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2 18:57:45 158 人看过

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犯罪主体,是主观上有罪过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犯罪结果的自然人或者单位。犯罪主体主观上的心理态度,既可能是过失心理态度,也可能是故意心理态度。

2、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犯罪行为和过于自信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直接的作用,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既可以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也可能是故意的心理态度。

3、犯罪结果,是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这种犯罪结果必须是实际发生的严重侵犯了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直接或主要的犯罪结果,既包括物质结果,也包括非物质结果。犯罪主体对发生的这种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行为,才可以构成过失犯罪,缺少其中任何一件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构成过失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07: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如何量刑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致人重伤罪是过失造成他人身体重伤的行为。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年人犯本罪的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只有年满16周岁以上的才负刑事责任。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过失致人重伤罪法院是怎样判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处罚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权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8
    394人看过
  • 处罚单位犯罪原则具体有什么
    单位犯罪处罚原则有两罚制和单罚制。两罚制是指单位犯罪不是只处罚单位,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盘判处刑罚。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何对单位犯罪处罚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在刑法理论上存在单罚制与双罚制之分。单罚制,又称为代罚制或者转嫁制,指在单位犯罪中只处罚单位中的个人或者只处罚单位本身。总之,在单位与个人之间只处罚其中之一。双罚制,又称为两罚制,指在单位犯罪中,既处罚单位又处罚单位中的个人。在刑法修订以前,1979年刑法中有单罚制的规定,例如刑法第127条规定:“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单位犯罪采取单罚制,即只处罚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但由于当时并不承认单位犯罪,因此刑法理论上没有从单位犯罪的角度对此加以理解。
    2023-07-27
    178人看过
  • 对我国性侵未成年罪犯的刑罚原则是什么?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强奸多人的、当众强奸的、轮奸的、致人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猥亵儿童,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从重处罚。未成年人被同龄人性侵怎么判刑未成年人被同龄人性侵怎么判刑要视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如下:1、在被害人属于14岁以下儿童、构成奸淫幼女和猥亵儿童的情形下,一方面应当从重处罚,另一方面又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两相抵消,因为减轻处罚更为宽松,所以总体上比成年人之间的同类罪行应该判得更轻;2、在被害人超过14岁不满18周岁、构成普通强奸或者强制猥亵他人、侮辱妇女罪名的情况下,因为不存在从重处罚情节,会比上述情况判得更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七条
    2023-07-11
    384人看过
  • 无过失原则的定义是什么?
    无过错责任原则亦称客观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它是民法归责原则中的一个特殊原则。主要含义是指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以及行为人的活动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是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让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原则的区别:1、适用过错原则(除过错推定)由受害方就侵权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也即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举证不能,对方就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对方就自己无过错可抗辩免责,如系第三人造成的,自己就可免责。而适用无过错,不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受害人不必就此举证,按法律规定直接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行为人不得以自己无过错抗辩免责,如系第三人造成的,违约方仍要承担民事责任。2、过错的轻重对责任的影响不同。如在无偿的民事行为中,一般只有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才承担民事责任。在过错推定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的过错是
    2023-07-04
    459人看过
  • 过失杀人处罚原则怎样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一、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结果时的刑事责任的确定本法第25条第2款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因此,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的确定应把握以下几点:分清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大
    2023-02-18
    322人看过
  • 犯罪既遂犯罪嫌疑人的处罚原则
    1、关于定罪和法条引用问题。应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处罚,罪名上不需要标明既遂犯,但在司法文书的叙述部分,应表明行为人已完成犯罪的情况。对法律条文仅直接引用分则具体犯罪条文即可。2、注意对同种罪危害不同的既遂犯的区别对待。对危害性和罪责程度不同的既遂犯,在处罚时应予以适当的区别对待。3、在既遂犯同时具备其他宽严处罚的情节尤其是法定的宽严处罚情节时,要注意同时引用相关的条款。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对这类人员进行处罚。这类犯罪人的犯罪事实,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按照案件的事实和后果进行处罚。还要分析案件当事人的犯罪动机和犯罪过程,根据这类人员的犯罪意图进行处罚。如没有造成严重影响的,还可以免于或者减轻对这类人员的处罚。一、犯罪既遂被发现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
    2023-06-26
    71人看过
  •  针对从犯的刑罚原则
    这段内容讲述了在考虑从犯的刑罚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犯罪的性质、作用、主观恶性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同时,应该参照法律规定的刑罚量刑标准,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总之,从犯的刑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达到公正、合理的处罚。在考虑从犯的刑罚时,应当综合考虑其犯罪的性质、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其主观恶性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参照法律规定的刑罚量刑标准,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被 胁 迫 参 加 犯 罪 如 何 减 轻 处 罚 或 免 除 处 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28条的规定,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来说,如果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在犯罪过程中,被迫实施犯罪行为,且对于犯罪行为没有故意,则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另外,《刑
    2023-09-07
    431人看过
  • 单位犯罪如何处罚,单位犯罪处罚原则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一、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要人员是指哪些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二、偷税漏税几百万的有什么处罚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三、单位犯罪责任人判多少年单位犯罪责任人判几年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单位犯罪的
    2023-02-20
    499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的处罚是什么原则
