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赔偿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与国家机关赔偿制度中的国家赔偿不同,民事赔偿责任主体、责任性质、适用的赔偿原则、标准和程序均由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民事赔偿责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责任性质包括侵权、违约和不当得利等,适用原则包括过错、无过错和无过错推定等。民事赔偿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环节。
民事赔偿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
民事赔偿责任主体、责任性质、适用的赔偿原则、标准和程序与国家法律赔偿制度中的国家赔偿不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民事主体身份实施的侵权行为属于民事侵权,由此产生的责任是民事赔偿责任。
民 事 赔 偿 责 任 主 体 有 哪 些 ?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八条,民事赔偿责任主体包括:
1. 侵权行为人:指因过错或者无过错行为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人。
2. 用人单位:指在职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单位。
3.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所有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指依法享有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管理权或者使用权的人。
4. 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责任主体:指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
以上是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的相关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赔偿责任主体可能因案件情况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具体分析。
民事赔偿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主体、责任性质、适用的赔偿原则、标准和程序与国家法律赔偿制度中的国家赔偿不同。具体来说,侵权行为人、用人单位、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所有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责任主体均可能成为民事赔偿责任主体。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赔偿责任主体可能因案件情况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具体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
工伤赔偿都包括哪些领域
293人看过
-
惩罚性赔偿有哪些领域可以得到?
257人看过
-
版权问题属于民事领域还是刑事领域?
330人看过
-
教育领域中的惠民政策有哪些?
244人看过
-
外商投资有哪些领域
315人看过
-
行政回避领域有哪些
200人看过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1、赔偿发生的原因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而民事赔偿由民事侵权行为引起。 2、赔偿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主体是抽象的国家;而民事赔偿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人,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相一致。 3、赔偿... 更多>
-
哪些领域实施了惩罚性赔偿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6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关于消费者权益法惩罚性赔偿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此款规定系由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延伸而来。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
-
在民事领域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21在民事领域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三种: (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这就是隐私权的直接保护方法。如美国、德国。 (2)间接保护方法。法律不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不能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而只能将这种损害附从于(或称“寄生”于)其他
-
惩罚性赔偿在消法领域的适用条件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23惩罚性赔偿在消法领域的适用条件有:主体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存在欺诈行为、造成消费者损失、由消费者提出赔偿要求等,我国消费者保护法中也对相关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进行了明确,应当在符合上述条件时适用。
-
中国领域外犯罪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5中国领域外犯罪的管辖是怎样的,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由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由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根据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协定确定管辖;没有协定的,由该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4、中国公民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内的犯罪,由
-
欺诈是民事领域还是刑事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4欺诈是民事领域,诈骗是刑事领域。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具有某些相同的表面特征,这是诈骗罪和民事欺诈之所以会让人产生混淆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二者都有欺骗行为并都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欺骗行为的存在使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具备了最不易区分的特质,也是干扰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迷雾。常见的欺骗行为如虚构事实、夸大事实、隐瞒事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