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责任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09:33:53 105 人看过

虽然不排除一部分的商业投机分子,铤而走险,想借由会计造假等形式为自己个人谋求利益,但是在现实会计事务中,很多会计从业人员违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是由于对会计法律责任认识上存在误区,而无意识的犯罪。当前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法律责任认识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负责人的认识误区

根据新《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应当认识到自己在会计法律责任上,是责任的首要承担者。但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些单位领导负责人,往往只对于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负责,忙于各种业务管理或行政管理,而对于会计事务,却理所当然的全部推给会计部门而疏于管理,也没用建立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规范会计部门的会计行为,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不够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容易触犯会计法律法规。

2.会计从业人员的认识误区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其实会计从业人员两大基本职能,然而在现实的会计事务中,会计从业人员主要还是加强了会计核算的力度。对于会计监督,可能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上是处于单位决策者的直接领导和管理的,无论是其工作表现评价,还是工资待遇水平,都是由决策者来决定的。这就势必使得会计监督的工作在现实的会计事务中难以很好的落实,甚至有一部分会计从事人员,为了个人私利,放弃了会计监督的法定职责。

3.其他认识误区

在会计法律责任认识,可能还存在着其他一些误区,比如说对于会计虚假信息的认定,有的认为应当从法律角度上进行分析,有的认为应当从会计专业角度上进行分析,各抒己见,却争论无果。笔者认为,判定会计虚假信息,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即会计行为的目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结果,只有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更合理、准确的判定出会计的虚假信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8日 19: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会计法律责任相关文章
  • 实施股权激励可能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实施股权激励可能存在哪些认识误区?误区之一:将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混淆我们看到,有不少上市公司将员工持股与股票期权混为一谈,甚至某些地方出台的针对股权激励的政策法规也不加区分。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是一种偏重福利性的持股计划,其受益人范围一般较广,包括公司内部的普通员工在内的绝大多数员工甚至全体员工,一般要求员工全部或部分出资购买公司股份;而股票期权(stockoption)则是倾向激励性的股权激励方式,原则上只涉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而非全员受益,其授予的只是在某一约定的时间以某一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而且该权利的行使是可选择的,可以放弃,在授予时受益人并不需要出资。股票期权更多的是看重对受益人未来工作业绩的激励,而员工持股则多是对共同创业的员工的过去历史业绩的肯定(当然也具有激励未来的作用),两者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误
    2023-06-09
    312人看过
  • “正当防卫”认定中存在的法律误区是什么
    “正当防卫”认定中存在的法律误区有什么大致有以下10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3、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4、对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5、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无关的第三者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6、不法侵害者已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继续侵害能力时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7、防卫挑拨式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8、对精神病人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9、对合法行为采取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10、起先是正当防卫,但后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一、正当防卫的要件包括了哪些《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2023-06-25
    194人看过
  • 医疗告知会存在法律责任吗
    施行手术前,医疗机构对患者及其亲属履行告知义务后,如果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一般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存在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要承担一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主体】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说明义务和患者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出现医疗事故怎么处理1、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当事人自愿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
    2023-03-15
    403人看过
  • 假合同存在的法律责任
    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1、依虚假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作为当事人,如果发现自己签订了虚假合同,可以向对方主张民事赔偿责任,要求对方赔偿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给自己一方所造成的损失。2、如果对方构成犯罪的,签订虚假合同的一方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有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伪造假合同犯法吗做假合同犯法,但是具体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可能会构成合同诈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2023-07-31
