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租赁合同的签订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因此签订租赁合同时不可约定超过二十年。
一、车位租赁合同适用什么法律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七百零四条,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第七百零五条,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第七百零六条,当事人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第七百零七条,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根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在当事人中,提供物的使用或者收益权的一方为出租人;对租赁物有使用或收益权的一方为承租人。租赁合同是诺成合同。租赁合同的成立不以租赁物的交付为要件,承租人转租租赁物须经出租人同意。转租与债的转移不同。转租期间,承租人与出租人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不履行对租赁物妥善保管义务造成损失的,由承租人向出租人负赔偿责任。承租人未经同意而转租的,出租人可终止合同。
二、租一年续租一个月可以吗
1、租赁合同期限届满后,续租多少个月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法律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双方协商一致的,可以续租一个月。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零四条【租赁合同主要内容】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第七百零五条【租赁最长期限】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
租赁协议书写时间和合同签订期限
200人看过
-
租赁合同期限有什么限制,租赁合同期限最高限制是多长时间?
201人看过
-
租赁合同没签订租赁年限是否有效
473人看过
-
房屋租赁合同没有租赁人签订合同有效吗
253人看过
-
未签订租赁合同影响租赁吗
229人看过
-
最长可签订多长时间的租赁合同
474人看过
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不影响合同生效的,合同自依法成立的时候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未办理上述手续会影响合同生效的,则手续办理完成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终止期限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确定,并且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有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开始时生... 更多>
-
租赁合同期限有什么限制,租赁合同期限最高限制是多长时间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6租赁合同期限的限制为: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其超过的部分无效。租赁期间届满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续订租赁合同,自续订之日起长期限为20年。按照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
-
合同有时间限制吗,房屋租赁合同无效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5展开全部《合同法》第214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因此,房屋租赁合同包括续订房屋租赁合同的最长期限均为20年。1、房屋租赁合同期限最长20年,是指当事人每次签订的租赁合同所约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并非指数次签订租赁合同或者数份租赁合同的总租赁期限不能超过20年。2、房屋租赁期间
-
买房定金签订合同有时间限制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8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见的有婚假、产假等,但生活中这些权益并不都能得到保障。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劳动保障制度,违反劳动保障制度的依法是要受到相应处罚的。
-
签订合同租赁期限时涂改过,还有效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1一式两份的合同,涂改的地方两份合同一起涂改成相同的东西,就有效。改成不同的东西,就无效。只涂改了一份,就得按手印确认或者双方无异议才有效
-
签订合同时间有期限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7有,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民法通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