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维权障碍分析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6:25:40 241 人看过

消费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其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将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而对消费者维权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一、消费者维权的障碍分析

(一)从消费者来说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其维权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维权意识不足。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然而广大的消费者对这些法律知之不多,积极主动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还很薄弱,加之消费者长期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抱着遇事忍为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通常会选择放弃维权。第二,维权成本过高。一是维权所支出的费用、时间、人力、精神损耗等成本过高;二是消费者得到的赔偿十分低,我国法律未健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使得消费者获得的赔偿十分低,且间接和无形损失得不到赔偿,即便是在胜诉的情况下,其赔偿金还不足以支付维权费用,消费者往往是得不偿失。尤其是在面对小额的争议时,大部分人会因维权成本过高而放弃维权。

(二)从经营者来说

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消费者维权的障碍主要有:第一,极低的违约成本。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概率低,不健全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和信用记录制度等的缺失致使经营者的违约成本十分低,面对此种利益的驱使,经营者毫不犹豫的选择违约而放弃守法。第二,经营者的强势地位。经营者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制定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和霸王条款束缚、妨碍消费者依法进行维权,同时经营者故意隐瞒有关商品的信息,使消费者获得的信息不对称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从法律制度来说

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第一,小额诉讼制度的缺失,致使消费者只能适用繁琐的普通诉讼程序,使得救济总是姗姗来迟而得不到真正的救济。第二,择一赔偿范围的限制。我国在违约—侵权两分法民事责任的体系下,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采取的是择一的方式,这种择一的方式因赔偿范围的限制会导致消费者的损失无法得到周全的法律救济。第三,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近年来在食品、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常发生大规模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而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相关受害的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救济。

二、消费者维权的的对策

(一)净化消费维权环境

消费者维权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消费维权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加强消费维权意识教育,消费者在权益遭到侵害时,敢于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同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选择;其次,要求经营者树立消费者是上帝的理念,尊重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也要杜绝格式合同和霸王条款的制定,不滥用其强势地位侵犯消费者的权益。最后,加大消费维权执法力度。执法者要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对消费者的投诉和诉讼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并最终落实到最后的执行环节,从程序上和最终结果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违法成本

小额诉讼程序是与简易程序相分离的单独的一种审理程序。它具有比简易程序更加简便、诉讼标的额更小、案情更简单的特点。当今美国、英国、日本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建立了独立小额诉讼程序,大幅度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诉讼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司法救济。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降低消费者诉讼维权的成本,消除维权成本障碍,激励消费者积极主动维权。目前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只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有规定,但其制度还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其补偿、制裁、威慑和鼓励的功能。通过扩大惩罚性赔偿范围,增加惩罚力度等措施来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增加经营者违约成本,迫使其最大限度地履行义务。

(三)重构侵权和违约责任的赔偿范围

我国采取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择一方式,无论是选择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都无法完全弥补消费者的损害,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符合公平的精神。面对此种维权困境,我们需要重新构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赔偿范围。消费者在选择违约之诉时,将其赔偿范围扩大到因违约造成的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同时增加消费者因维权而支出合理费用的赔偿;消费者在选择侵权之诉时,赔偿范围增加毁损标的物本身,这样消费者的损失才能够得到全面的赔偿,从而切实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四)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诉讼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团体、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面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传统的一对一式的诉讼模式已经不足以保护众多的受害者,惩罚致害者。面对此情形,世界各国都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消费者群体受害的保护,发展了公益诉讼,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在我国的实践中,应尽快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公益诉讼制度,在公共利益受到侵犯时,允许特定的机关、组织甚至任何人提起公益诉讼,充分发挥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范大平.陈蓉浅谈提高违约成本降低维权成本的必要性及措施.民商法,2007(1).

[2]邱雪梅.民事责任体系重构.法律出版社,74-75.

