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人格上的平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05:00:11 259 人看过

刘作翔: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我所理解的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关键是指全体公民在法律主体资格上的平等,即人格上的平等。我们要在全社会强调和树立这一意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等等各种原因,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和现实。我们不是乌托邦主义者,不是空想主义者,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中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别。每一个社会都有贫富差别。但这种由于财富及地位的差别不能导致人格的不平等。

我们说人可以有贫富之差,但不可以有贵贱之分。这是现代社会区别于封建等级制社会的根本点。在现代中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有住豪华别墅的,也有住蜗居的;有开豪华小车的,也有靠双脚踏车的或步行的;有每天山珍海味的,还有少数未达温饱、尚不富裕的。所有这些差别,都不能构成人格上的差别。我所讲的公民在法律主体资格上的平等,是指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法律上的平等人格,无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城乡等等。这正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理念。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在法律主体资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最不发达国家,有穷人也有富人是社会的常态,但在法律主体资格上、在法律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封建等级制历史、深厚的官贵民贱文化陋习和官本位的体制文化影响,加之改革以来金钱权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要在中国社会真正树立起公民人格平等的意识,还需要社会各方很长时期的努力。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对法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持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若从法律的角度看,对法律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胡玉鸿:人的尊严是一项抽象的法律理念,要使其得以真正落实,就必须在法律上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立法层面上,要将保障人的尊严确立为法律的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检视法律的内容是否与人的尊严的要求相吻合。在制定法律时,应当考虑人的本性、本能以及自然的需求。那种违背人的本性的法律规定,实际上就是在贬低人的人格,亵渎人的尊严。当然,人的尊严的要求,也为保护社会上的弱者提出了重要的立法任务。所以,加强对弱者的立法保护,是确保人的尊严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人的尊严不仅是要保障人们拥有较为充裕的物质生活待遇,同时也需要有精神上的自由。只有人在物质条件得以改善的同时,给人以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精神空间,才能够激发起人的尊严意识,也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

在守法层面,人的尊严强调法律的可接受性,不能要求人们做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正如古老的法律格言所指出的那样,法不强人之所难,如果一部法律超出人的实际能力、不考虑人的所在处境,一味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迫使人们进行某种行为,那同样是对人的尊严的不尊重。

尊重人的尊严,诚如马克思所言,国家应当本着道义的精神来对待公民

主持人:现在在一些地方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从人的尊严角度来执法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

胡玉鸿:在执法层面上,要将涉入法律的人作为主体看待,尊重其作为人的尊严。特别是在刑事司法领域,如何确保犯罪嫌疑人拥有尊严地被接受制裁,这是考验一个国家的司法能否尊重人的尊严的根本所在。实际上,刑事领域由于涉及到对罪犯的惩处,因而也是最易侵犯人的尊严的场合。在这里重温革命导师的教导是必要的。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论文)》中,马克思指出,国家应当本着道义的精神来对待公民,即使是那些违反国家所颁布的森林条例的人(统治者眼中的犯人),仍然没有失去其人的尊严,相反,国家也应该把违反林木管理条例者看作一个人,一个和它心脉相通的活的肢体,看作一个保卫祖国的士兵,一个法庭应倾听其声音的见证人,一个应当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体的成员,一个备受尊敬的家长,而首先应该把他看作国家的一个公民。在此,马克思以诗意般的语言描述了个人的神圣地位:国家的肢体、士兵、见证人、集体的成员、备受尊敬的家长,这一切又全都通过公民这个神圣的字眼彰显出来。

马俊峰:所以,法律制度还应具有一种倡导社会文明,引领观念进步的作用。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观念和素质,法律制度应该引导和强化这种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讲,体现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设计,就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否则就走向了现代文明的反面。

胡玉鸿:相对于人的尊严而言,国家和社会更多地以义务主体的形式出现。就国家而言,它承担着维护人的尊严的使命,同时又负有保障人的尊严得以实现的义务。所以,当我们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时候,每个人根深蒂固并且是最为本质的要求就是被尊严地加以对待。对此国家必须控制自己的权力范围,保持人们独立的私域;它必须尊重人们的自主选择,宽容社会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它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使权力的运作不至于损及人的尊严。当然,国家是管理者,法律是调控人们的行为规范,但国家管理与法律规制应是为了保障人的尊严的实现。当人们感觉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和令人满意的话,人就会感觉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一个理想目标,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为之努力

主持人: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既使人振奋鼓舞,也使人感到责任非常重大。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为之而努力?

