两人因争执受伤,如何处理?
93人看过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
-
双方因抚养问题有争议如何处理?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31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问题,法院作出解决纠纷的判决。 注意起诉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人民法院管辖。
-
另外,如何处理被执行人其他债务问题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09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如果有以下行为之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
-
-
劳动人事争议问题如何处理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61.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 2.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调解; 3.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 4.双方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