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概述是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7 09:46:14 488 人看过

《刑法》中有几个过失构成犯罪的小案例:过失致人死亡的钱某在厂区称重处。驾驶重型自卸车从南向北倒车时,由于观察疏忽,从东向西行走到车尾的受害者石某被撞倒碾压,导致石某抢救无效死亡,钱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交通事故被告人陈某驾驶越野车,载人从景谷县开往永平镇,与自卸车相撞,造成乘客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告人陈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驾驶的车辆与他人驾驶的车辆相撞,造成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被告人陈某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构成了交通事故罪。火灾被告石某在野外引火烧烤,风势太大,引发森林火灾。被告人应当预见,野外用火可能导致火灾,因疏忽导致火灾,其行为构成火灾罪。当然,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不止这些,但一般来说,过失犯罪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疏忽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构成犯罪;第二类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而相信可以避免,从而危害社会。

哪些行为会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的行为有过失致人重伤;过失致人死亡;或者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因为疏忽大意而未预见,致使火灾发生等。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均是过失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1日 02: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受贿罪概述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受贿罪概述有哪些?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二、受贿罪自首情形有哪些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会被认定为受贿罪的自首:1、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投案。2、犯罪
    2024-01-16
    394人看过
  • 简述过失犯罪原因论
    法律综合知识
    摘要对于犯罪之过失犯罪原因的探讨,不仅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首要解决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分析和预防过失犯罪的必备基础。因此在坚持主客观统一以及内外因有机结合的方法论基础上,从主体自身因素和主体外在因素探究过失犯罪原因(主要为心理原因),对于认识过失犯罪以及预防过失犯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过失犯罪原因主体因素主体外因素大凡世界,社会纷繁复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推进,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我国正处于转型和改良的发展阶段,犯罪现象依然客观存在,有增无减,不容乐观。在建立健全法律规制的同时,探讨犯罪原因,追溯犯罪本质,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对于“什么是犯罪,人为什么会犯罪?”不仅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且是众多犯罪学家和犯罪心理学家义不容辞的研究核心。对于行为人为什么会犯罪以及其犯罪心理的探讨,古今中外各学者观点不一,尚无定论。笔者试图避免从宏观角度探讨犯罪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探索
    2023-06-03
    113人看过
  •  成功与失败: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概述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分在于未能达到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同。犯罪未遂是被迫放弃犯罪,例如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的犯意消退,主动自愿地放弃犯罪,例如实行杀人行为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同时要注意这几种犯罪形态是互斥的,如果形成了终局形态,就排斥掉其他的犯罪形态。例如,当把人杀死后后再送往医院,由于犯罪的目的已经达到,成立了犯罪既遂,排斥了犯罪中止,只能认定未犯罪后的悔过行为。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分在于未能达到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同。这两种情况都是行为人的最终犯罪目的没有达成,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导致未能达成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同。简单理解来说,犯罪未遂是被迫放弃犯罪,例如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的犯意消退,主动自愿地放弃犯罪,例如实行杀人行为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同时要注意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这几种犯罪形态是互斥的,如果形成了终局形态,就排斥掉其他的犯罪形态。例如,当
    2023-08-29
    190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内容有哪些
    一、什么是犯罪过失根据刑法第15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犯罪过失的心理态度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实际认识与认识能力相分离,即行为人虽然有能力、有条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行为人事实上没有认识到,或者虽然认识到,但错误地认为可以避免这种危害结果发生;二是主观愿望与实际结果相分离,即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希望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但由于其错误认识而导致了偏离其主观愿望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二、犯罪过失的内容有哪些犯罪过失包括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是犯罪过失成立的前提,行为人在当时条件下具备认识发生危害结果的能力,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因而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缺乏认识;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
    2023-02-25
    76人看过
  • 假币罪犯罪构成概述
    构成这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货币不是商品,不能出售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更不可能存在用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某一货币的情况。只有伪造的货币,才能有以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或者购买的可能,因此,无论是出售者还是购买者,其主观上想牟取非法利益,发不义之财的目的不言自明。至于运输伪造的货币罪,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在主观上也有故意。如果托运人并未向承运人如实告知所运货物的真实情况,因受蒙骗等原因不知道所运输的是伪造的货币的,不构成犯罪。2.行为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出售、购买、运输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出售伪造的货币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以各种方式或途径,以一定的价格卖出伪造的货币的行为。购买伪造的货币,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价格用货币买入伪造的货币的行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明明知道是伪造的货币,而使用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或者以其他方式将伪造
    2023-07-05
    218人看过
  •  贿赂罪犯罪特征概述
    贿赂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本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贿赂罪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应受到严厉的打击和惩罚。贿赂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几点: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2.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3.贿赂罪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4.贿赂行为会导致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公共利益,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5.贿赂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