刘作翔:我们也要看到,以上这些要求,都是应然的标准,即我们应做的工作及应奋斗的目标。但要实现上述目标,可能还需要有一个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尊严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说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以空想主义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最基本的方面看,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可能是相当长时间内政府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以一些地方的交通为例,当成千上万的每天依靠公共交通工具的工作一族,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挤在水泄不通的公共汽车或地铁里时,人贴着人,连个身子都转不过来,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这时,谈人的尊严都觉得是一个很奢侈的话题,就会感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断改善交通条件,使人们都能在通畅干净卫生的交通工具里通行,是让人有尊严的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此类推,民生的其他方面也同此理。

在摈弃乌托邦幻想的前提下,在承认社会差别的合理性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如果这种差别一旦超出社会的容忍度,就会使社会失衡,也有违社会公平及其理念,也难以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所以,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一话题,所涵盖的领域是那样的广泛,所涉及的内容是那样的丰富多样。它是一个理想目标,但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又必须从现实出发,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去努力。我们既要摈弃各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承认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差别;但又要坚持社会公平理念,对于畸形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和纠正,以逐步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目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09: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中国公民在哪两个方面是平等的
    中国公民首先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公民在权利和义务上面也是平等的,不存在特权之说。法律平等包括了在法律适用上的平等都是适用相同的法律,还表现在执法上面的平等,不管是什么阶级等级,职业民族犯罪都会一样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就是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解读。一、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其意义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如下: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5、监督权;6、社会经济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保护权;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二、平等权的内涵是什么平等权的内涵有:1、权利平等,即所有公民平等享有法律
    2023-02-18
    339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一、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人格权;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二、属于中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有哪些属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有平等权、监督权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
    2023-03-22
    251人看过
  • 公民的平等权有哪几条
    公民的平等权有以下含义: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等等。具体规定在《宪法》的第33、34条。一、劳动权益保障法律有哪些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就业权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力。二、受教育权法律规定有哪些受教育权主要规定于《宪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其他法律中也有相关规定。《宪法》规定了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义务教育法》则系统全面地规定了公民接受九年义务受教育的具体权利内容、权利的保障以及侵犯受教育权的法律后果等。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平等享受接受义务
    2023-02-21
    379人看过
  • 中国公民平等权的含义
    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的第一项宪法权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33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民宪法和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原则。从法律角度看,法律平等是法律的根本属性,一如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言,在任何程度上,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规范的一般性都是法律的本质。从权利角度看,法律面前的平等是一切其他权利实现的基本要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等一切领域内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即守法上的平等;(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即司法上的平等;(3)在法
    2023-03-11
    71人看过
  • 公民平等权有哪些?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权利主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公民的平等权有以下含义:①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②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宪法》中平等权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男女平等;②民族平等;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意义1、权利,简单地讲就是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行为和享有的权益,这种行为和权益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公民有权依法自己去实施某种行为,也有权去要求其他公民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去作或者不作某种行为,从而使本人得到一定的利益或者实现某种愿望。公民的权利是否行使,取决于公民个人的意愿,公民即可
    2023-02-27
    471人看过
  • 人格平等是医患关系的基石
    一位女士状告某医院裸身胸透案,与其说是一桩民事纠纷,不如说是医患之间的价值冲突与碰撞。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裸身胸透案是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在医疗资源相对紧缺的年代,病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只有比较基本的要求,即治病。只要能够把病治好,采取什么手段、治疗过程如何,是无关紧要的。医生所代表的医疗资源,对于病人来说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什么不够妥当的情节,病人也大抵会自我消化掉,甚至把那些不必要的肉体和精神痛苦也都看成恢复健康的代价。资源紧缺导致了医患关系的失衡,它的体现就是病人对医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人格依附。所以,类似脱光上衣做胸透这样的事情,在过去是断然不会闹上公堂的。然而,人格权和隐私权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会怕羞,都有精神上的尊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医疗资源变得相对充裕,医患之间的人格依附关系逐渐消除。这时,越来越多的病人对医生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治病,
    2023-06-08
    20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人格不平等的标准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09
      其实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矛盾观,比如没有光便无暗,没有善便无恶。也就是说法律是人定的,而人不可能做到顺其自然·大道,绝对有私欲的存在,所以为了尽可能的有一个标准,便创出了法律。人与人之间有着沟通,为何有阶级划分呢?还是因为私欲,所谓的上流社会人物,只跟同阶人交往是因为他们认为同阶人才能更好的给他们带来利益,而“下流社会”的人主要是因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物质的拥有差距导致的划分,所以说法律面前人人不可
    • 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一律平等什么意思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31
      这个如果是定义问题我不好说,但法律的公平指的是程序上的公平
    • 公民平等权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3-02
      平等权,是指国家以平等的资格和身份参与国际关系,平等地享受国际法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的权利。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容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适用法律上的平等,不得表述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后者还包括立法平等等内容在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
    • 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1-09-07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由上可以看出,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非常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就是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是要按照规定受到处罚,当然如果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可以咨询律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