    故意伤害罪的处罚原则是:1.犯故意伤害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犯故意伤害罪的判几年一般而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如果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他人重伤的,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同时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也按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理。一般而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同时如果刑法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
    2023-03-17
    109人看过
  • 什么是过失犯罪,什么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概念:1、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但因疏忽或者已经预见而相信可以避免,造成危害结果的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或放任其发生,从而构成的犯罪。意外事件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一、过失犯罪可以预见而意外事件不能预见;二、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意外事件不是犯罪。《刑法》第十六条【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
    2023-08-09
    258人看过
  • 失职罪的判罚原则
    具备下列要件的,可构成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1、该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2、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司法机关的威信;3、主观方面是过失;4、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在执行判决、裁定的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的行为。哪些情形可构成失职罪满足以下条件会构成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1.主体条件: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2.客观条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3.客体条件:客体是侵犯了司法程序以及司法活动;4.主观条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
    2023-07-06
    144人看过
  • 结合犯的罚处原则
    对于结合犯,以所结合的犯罪论处,即一罪论处,不能以数罪论处。比如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不能数罪并罚,只能以一罪论处。就绑架杀人而言,开始实施杀人行为的是绑架杀人的开始;绑架既遂但杀人未遂的,属于结合犯的未遂。A绑架他人后,B只参与杀人行为的实施,A的行为属于绑架杀人的组合犯,B的行为只是故意杀人罪。想象竞合犯与结合犯的区别一、结合犯结合犯,是指基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具有独立构成要件且性质各异的数个犯罪(即原罪或被结合之罪)之间的客观联系,并依据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将其结合成为另一包含与原罪相对应的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数个构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结合之罪),而行为人以数个性质不同且能单独成罪的危害行为触犯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态。由于结合犯是刑法将特定的数罪规定为一个新罪,而原来的数罪失去独立意义的情况,故结合犯就是符合新罪的犯罪构成的行为,而不再是符合几个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因此,不能按原来的数罪认
    2023-08-09
    410人看过
  • 解读犯罪预备的定义及对预备犯处罚原则
    刑法解释: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的定义及对预备犯处罚原则】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解释】本条是关于犯罪预备的定义及对预备犯处罚原则的规定。本条分为两款。第一款是关于犯罪预备定义的规定。根据本款的规定,犯罪预备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形成了对预备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二是犯罪预备是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准备工具是指准备为实施犯罪所必需的作案工具和其他物品。准备包括收集、购买、制造,以及非法获取等活动。制造条件是指除准备犯罪工具和其他物品以外的其他为顺利进行犯罪活动,达到犯罪目的而创造条件的行为。从准备工具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准备犯罪工
    2023-06-11
    158人看过
  • 主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主犯和从犯有什么区别
    一、主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主犯罪,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对其定罪量刑,按照其所参与的、组织的、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二、主犯和从犯有什么区别《刑法》第26条第l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第27条又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可见,主犯与从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主犯和从犯,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区分:第一,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第二,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第三,从参加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加共同犯罪
    2023-04-28
    149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什么是过失犯罪,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规定,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8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 过失犯罪有“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和“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两种。 一、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如某甲挖坑蓄水,结果致一儿童溺水身亡,某甲应当预见自己的
    • 犯罪中止的特征是什么, 处罚原则是什么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怎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28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特征: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 2、必须是主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实质条件)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处罚原则: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失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失的(不是法定的损害结果),可以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具备以下特征: 1、行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预
    • 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及相应处罚程序如何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6
      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 1、根据《刑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仅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而且要对其他成员实施的犯罪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刑法》第26条
    • 数罪并罚原则是什么罪犯并罚原则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31
      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判决宣告前一人数罪的,除死刑和无期徒刑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数罪并罚是指对犯有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一定原则判决执行的刑罚。
    • 主犯是什么意思对主犯是怎么处罚的对主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如何认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26
      主犯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主犯包括三种情况:(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即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3)在犯罪集团或者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或者罪恶重大的犯罪分子。对于主犯的处罚原则:刑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