    2023-08-27
    419人看过
  • 诈骗犯罪特征概述
    (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二)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三)主观方面,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故意。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1、主体是经营者,赌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作为商业贿赂主体的经营者不限于法人,除法人外,还包括其他组织和个人。法人也不限于企业法人,还包括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2、目的是为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即为达到商业目的,通过贿赂手段,获取优于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地位。3、手段有两类,即财物手段和其他手段。当然,商业贿赂与其他贿赂都属于贿赂的范畴,触犯刑律的都要给予刑事制裁,但在行政责任上是不同的,商业贿赂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给予行政处罚,其他贿赂要受党纪政纪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3-07-13
    272人看过
  •  毒品犯罪类型概述
    这段文字描述了多种毒品犯罪行为及其刑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46.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案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案是涉及包庇罪、贩卖毒品罪等罪名的一种案件。在审判过程中,控辩双方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被告是否具有包庇罪、贩卖毒品罪等罪名,以及其罪行
    2023-08-18
    407人看过
  • 犯罪既遂形态概述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1、行为犯。又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刑法规定的某些行为,就构成既遂犯罪;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有法定结果才能构成既遂犯罪;3、举动犯。又称即时犯罪,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一开始就完成犯罪,完全符合构成要求,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4、危险犯。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一定危害结果的特殊危险状态,构成既遂犯罪。既遂犯的刑事责任,按照刑法分则直接处罚违法的法定刑。如何区分犯罪既遂类型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特征: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3、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
    2023-07-12
    488人看过
  • 过失犯罪定义与概念
    法律综合知识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根据本款的规定,过失犯罪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构成犯罪的;第二类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构成犯罪的。一、间接故意和故意过失的区别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并没有积极追求后果的发生。过失是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危害后果,但却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情况。两者的不同点有:第一
    2023-03-08
    471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概述是怎样的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一、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
    2023-03-02
    270人看过
  • 交通事故述于过失犯罪吗
    交通事故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后逃逸了,属于故意犯罪。一般情况下轻微交通事故不属于犯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构成犯罪。交通事故致死是过失犯罪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属于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过失是行为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本身,则可能是明知故犯。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行为人涉嫌交通肇事罪,法官会根据其犯罪情节,也就是造成的损失和是否存在恶劣情节等情况选择量刑幅度,从而进行判刑。如果交通肇事没有其他恶劣情节的话,那么最低
    2023-07-24
    415人看过
  • 吸收犯概述
    吸收犯
    什么是吸收犯?刑法学界观点大体一致。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的犯罪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根据这样的定义,显然无法将吸收犯与牵连犯区别开来。因为它们没能很好地给出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原因。如有人认为,吸收犯的吸收关系应根据一般观念和法律条文的内容来加以认定。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一般观念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无法明确吸收犯的标志。也有人认为,一罪吸收他罪,是因为一罪之构成要件为他罪所当然包括,或所犯之罪为他罪必然得由之方法或当然可得之结果这种观点虽给出了部分原因,即一罪之构成要件为他罪所当然包括,这是其值得肯定之处,但对于什么样的方法为必然得由之方法,什么样的结果为当然可得之结果,缺乏判断标准。虽然有人主张以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去判断一罪是否是实现他罪之目的的必由之方法或是否是实现他罪之目的的必得之结果。但我们认为,这种标准,将
    2023-06-11
    153人看过
  • 论述过失犯罪的认知特征
    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形式。过失犯罪的认识特征是:1.实际认识和认识能力相分离;2.应为行为和实际所为不一致;3.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矛盾。过失犯罪包括哪些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两种。1、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结果,构成的犯罪。2、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简而言之,就是在过于自信的心理态度下发生的犯罪。确定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的关键,是理解过于自信的内容。过于自信就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2023-07-06
    44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哪些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构成是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30
      具体过失罪包括一下几种:1、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等等
    • 过失犯罪教唆犯个人简述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0
      会有教唆犯。最高院2000年《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里明确了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等指使肇事人逃逸的,致被害人死亡,以共犯论处。这就是过失犯罪的教唆犯教唆犯罪属于共同犯罪,因此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包括3层含义:1各犯罪人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的,(这里表现为教唆者帮助其产生或决定犯意)2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及危害结果3都对共同犯罪所引起
    • 概述犯罪中止构成要件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4-26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1)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2)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3)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3、
    • 会计师虚假陈述罪是过失犯罪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14
      1)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过失犯罪是一个范畴,包括玩忽职守罪,失火罪,过失致人重伤等罪。 2)过失犯罪是刑法学中的一个概念,刑法中的罪名是没有过失犯罪的。但是有玩忽职守罪,它是一个职务犯罪,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 窃犯罪的概述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08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