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法律角度看待交通事故车辆的年检问题
机动车年检时间的规定如下:一般机动车应当每年检验1次;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二)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三)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四)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五)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二、车辆有违章年检能过吗
车辆有违章年检不能过。年检前需要把所有违章都处理。一般来说,如果车子还有违章没处理完毕的,负责年检的人员会拒绝当事人进行年检,或者有违章的,那年检就无法通过,所以是需要处理完毕的。
法律依据:《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五十四条
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机动车检验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向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除大型载客汽车、校车以外的机动车因故不能在登记地检验的,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车辆所在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
申请前,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申请时,机动车所有人应当确认申请信息并提交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三、车辆汽车年检流程
1.填表。需要填写机动车牌证申请表和机动车查验记录表两张表格,要用碳素笔,圆珠笔不行,填表处有参考样本。
2.找到年检录入窗口,审查材料,录入。
3.找到违规查询窗口。如有违规,在此一并缴清罚款。
4.找检测员进行车辆的外检,要求打开车前盖,查验车架号,检测员给出检测合格签字页,之后,到检测缴费窗口(一般是100元),给发票。
5.找到检测登录窗口,所有材料留在该窗口处。可以开车去检测车间了。
6.排队等待检测,有人指挥车辆。检测完后给一张检测报告单。
7.拿着检测报告单回业务厅,交到5号窗口领取所有资料(已订在一起),并按要求签字。
8.将资料送交1号窗口,并交上行驶证,办事员发给年审车贴,并在行驶证副本的反面打上新的年审日期。
9.年审完毕,可以回家了,别忘了把车贴贴在前车窗的右上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 动 车 第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n(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n(二)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n(三)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n(四)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n(五)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n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
法律角度看待做客违法问题
409人看过
-
从法律的角度看待私家车超载
309人看过
-
从法律角度应当注意的问题
205人看过
-
从法律角度看待首套房和二套房
433人看过
-
从民法典角度看婚姻彩礼归属问题
268人看过
-
从构成因素角度看交通肇事罪
296人看过
-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问题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3第三百八十九条【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
-
-
从啥法律角度说明交通事故车主定损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06交通事故的当事车辆应当由保险公司进行定损,没有购买保险的,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定损。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
有哪些从法律角度解决试用期问题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04试用期都会有哪些常见问题?所谓试用期,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时,依照法律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特别约定的一个供当事人双方互相考察的、合同解除条件亦无严格限制的期间。那么,对于出现的问题法律会不会有应对之策?请看下文
-
如何看待法律角度民间借贷北京在线咨询 2023-05-081、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操作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但是显而易见,民间借贷的随意性、风险性容易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向私人借钱,大多是在半公开甚至秘密进行的资金交易,借贷双方仅靠所谓的信誉维持,借贷手续不完备,缺乏担保抵押,无可靠的法律保障,一旦遇到情况变化,极易引发纠纷乃至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