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有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其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风险。
二、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确定相应的原则。
1、对因履行劳动合同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是一种平等主体关系之间的争议,应确定“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申诉方负举证责任;
2、对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发生的争议,这是一种隶属关系的争议,应确定“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作出决定的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3、对因用人单位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职工福利待遇、拒为职工提供劳动安全条件和防护用品等发生的争议,这是一种由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的争议,
也应确定“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一、合同纠纷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本条确立了分配举证责任的三个层次的依据,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法官裁量权。依此,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应是如下:1、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简单的归纳就是: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对产生权利或法律关系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凡主张已发生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应对存在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2、举证责任分配的倒置规则。3、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不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依照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又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的情况。为此,《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二、离婚案件举证责任查询
离婚案件中的举证责任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确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举证责任,又称“举证的必要”。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中须确认的事实,依法负有提出证据的义务。
-
用工主体责任劳动仲裁举证责任
171人看过
-
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有谁承担
345人看过
-
加班谁承担举证责任
96人看过
-
劳务派遣发生劳动争议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437人看过
-
非法证据排除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478人看过
-
解除劳动关系由谁举证责任?
429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仲裁裁决被撤销时,举证责任由谁承担?陕西在线咨询 2024-12-29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当事人需承担裁决存在法定撤销事由的举证责任。当事人提出申请时,应提交仲裁裁决书及证明存在撤销事由的基本证据。人民法院需证明仲裁裁决有错误,若证据充分,应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什么是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仲裁或审制度是仲裁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争议时,若与审判途径冲突,则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解决。 仲裁庭作出的裁决具有终局性,当事人不得随意更改。为了保证裁决的正
-
谁能承担劳动争议举证责任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06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适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但是特定情形下需适用举证倒置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
证据规则中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举证责任的承担者应该由谁承担责任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30首先,《证据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它包含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两层含义:其一、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其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依法负有证
-
高空坠物由谁承担举证责任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26高空坠物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由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来承担举证责任。法律规定高空坠物伤人的,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自书遗嘱举证责任由谁承担?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1-19自书遗嘱举证责任由想要继承遗产的主体承担,若是书写自书遗嘱的主体目前还存活于世,此时举证责任就需要由订立遗嘱的人来承担。在举证时,可以从遗嘱的格式、内容以及订立遗嘱的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等方面入手,对于无法举证的,此时该遗嘱可能会归于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