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获得商业秘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7 18:12:10 491 人看过

根据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第10条中的第一款中的第一项规定中明示,以盗窃,胁迫或者是利诱等一系列的手段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的,均属于不正当获得商业秘密的方式,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同时根据第二条中的第一款,其不正当的手段,范围更广。凡是违背了资源平等公平以及诚信,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等方式获取商业机密的行为,均被认定为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我国法律将予以惩罚。由此可以发现,我国法律对此有着一个大概的规定,其具体的情形则需要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予以分辨。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属于非法获取。

一般来说,就几种具体的列明的不正当方式:

1.

盗窃,这种方式,是盗窃人自认为不被持有秘密方的所有人,或者是使用者等发现方式进行窃取其秘密的行为。这种窃取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影音,甚至其他形式。美国《侵权法重述》(1939)中,提到了几种盗窃方式,窃听电话、偷听以及其他间谍的行为,均可以被认定为是盗窃商业机密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比方说利用计算机病毒,盗取他人电脑文件的,未经他人同意进行复制的,偷拍,偷录的行为,均可以被认定为盗窃商业机密的行为。

2.

利诱,顾名思义,以高额的报酬,良好的工作条件,或者其他的物质性的利益诱骗商业机密的所有者,使用者,甚至是知情者的,从而获取相关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口头诉述,或者是书面告知等方式。日常实践中,只要被认定为有诱惑性的行为的,就可以认定为利诱以获取商业机密的行为。

3.

胁迫,这点和大家所认知的大致相同,以他人生命健康,财产利益,名誉隐私,甚至是工资职务以及其他的可以恐吓,要挟他人物质性或者精神性的事物,使得商业秘密的知情者被迫向对方透露或者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

