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一致,就是多个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意愿有统一性。实际上,协商一致的合同,就是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
1、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指行为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做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隐藏行为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3、重大误解,《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伪装行为,即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此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规定的沉默意思表示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条【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意思表示基本上都是双方通过当面沟通或者,采用书面形式相互之间是有过交流的,在双方都认可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该意思表示才受到法律保护。但是,自己在立遗嘱或者处分个人财产的时候,可能有些人在生前并不会和继承人沟通,但是这份遗嘱只要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发生法律效力的。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
描述意思表示的概念
192人看过
-
裁员概念表达法是什么意思
278人看过
-
民法典中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概念是什么意思?
446人看过
-
民法典中意思表示的作出方式有哪几种
439人看过
-
民法典146条虚假意思表示
108人看过
-
民法典中的侵占概念
401人看过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 更多>
-
法律中的主从犯概念是什么意思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21《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
-
民法典中保护房屋的是什么概念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04民法典保护合法的房屋,违法房屋不是民法典的保护范围。房屋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0《民法》的意思表示,从有效时间来看,1、用对话方式制作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制作的意思,公告发表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可视为意思。
-
民法学中有什么是“民意义的表示”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31意思表示一致,即多方意思表示的意愿统一。事实上,协商一致的合同意味着一致的产物。 意思与表达不一致的情况: 一、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是指行为人将真实意思保留在心中,所表示的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而是自知并非真实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和相对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隐藏行为隐藏行为是指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实意思是具有其他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民
-
民事法律行为是意思和意思表示的统一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23意思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间志和愿望: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这种意志和愿望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因为: 其一、如果行为人仅有意思而没有以一定的行为表示出来,是不会发重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 其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以他的真实意思为基础。行为人所为的行为,必须是他的真实愿望,如果他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真实意志; 那么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将会受到影响,意思表示构成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