    56人看过
  • 产品责任纠纷举证认识误区有哪些
    产品责任纠纷举证认识误区有:产品责任侵权纠纷一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告仅需证明受损事实即可,无需对产品存在质量缺陷进行举证。大多数产品责任案件中,对于产品存在缺陷、因产品缺陷造成其遭受损失、产品缺陷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仍应由受害人来证明,生产者仅对法定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所有产品责任侵权纠纷中,均应根据”谁主张、谁举证“之原则,先由受害人承担产品质量瑕疵举证责任,受害人不能证明的,应承担败诉后果。当讼争产品为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时,自原告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生质量争议的,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产品无质量瑕疵的举证责任。产品销售者仅需证明自身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无过错即可,无需对产品无瑕疵承担举证责任。在原告仅起诉产品销售者未起诉生产者的情况下,销售者除对产品的合法来源及自身在销售环节无过错进行举证外,仍应对
    2023-06-18
    225人看过
  • 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
    混淆两者的概念,土地使用权与房屋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是居住用地70年,购房人取得的商品房产权必须也只能建立在70年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而房屋开发商从土地管理部门获得土地批租权后,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通。商品住宅从开发到销售的周期一般在1~3年,房产产权的实际寿命也就随着开发商开发住宅时间的长短而缩短。土地使用年限与房屋产权年限有什么区别土地使用权指单位或个人依法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年限:根据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1)居住用地70年;(2)工业用地50年;(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5)仓储用地50年;(6)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房屋产权年限指房屋建筑产权的归属年限,包
    2023-07-03
    284人看过
  • 走出对审计执法主体资格认识的误区
    作者:程度平2010-9-910:18:51来源:湖北省竹溪县审计局前几天,因为一个财政收支审计项目涉及白条列支问题定性、处理处罚的依据,如果依据《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作为定性、处理处罚的依据,自我感觉不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作为定性、处理处罚的依据,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是否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作出处理处罚的执法主体资格?带着这一问题重温了《审计法》。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规范审计执法,防范审计风险,修订后的《审计法》在第三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二款:即“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从法律高度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明确审计机关作出处理处罚的执法主
    2023-04-24
    452人看过
  • 税收筹划认识上的五大误区
    目前,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1、税收筹划就是和税务局兜圈子,大部分纳税人对偷税和合理避税的概念模糊。偷税,是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应税行为)已经发生并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以逃脱其纳税义务的行为。逃税,是指纳税人对已经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进行某种人为的安排和解释,企图使之成为非应税行为的行为。税收筹划(Taxplanning),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从而取得节约税收成本的活动。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这样两点含意:一是避税不同于偷税,前者手段是合法的,后者是非法的;二是避税似乎有悖于道德上的要求,比如利用税法漏洞,钻税收空子等等。因此,把“避税”与“税收筹划”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违法,但属于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后者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也许有
    2023-06-07
    388人看过
  • 抵押担保人在法律上存在什么责任
    只有在借条上注明“一般保证”或是写明“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才承担较轻的“一般保证”法律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抵押权的相关知识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如某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以自己的住房作抵押,这时银行即为抵押权人。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是实践中最理想,被广泛使用的担保形式,因为它的担保效力最可靠,而且能充分发挥担保财产的作用,既然抵押物不转移其占有,那么它既可以发挥其使用价值,也可以由所有人继续使用并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取得的收益亦可以清偿债务,这样就使债权人的权益得到最充分的
    2023-06-15
    348人看过
  • 性骚扰的认识误区
    女性性骚扰
    根据一般数字显示,大部分受害者为女性,但事实上男性也会遭受性骚扰,但数字普遍偏低,这可能基于下列原因:男性对于性骚扰的认定范围较女性的窄。就是说,大部分男性在界定自己是否受到性骚扰时有一个较大的容忍度,或者他们大都不以为意。如:被人拍拍腰背,女性对这种行为的敏感度较男性的敏感度高;若遭受女性性骚扰,男性大都不愿向外界诉说。他们担心可能没有人会相信。男性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不愿向人诉说。他们被女性性骚扰可能被理解为懦弱,亦表现了他们脆弱无能的一面。什么是性骚扰性骚扰指以带性暗示的言语或动作针对被骚扰对象,强迫受害者配合,使对方感到不悦。任何性别的人都有可能是性骚扰的受害者。具体指行为人出于发泄性欲求的动机或恶作剧的动机或骚扰人、侮辱人的动机,通过语言的、形体的、环境布置的方式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不受欢迎的性挑逗或性刺激,给被骚扰者带来烦恼和精神压抑,甚至造成精神损害,但尚不构成强制猥亵和强奸,
    2023-08-16
    268人看过