除上述三种行为以外,违背了正当竞争所应当保持的公平自愿,诚信,商业道德等手段,以获取商业秘密行为的,均可以被认定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同时,被认定了侵犯他们合法权益时候,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机密的,法院在判处对方赔偿的同时,严重的,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日常生活中,请以正当的手段进行合理的商业竞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08: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业秘密相关文章
  • 什么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是构成要件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2024-05-03
    172人看过
  • 在商业竞争中如何判定商业秘密的不当取得
    一、在商业竞争中如何判定商业秘密的不当取得1.通过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2.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进行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3.违反保密义务或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权利
    2024-03-17
    297人看过
  • 携商业秘密跳槽获刑3年
    从某尔跳槽后,齐某来到国内同行业某知名企业任副总经理,期间他将某尔的一些商业秘密透露给新东家。1月23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齐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此外,此案中的张某甲也获刑三年,另外两名涉案人员被免于刑事处罚。据了解,被告人齐某原系青岛某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后辞职到南方某公司任副总经理。其他三名被告人张某甲、王某、张某乙也均为某尔集团员工,其中张某甲离职后也到上述公司任职。2010年5月间,被告人齐某违反与某尔集团签定的保密协议,通过邮件形式,向同行业某公司非法透露某尔洗衣机重要生产数据。当年7月,齐某辞去某尔职务到该公司就职,并先后通过本案被告人张某甲、王某、张某乙三人于2010年7月和10月通过邮件形式,向该公司非法提供某尔洗衣机生产和采购环节重要商业数据。经鉴定,上述经营信息构成商业秘密,齐某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人民币372.39万元;张
    2023-04-24
    465人看过
  • 商业秘密合法获取的原因
    获取商业秘密的正当行为有这几种情况:一、独立研发:指行为人并未依靠他人或他人已有的商业秘密信息,而独自研究开发出商业秘密的行为,它是每个权利人获得商业秘密的主要方法之一。二、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三、信息分析:是指行为人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通过对已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资料、信息进行研究、试验,从而知悉他人的商业秘密。信息分析也无需征得权利人的许可,行为人在已公开的信息资料中,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获知他人的商业秘密,并无任何不妥或违法之处,其获知的商业秘密并不侵犯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当然,不能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属于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类型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的列举以及其他各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文件和各国学者的
    2023-07-07
    382人看过
  • 合法获取商业秘密的情形
    (一)因权利人的疏忽泄露而获得对商业秘密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商业秘密得到法律保护的最重要条件。如果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在公共场所随意谈论产品配方、客户名单等技术、经营信息或者对载有技术、经营信息的文件、图纸随意丢弃而为他人知悉、获得,只能说明权利人并未将该信息作为商业秘密对待,该信息从而在法律上也不成其为商业秘密。故而,他人在无意中得知了该信息,并不违反法律。(二)通过反向工程而获得反向工程是指他人对权利人公开出售的产品或从合法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研究等活动,从而反推出该产品的配方、结构、生产工艺和方法等技术秘密的行为。反向工程是一种非常经济的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手段,权利人一般无权禁止他人采用。当然,实施反向工程的前提是取得权利人的产品应合法。与此相反的是黑箱封闭。即产品在法律上受保护,如果他人并未获得权利人产品的所有权,就不得有开拆、窥视等行为。比如对出租的产品,因出租人仍然享有所
    2023-06-19
    463人看过
  • 当企业商业秘密被侵应当怎么办
    一、民法上的救济民法上的救济,即依据民法上的规定请求违反保密协议的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害商业秘密的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民法上的救济的请求权基础是合同或者侵权行为。1、违反保密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商业秘密保密合同(前面已论述)负有保守秘密的一方当事人违反保密合同约定,泄露或者擅自使用其知悉的商业秘密,即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企业在此情形下,可以根据保密合同中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商事仲裁或者诉讼方式,向约定的商事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侵害企业的商业秘密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属侵害他人的商业秘密:(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
    2023-04-30
    493人看过
  • 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的分级
    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范围: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技术秘密是指技术信息的商业秘密,经营秘密是指技术信息以外的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用于经营的信息。一、简历里写公司项目算泄密吗?不算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如果只是提到客户的名称及项目名称,而公司又没有采取任何保密措施,也没有进行任何声明,因此行为不构成泄密。二、订立合同有何保密义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023-03-13
    273人看过
  • 商业秘密解读什么是商业秘密的
    一、商业秘密解读什么是商业秘密的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还需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二、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有哪一些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有:1.民法
    2023-07-03
    217人看过
  • 公司经理侵犯商业秘密获刑
    一家技术公司的总经理许某伙同公司部门经理魏xx、李xx窃取公司技术资料另起炉灶揽取业务,非法获利97万余元。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裁定,维持原判,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魏xx和李xx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各处罚金50万元、5万元。许某将另案处理。法国HEF公司是一家从事机械零部件表面高技术处理的公司,上海舍福表面技术有限公司为该法国HEF公司的全资子公司。1998年7月,舍福公司获法国HEF公司授权,使用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并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2001年2月至5月,舍福公司总经理许某与市场部经理魏xx共谋成立从事金属表面热处理的上海xx有限公司。同年3月,许某以舍福公司的硫氮碳共渗盐浴炉的温度控制采用加热室和盐浴的双重控制温度技术要求浙江xx厂(舍福公司设备供应商)定制3台电炉,于同年6月交付欧本公司使用。许某作为欧本公司总经理,负责欧本
    2023-06-09
    411人看过
  • 在商业秘密实施许可中商业秘密的保密