[3]蔡彦敏,洪浩.正当程序法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宁国斌.消费维权困难的法律原因及改善.商场现代化,2009(3)。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3日 05: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分析
    消费者的选择权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其购买的商品及接受服务的权利。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是消费者获得满意的商品和服务的基本保证也是民法中平等自愿原则在消费交易中的具体表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是在不同的动机驱动下进行的,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需要,或为满足他人的需要。因此,必须让消费者根据需要对其打算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作出选择。同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具有自己的品位、爱好和特殊的要求,如果他不能自主地选择,那么,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就不能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必须是自愿的,不必以经营者
    2023-04-24
    141人看过
  • 论网上仲裁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在线仲裁(也称在线仲裁)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能否实现。目前,网上仲裁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障碍,而是法律障碍。网上仲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公正性是能否实现网上仲裁的关键法律问题。1、在线仲裁的法律障碍以及解决在线仲裁的机构和企业尚未得到中国国内法的承认。中国法律尚未承认这一点,这是在线仲裁的最大法律障碍。因为法律不承认在线仲裁,即使在线仲裁的程序和结果是公平的,中国法院或外国法院也不承认和执行在线仲裁。这样的奖项没有生命力。目前,有两种组织准备采用在线仲裁。一是国家明确承认的依法注册的仲裁机构,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另一种是由尚未得到法律承认的新兴网络组织实施的在线仲裁机构,如加拿大一些律师成立的私人在线仲裁公司[1]。在线仲裁应当得到中国立法的承认。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线仲裁业务得到中国《仲裁法》的认可。只要有中国的仲裁法,至少国内在线仲裁是合法的,中国法院必须根据《仲裁法》和《民
    2023-05-07
    225人看过
  • 消费者如何维权?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维权各项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购买前了解商品属性。对于商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原材料、结构、合格证,出厂日期、消费期限、使用说明、售后服务等有关商品自身的情况以及商标、厂家、生产地、经销者等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情况应尽可能地了解。3、保存购买凭证。购买后应尽可能要求销售者出具发票、收据或其他书面的证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效地进行索赔。4、自动与商家协商。当发现购买商品与自己的需要不相符合时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沟通,指出自己的购买目的与产品不符合,申请更换或者退货。5、网购-七天无理由退换货。针对网上购物,商品不符合自己需求,买家可以在签收日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无理由退换货的前提是该商品未被拆封。6、12315维权。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此
    2023-04-11
    139人看过
  • 消费者怎么维权,消费者维权投诉流程是什么?
    1、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2、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保委调解,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3、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4、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5、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一、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有什么?(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
    2023-05-07
    153人看过
  • 消费者保障计划对消费者有什么用
    律师解答:1.什么是“消费者保障计划”“消费者保障计划”为消费者网络购物提供全面保障。申请加入“消费者保障计划”的店铺,在通过淘宝网的资格审核后,将和淘宝网签署诚信协议,并缴纳诚信押金,淘宝网为这些店铺提供“先行赔付”担保:买家使用支付宝购买这些卖家的宝贝,在淘宝网上确认收货,付款卖家之后14天内出现产品质量等卖家导致的问题,淘宝将帮助买家向卖家提出退货赔付申请,如果卖家对申请不予接受,淘宝将会先行赔付给买家,优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2.什么是先行赔付凡在淘宝网上购买带有“”标志的宝贝,都支持先行赔付。买家使用支付宝购买“先行赔付”的宝贝,在淘宝网上确认收货,付款卖家之后14天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淘宝将帮助买家向卖家提出退货赔付申请,如果卖家对申请不予接受,淘宝将会先行赔付给买家,优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3.在什么情况下,买家可以提出先行赔付的赔偿申请1)经检测买家购买的商品本身或商品配件存在
    2023-04-21
    468人看过
  • 采光权纠纷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一、采光权纠纷的成因产生采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规划对新建住宅楼的审批存在漏洞,使新建筑物层数、间距不符合建筑规划国家标准,遮挡相邻建筑采光;二是开发商违规施工,造成实际施工结果与设计规划审批结果不一致,出现超规划建设,导致新建住宅楼层数过高,影响与其相邻建筑物的采光;三是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下称《规范》)的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至日≥1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造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上述标准是基于我国南北区域不同采光条件综合考虑的,而有些新建建筑物虽然设计楼层高度、楼间距符合设计规划国家标准,但仍对相邻建筑采光有所影响;四是有些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居住便利,未经有关
    2023-05-22
    377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消费者权益保障意义的消费者权益政策有哪些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30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依照社会经济运行的需要和市场上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制定明确的立法,这就使消费者权益不仅是一种公共约定和共认的规范,还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认和保护。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消费者联盟就已确定了消费者有下列基本权利:。
    • 勿让病历成为患者的维权障碍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产妇在医院分娩,由于医生的误诊而导致了婴儿夭折,医院却买了一个婴儿赔给产妇。事后发生纠纷,产妇夫妇要把医院起诉到法庭,结果由于医院不提供病历,使得法院也无能为力。(《中国青年报》4月24日)从报道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病历上,病历成了患者维权的最主要障碍。由于当前我国医疗纠纷所面临的法律现实所。对大部分医疗纠纷而言,打官司其实就是打病历——作为最重要的证据,病历直接决定官司成败
    • 消费者有哪些权利,消费者维权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8
      消费者享有的九大权利是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人格尊严受尊重权、监督权。 1、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5、求偿权,消费者享有
    • 隐瞒消费者消费者怎么维权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14
      消费者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维权: 1、先与经营者进行协商,解决纠纷; 2、协商不成的,消费者可以到当地的工商局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 3、可直接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 4、直接登录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或举报;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 消费者权益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5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的方法是: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协商不成的,由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3、调解不成的,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仲裁不成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