  • 年休假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换单位员工年休假天数按在新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重新计算《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实际上,职工无论是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还是在不同用人单位累计工作时间满1年的都可以休年休假,不会因为职工跳槽换单位重新计算连续工作满1年的期间。换言之,员工在原单位当年已经休过或部分休年休假,到了新单位后,仍可按规定再休年休假。不过,当年在新单位年休假的天数需要按规定折算后确定。折算的方法是在新单位当年年
    2023-04-22
    173人看过
  • 中小企聘请法律顾问会存在哪些误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经营者的法治意识、法律观念不断提升,对法律顾问需求越来越大。由于许多企业在聘请法律顾问上的误区,目前中小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比例相对较小,法律顾问没有发挥应有的保驾护航作用。经过总结,发现许多企业在聘请法律顾问上普遍存在以下九大误区:误区之一:聘请法律顾问可有可无?严格讲,所有企业都应该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企业的经营活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撑,企业一旦偏离法律轨道,将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甚至带来灭顶之灾。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更应该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谋求发展。尤其是对于新创的企业(公司设立在5年以内)、发展势头迅猛的企业、交易复杂的企业、多种经营的企业、经常发生意外事故的行业(如建筑业、运输业等)以及经常发生纠纷的企业等,更需要聘请法律顾问。有时候,法律顾问律师的把关和意见,
    2023-04-28
    472人看过
  • 购房人对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哪些心理误区
    误区一:"签了合同,交了钱,房子就是自己的"这种想法隐患颇多,很容易造成损失。《民法典》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我们购买了开发商的房屋,签订了购房合同,仅仅是与开发商建立了一种经济合同关系,没有进行登记的话,还不能发生物权效力,也就意味着不一定能取得物权。如果开发商出现违规违约等行为,必定对购房人取得房屋的所有权造成障碍。误区二:"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与开发商无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房后,认为合同签了,钱也交了,《房屋所有权证》就是自己拿着材料就可以办了,不再关开发商什么事了。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二章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申请房屋登记,应当由有关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在商品房买卖中,有关当事人就是开发商和购房
    2023-06-04
    209人看过
  • 工伤认定存在哪些误区
    《工伤保险条例》已实施多年,但人们对其第15条仍存在误解:“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或者在48小时内因抢救无效死亡的”,使符合“认定”条件的人被排除在“工伤”之外,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患有尘肺病多年的张默,在私营砂石厂工作,同时工作。半年前,他在工地晕倒,被送往医院抢救。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以张默为例,经过4天4夜抢救无效死亡。超过48小时的,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的规定,职业病是指接触粉尘造成的疾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职业活动中的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根据原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辐射病,职业中毒,身体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和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保函[2004]256号),突发性疾病是指在工作时
    2023-05-02
    71人看过
换一批
#会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会计法律责任是指违反会计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会计行为主体必须严守的底线,是法制与道德规范内在联系性的统一体。 会计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律责任是指单位或个人在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因违反会计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法... 更多>

    #会计法律责任
    相关咨询
    • 办养置场协会,会内会员在法律上存在怎样的法律责任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7
      可以看你们当地主顾部门规定的,你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可以联系我详细咨询
    • 上的事实认识错误应负什么刑事责任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05
      刑法上事实认识错误分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客体的认识错误,对象的认识错误,打击错误,手段,工具的认识错误。只要把握主观,客观,想象竟合等知识就能了解各种认识错误在刑法中对应的责任到底是故意,过时,既遂,未遂。
    • 如何认定合同成立是否存在法律上的过失责任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23
      合同依法成立以后,不存在缔约过失责任,不符合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条件。订立合同时提供了虚假的情况,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以订立合同为由进行恶意磋商,损害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也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 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认识错误负刑事责任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7
      一、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1、意外事件。即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对行为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2、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3、紧急避险。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
    • 法律上的错误责任原则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28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