    商业秘密的实用性、价值性等决定了它可以成为许可贸易对象。商业秘密的使用许可同样涉及保密问题。企业首先要慎重地确定许可贸易对象,一般地说,要考虑可能的被许可人的资信状况、经济实力、市场规模,特别是实施商业秘密的能力。当候选的被许可人确定后,下一步就是就商业秘密的使用许可进行谈判。就被许可的企业来说,它当然先要对引进的商业秘密进行评估,作一些了解才能确定是否购买以及相应的价钱。但这样会让被许可方知悉该商业秘密。一旦谈判没有成功,许可人将无法禁止对方实施。为此,作为许可方的企业应当在谈判前就要签订保密协议。该协议应当特别明确在没有获得许可方书面同意前,对方当事人不得将该商业秘密泄露给任何第三方。当然,企业在谈判中披露给对方商业秘密的范围应尽量缩小,不能和盘托出,特别是其中的关键性商业秘密。正式达成的商业秘密许可证应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许可证性质、对方的保密任务、重要概念界定、技术回授、使用费交付
    2023-04-10
    74人看过
  • 当"商业秘密"遭遇"个人隐私"
    这显然是一个悖论:一个是关乎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商业机密,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关键所在;一个是私人通话秘密,作为个人隐私而受到法律保护。当商业机密被泄露而员工对外通话成为个人隐私受到法律保护时,作为企业该如何做?最近,惠普因为深陷电话门事件而麻烦不断,曾经以铁腕手段赶走卡莉的邓恩最终也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为该事件承担责任。当然,公众对于邓恩似乎是一致的指责:因为她动用了不适当的手段,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那么,回过头来说,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企业,面对的是高度市场化的激烈竞争,商业秘密不仅关乎企业的利益,甚至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因此,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人的话,那么,企业的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似乎并不亚于个人的隐私权。对于邓恩来说,泄密事件发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查找元凶。她通过调查公司进行调查,本是很正当的事情,问题就出在手段不恰当。而事实上,要通过其它手段来查找并不太容易,因为需要证据,显
    2023-06-08
    122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行为的认定是怎样
    下列行为会被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行为:1、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4、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5、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一、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要点1、认
    2023-04-03
    118人看过
  • 商业秘密应当符合的要件
    1、不为公众所知悉,即不为不特定的人所知的秘密性;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一定的经济价值性;3、具有实用性,即商业秘密一定要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不权仅停留在理论的水平上;4、权利人必须采取保密措施,如果权利人不采取保密措施,说明他自己也未意识到其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是商业秘密,法律则更无法对其进行保护。一、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四种体现方式(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所谓“盗窃”是指秘密窃取,包括直接偷窃商业秘密的文件、采用不为他人知悉的方式监听、模拟、照相、复印等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所谓“利诱”是指以给予某种利益为引诱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采取给予他人现实的或是将来的、精神的或是肉体的威胁、强制,使他人不得不交出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在以上三种列举之外的采用非法的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认定的关键在于手
    2023-03-02
    136人看过
  • 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在探讨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些行为主要围绕着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展开。2.具体包括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直接获取商业秘密,以及随后对这些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进行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行为。3.若有人违反与权利人之间的约定或违背权利人关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擅自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同样构成侵犯。4.当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述违法行为而获取、使用或披露商业秘密时,也被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二、侵犯商业秘密有哪些具体表现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直接通过非法手段,如盗窃、利诱、胁迫等,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在非法获取后,进一步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这些商业秘密;3.违反与权利人之间的保密约定或要求,擅自将所
    2024-07-15
    373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更多>

    #商业秘密
    相关咨询
    • 以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都有什么啊?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3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属于侵害商业秘密的手段之一。这里仅列举了盗窃、利诱、胁迫等几种获取商业秘密的不正当手段。但从该法第2条第1款来看,任何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商业行为均属于该法所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商业秘密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和行为。因此,根据目的解释规则和体系解
    • 企业在获取商业秘密以及相关方式获取商业秘密的,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5
      企业确定商业秘密之后,应当订立《商业秘密管理规定》。其主要内容有,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确定商业秘密的原则、商业秘密的标志方法以及商业秘密载体管理办法等。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是确定本企业商业秘密事项的依据和标准,由于企业、单位经营性质和领域不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事物也不尽一致。所以每个企业都应该依据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义,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自己的商业秘密范围,明确哪一类事项是本企业的商业秘密,这是《商业
    •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他人商业秘密构成什么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18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只有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才会构成犯罪,此时才会被判刑。判刑的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涉嫌非法获取商业秘密并为境外提供商业秘密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22
      根据最新规定,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购、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的,构成境外窃取、刺探、收购、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1-16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只有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才会构成犯罪,此时才会被判刑。判刑的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