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并未规定必须是共同犯罪,一个人也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诈骗罪的共同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诈骗罪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人;
2、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3、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往往不能单独构成特殊主体犯罪,但是可以与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一起成为特殊主体犯罪的共同犯罪主体。
非国家工作人员一般不能单独构成贪污罪,但是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一起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共同诈骗罪犯罪主体有哪些,共同诈骗罪怎么构成
123人看过
-
什么是诈骗共同犯罪,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392人看过
-
合同没有履行完能构成诈骗罪吗
367人看过
-
合同诈骗:被骗签合同是否构成犯罪?
356人看过
-
骗签合同诈骗违约金构成犯罪吗
390人看过
-
一房二卖构成合同诈骗犯罪吗
127人看过
合同诈骗也属于诈骗罪的一种,我国法律规定了定罪数额,只有数额达到较大(3000元以上)才成立诈骗罪,法院才会定罪处罚,诈骗数额有三个标准,数额较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指个人诈... 更多>
-
共同诈骗罪犯罪主体有哪些,共同诈骗罪怎么构成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06根据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诈骗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同时具备以下主体、客观和主观三个方面的要件:(一)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点: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人。这是主体要件中的量的规定性因素。一个人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如果行为人教唆他人犯罪,而被教唆人未实施所教唆的犯罪
-
没有共谋构成共同犯罪江苏在线咨询 2023-04-27没有共谋仍然有可能认定为共同犯罪,如虽然前期并没有共谋,但一方犯罪实施时,另一方主动帮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
构成合同诈骗罪后合同有效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3合同诈骗罪一旦成立,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辟谣】 问:合同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是一样的吗? 答:不一样。 1、侵犯的客体不同。 2、发生的场合不同。 3、侵害的直接对象有所不同。合同诈骗罪直接侵害的对象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贷款,而贷款诈骗罪侵害的对象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
-
合同诈骗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有没有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16诈骗数额达到2万元以上的才构成刑事犯罪,《刑法》中对合同诈骗罪规定的最轻的刑事处罚标准是单处罚金,判刑标准以犯罪嫌疑人诈骗的数额为准,如果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最少对犯罪嫌疑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诱骗他人构成共同犯罪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09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教唆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教唆人构成教唆犯,与被教唆人会形成共同犯罪,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