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疏忽大意妻亡自己获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09:55:24 113 人看过

河南省汤阴县一男子因驾车疏忽大意,致乘车的妻子被撞死,因在该事故中负主要过错责任,自己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7月26日,河南省汤阴县人民法院审结这起交通肇事案,判处被告人王林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2010年12月20日21时许,被告人王林驾驶自己的三轮车回家,当行至107国道568公里+510米处时,因驾车疏忽大意,撞到了路边停着的半挂货车上,致使自己和坐在三轮车副驾驶座上的妻子陈某受伤,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汤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被告人王林在该事故中负主要过错责任。2010年12月30日,被告人王林伤好后,主动到公安局投案。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林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案发后,被告人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系自首,可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转自中国法院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1: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疏忽大意和渎职的区别
    疏忽大意跟渎职的区别如下:1、疏忽大意是国家公务员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一定损失的行为;2、渎职是指国家公务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法律赋予的职权,或违法乱纪、或玩忽职守、或以权谋私,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害的行为。渎职是公务员在履行职务中滥用权力。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特点“没有预见”是划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其他罪过形式的主要界限。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是根本反
    2023-07-21
    201人看过
  • 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表现
    法律综合知识
    一、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表现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或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行为人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在启动汽车时,没有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以致将一个在汽车后面玩耍的小孩轧死。此案例中,行为人身为一名驾驶员应当在启动汽车时,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否则极易造成危害结果,但因为他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此处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就是一种典型的疏忽大意的过失。二、从认识特征上来分析疏忽大意在认识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并具有预见的可能性。应当预见是
    2023-06-05
    497人看过
  • 疏忽大意的过失要负刑事责任吗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要负刑事责任吗不一定,法律规定情况才负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疏忽大意的过失法犯罪怎样认定第一,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司法工作人员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第二,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
    2023-06-15
    215人看过
  • 司机疏忽大意“带走”一条命
    集装箱车辆驾驶员金某在通过一个道口时,车子后部带倒了一个站在收费窗口买票的人,致使该人受伤,最后抢救无效而死亡。日前,嘉定区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金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去年11月,去市区送货的金某驾驶一辆重型集装箱半挂车沿着嘉定区沪宜公路行驶,车行至葛隆收费站。由于沪牌车辆不需要缴费,待道口栏杆放起时,金某即启动车辆通过。当时见是售票窗口站着个人在买票,而自己通过以后,从后视镜里却不见了人影,但想想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金某没有减慢速度,而是赶去送完了当天的最后一单货。第二天中午接到了公安部门的电话,金某才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昨晚在通过收费口时,其车辆后部带到了那个站在收费窗口买票的人,见人当场倒地,售票员及其他人大喊让他停下,而金某却压根没察觉。受伤者即被送往医院,但终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在场人员的证言、道口监控录像以及现场勘察等,公安部门认定金某应当对事故负全部责任。法
    2023-04-25
    498人看过
  • 商场智能停车场私家车受损车主疏忽自己担责
    先进的智能停车系统采用的是自助式的服务,驾车人需在缴费后才能将车驶离。然而把私家车停放在商场智能停车系统的关先生,发动汽车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致自家的汽车被车位地面尚未降下的挡板撞坏。关先生为此将商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其车辆的修理费用。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保管合同纠纷作出二审判决,关先生的赔偿请求没有得到支持。2008年10月,关先生在上海徐家汇某大型购物广场旁边的露天停车位停车,数小时后,关先生从商场出来返回停车位,上车发动时,停车位下的挡板将关宁车辆的保险杠损坏,经保险公司评估,机动车辆估损单前保修复喷气估损金额900元,关先生要求购物广场赔偿。购物广场坚持认为,地面停车库使用智能停车系统,车辆停到位后,地面的锁板会自动升起,只有当该停车位通过自助收费机交清停车费后,锁板才会自动落下,停车人能将车辆正常开走。关先生在没有缴纳停车费的情况下,试图将车开走,导致撞上升起的锁板
    2023-06-08
    468人看过
  •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比较: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疏忽大意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一种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概念区别是什么概念: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放任其发生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从而产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状态。区别:意志因素不同:一般来说,过于自信的过失排斥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间接故意不排斥危害社会的结果;不同的是: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行为人虽然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但可能不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行为人认为,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好,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很小;就间接故意而言,行为人通常不预测哪种可能性更大。《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
    2023-08-04
    378人看过
  • 医生疏忽大意,患者怎么维权
    在诉讼或索赔时,如果诉讼请求过高,必然导致增加不必要的诉讼费用及其它开支;如果诉讼请求低于所受损失,又不能完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正确赔偿标准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第四十八条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
    2023-02-04
    240人看过
  • 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怎么判?
