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打群架,如果造成后果十分严重的,可以算聚众斗殴罪,派出所可以依法管教和拘留。2、聚众斗殴罪的认定(一)聚众斗殴罪与群众中因民事纠纷而互相斗殴或者结伙械斗的界限主要表现在后者不具有流氓犯罪的动机、目的,不是流氓活动,在群众中的互相斗殴或械斗中犯故意伤害罪(包括轻伤、重伤)、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等罪的,构成何罪就认定何罪。
16岁打架犯法吗
16岁打架犯法,如果情节不严重不构成犯罪但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则可能会被处罚款,因为法律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处罚款,如果不是初次就会予以行政拘留。
对于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轻的,则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则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因为未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则应当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致人重伤的,则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
学生打架学校在哪里投诉
67人看过
-
孩子学校打架在哪里举报
111人看过
-
在学校自愿打工犯法吗?
358人看过
-
学校如何应对在校学生在校外打架事件
200人看过
-
学生在学校打架打掉牙齿咋办
296人看过
-
如果在大学里打架好不好?
252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高中校园暴力算犯法吗?在学校里打架报警有用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01在学校打架,打伤人,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具体看发生情节,因为学生可能属于未成年。 1、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应当按照234条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级或一级,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级或一级,但是审理认定,系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受害人残疾的与故意伤害致死量刑一致,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已满14周岁未满18
-
在校生在校打架报警, 学生在学校里打架, 对方负责任吗? 学校怎么管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181,首先报警,然后向警方申请伤情鉴定,根据伤情鉴定结论确定对方的责任。 如果经过鉴定构成轻伤或以上,那么对方涉嫌刑事犯罪,可以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学校以及学生投保的保险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2,可以要求对方进行民事赔偿,要求赔偿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财产损失等,如果构成伤残,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伤残赔偿金。费用金额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1),医药费。 医药费是根据医院诊断证明、正规医疗发票
-
在学校里打架致人轻伤四级后, 构成犯罪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28在学校打架,打伤人,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具体看发生情节,因为学生可能属于未成年。1、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应当按照刑法234条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级或一级,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级或一级,但是法院审理认定,犯罪嫌疑人系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受害人残疾的与故意伤害致死量刑一致,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
校园外的人在校园里打学生被错手打死学生犯法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2有两种情况,如果构成正当防卫,则无需承担责任。若不构成正当防卫,可能涉嫌过失致人死亡。具体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修正)》第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
-
因为上课不守纪律,在学校打架被劝退犯法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09-2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第39条规定:“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