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公款共同犯罪如何认定额度
挪用公款罪数额的认定,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挪用公款罪怎样才能被认定为已遂罪
挪用公款罪的既遂认定有:
1.行为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
2.行为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
3.行为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情形。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从而构成的犯罪。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三、在我国挪用公款如何起诉?
必须通过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因为挪用公款案属于公诉案件,必须经过司法机关侦查后才可以决定是否向法院起诉的。
公司可以去公安机关报案,案件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准备公诉书,并且将犯罪证据材料移送给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n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合谋挪用商贸公司资金挪用公款罪共犯如何认定
54人看过
-
挪用公款罪应如何认定,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行为
131人看过
-
认定挪用公款共同犯罪要紧扣身份
449人看过
-
挪用公款罪100万如何量刑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383人看过
-
如何判定2022年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定罪标准?
230人看过
-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数额相关规定解读
346人看过
-
挪用公款共犯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主犯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7挪用公款共犯的认定 1、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勾结的挪用公款中共犯的区分: (1)要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故意的起因进行区分。即谁先提出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拍板的,应认定其为主犯:其他积极响应、参与策划,提出补充意见或修改性意见的人员,应认定为从犯;其他在主观上没有挪用犯意,而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迫接受挪用犯罪意图的,应认定为胁从犯。 (2)要从是否组织、领导、指挥、策划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在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所起
-
挪用公款的标准犯罪金额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怎么认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6挪用公款罪怎么认定?挪用公款共犯的认定1、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勾结的挪用公款中共犯的区分:(1)要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故意的起因进行区分。即谁先提出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拍板的,应认定其为主犯:其他积极响应、参与策划,提出补充意见或修改性意见的人员,应认定为从犯;其他在主观上没有挪用犯意,而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迫接受挪用犯罪意图的,应认定为胁从犯。(2)要从是否组织、领导、指挥、策划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在挪用公款
-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怎么认定?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认定与量刑是怎样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25挪用公款罪怎么认定?挪用公款共犯的认定1、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勾结的挪用公款中共犯的区分:(1)要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故意的起因进行区分。即谁先提出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拍板的,应认定其为主犯:其他积极响应、参与策划,提出补充意见或修改性意见的人员,应认定为从犯;其他在主观上没有挪用犯意,而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迫接受挪用犯罪意图的,应认定为胁从犯。(2)要从是否组织、领导、指挥、策划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或在挪用公款
-
合谋挪用商贸公司资金挪用公款罪共犯如何认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1合谋挪用商贸公司资金,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需要同时满足共谋和参与/指使策划两个条件才会构成。 即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
如何认定挪用资金罪的共同犯罪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10一般认定共犯的条件是:明知主犯的挪用资金为犯罪行为,还故意帮其转移、利用资金。 这里的故意有两层意思: 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其一起参加实施犯罪。 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 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默契,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