    一、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怎么判根据行为人触犯的刑事罪名来确定,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二、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包括什么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2024-01-23
    334人看过
  • 如何区分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
    我国刑法第15条将犯罪过失规定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刑法理论界据此将犯罪过失区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形式。疏忽大意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对于两者的关系,比较容易认识,而且刑法理论界的看法也相当的一致,即学者们认为,两者都属于犯罪过失的范畴,都是不希望、排斥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却由于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在具有预见和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能力即注意能力的情况下,违反了自己所负有的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从而构成的犯罪过失心理。两者区分的关键在于疏忽大意过失对于危害结
    2023-04-22
    92人看过
  • 怎样區分疏忽大意的過失和意外?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对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这一区别也正说明了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却是犯罪的根本原因。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人是否对所导致的结果有认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都是过失,二者对危害结果的出现都是持反对的、否定的态度的,结果出现都是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关键区别点就在于行为当时是否认识到其行为可能导致到某种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行为时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导致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担任借一定的条件而亲信可以避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本没有预见。所以过于自信的过失又称之为“有认识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称之为“无认识的过失”。可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关键看行为人当时对其行为
    2023-07-19
    403人看过
  • 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有什么区别
    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有什么区别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关键词:明知可能发生,放任。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两者并不是包含关系。故意和过失是犯罪主观方面的两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6-03
    354人看过
  • 过失的两种类型:疏忽大意的和过于自信的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特点“没有预见”是划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其他罪过形式的主要界限。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是根本反对的。疏忽大意的过失是否能够是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但不能是直接故意目前已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该观点认为,如果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括直接故意,那就意味着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之初,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而积极地追求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
    2023-07-05
    190人看过
  • 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呢
    一、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呢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又称无认识过失,“不意误犯谓之失”。《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是什么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1.犯罪过失属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危害的发生;而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2.犯罪故意属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范畴,而犯罪过失需要法律的具体条文进行规定。从刑事处罚上来说,主观上具有故意性的会处罚更重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024-01-25
    93人看过
  • 因医生疏忽大意产生医疗事故
    我们根据医疗单位所发生的伤亡及一般事故的调查和安全管理的实践,麻痹大意。已成为酿成事故的祸根。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大部分肇事者本人思想麻痹,存有侥幸心理,对事故的隐患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马虎行事,不能及时消除隐患,最终酿成事故。在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作风粗疏或技术原因,以及社会、病人个体差异、条件等造成了技术、服务、管理各方面失误,统称为医疗缺陷,如缺点、差错、事故与纠纷等。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医疗活动中,医疗缺陷常常是引起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因医疗过失导致地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都不愿意发生,虽然为数不多,但即很难杜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加强医疗缺陷的控制,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将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又一个难题。我们通过多年来医疗纠纷的处理实践,进行了探索。1.错用药物。查对制度对用药的规定最为严格。主要内容有:其一,
    2023-06-11
    39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疏忽大意过失的特点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1
      医疗事故罪的疏忽大意过失有三个特点: 1.行为人(医务人员)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如案例中舒某将婴儿翻至伏卧姿式时,没有预见到可能因此造成婴儿窒息而死。 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兼指行为人负有预见义务和具有预见能力。“预见义务”就是根据实施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负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义务。这种“预见义务”反映在医疗事故罪中,
    • 疏忽大意是什么罪名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09
      疏忽犯罪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导致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又称无意识过失,不意误犯。
    • 什么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的认定标准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4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到危险,因为过于相信自己,认为自己能够避免危险的发生,结果没有避免而发生危险。比如:甲是游泳教练,乙不会游泳,甲带乙去水库游泳,甲想到乙不会游泳,可能会出先危险,但是甲过于相信自己的游泳技能,认为有自己在乙不会发生危险,结果乙发生了危险,甲构成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应该预见到危险,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危险,结果导致危险的发生。比如:甲打猎,在靠近村庄的地方,甲应
    • 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这两个罪能判刑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8
      结合全案证据分析。需要法律帮助可与本律师电话联系。
    •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成立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22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两者的共同点在于: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上行为人都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