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平等权的本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8 11:04:25 445 人看过

平等权的内涵有:

1、权利平等,即所有公民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2、义务平等,即所有公民平等履行法律义务;

3、法律适用平等,即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平等对待所有公民,在保护或惩罚上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

4、法律界限平等,即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四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构成了法律的平等权。平等权表达了一种原则和信念。它否定了社会现象和制度,强调不同的个人,把社会水平的存在作为社会正义的基础,根据每个人的身份或社会地位分配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限制大多数人的自由,特别保护少数人的自由。

五四时期妇女教育平等权的实现

袁世凯上台,提倡尊孔复古,对妇女教育运动采取否定的态度,教育部明令取缔所有私立女子法政学校。不仅如此,他们又对女子教育的方针进行修改:完全摒弃原有方针中进步的成分,进一步突出其贤妻良母的宗旨,以达务使其将来足为贤妻良母,可以维持家庭而已的目的。根据这一教育方针,19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整理教育方案草案》,明确规定女子教育注重师范及职业,并保持严肃之风纪。在他们看来,使知从事于教养,此于女子师范学校养成之。要求女子师范学校每省须设一所,严定管理规定,修养其心身;所谓职业者,以家政为重。只有如此,才能育成贤妻良母主义,以挽其委琐龌龊或放任不羁之陋习(注:教育公报:第8册〔Z〕.

1915、

(1)、)。

然而,女子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北洋政府只能阻碍妇女争取教育平等的实施,却不敢取消女子教育。事实上,五四以前,妇女教育比民初时期仍然有一定进步。以女子中等教育为例,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三年(1914)全国中等女子学校为130余所,中等学校女生为1000多人;而到民国十二年(1923),中等女子学校增至170余所,中等学校女生增至19000多人(注:中国教育年鉴:丁编〔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36.137,135,

138、)1918年,北洋政府还将北京女子师范改建成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以后,妇女解放的声浪越来越高,但是究竟怎样才能解放妇女,日益成为问题的焦点。在当时,普遍的社会舆论都认为,教育是妇女解放的关键。他们认为,妇女欲求达到真正解放的目的,须受高等教育。有教育,而后知识生;知识生,而后可以谋经济独立;经济独立,即可以脱离各种束缚(注:妇女怎样可以做到真正的解放〔J〕.解放画报,

1920、

(4)、)。胡汉民也撰文指出,女子解放,第一就是教育(注:女子解放从那里做起〔A〕.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上〔C〕.新文化社,1923.

93、)

解放妇女从教育做起,既已成共识,那么,又怎样来实施女子教育呢问题最终还是落在了对女子教育本质的反省上面。李光业认为今后的女子教育,当以造就一个独立的人为标准(注:今后的女子教育〔J〕.妇女杂志,1922,8(2).)。胡适的见解在当时最为独到。他指出:人人都说现在的女子教育大失败,因为女学生有卖淫的,有做妾的,有做种种不名誉的事的。但这不是女子教育失败,这是女子教育不曾解放的失败,女子教育只给女子一点初等教育,不许她受高级教育,只教她读一点死书,不许她学做人的生活。这实际上指出了贤妻良母教育的失败,男女不平等教育的失败。要补救女子教育的失败,就是多给她一点解放的教育。解放的教育是:无论中学大学,男女同校,使他们受同等的预备,使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注:梅生.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上〔C〕.新文化社,1923.

91、)。这种从根本上改革女子教育的主张,颇能代表思想界进步人士包括部分进步妇女的思想,并很快得到广泛的响应。一批进步妇女经过五四新文化的启迪,已经真正觉醒,很快就充当了实现这一主张的先锋和主力。她们借助妇女团体及妇女报刊,积极提倡改革现行妇女教育的方针,呼喊教育平等。

要求男女同校和妇女享受高等教育是争取男女教育平等的进一步需求。早在1918年初,就有进步志士提出大学男女同校的问题。五四运动后,胡适、康白情等又利用《少年中国》杂志刊发妇女号,继续发表大学宜开放女禁的文章。随后,越来越多的知识界人士参加了进来,在《新青年》、《星期评论》、《星期日》、《女界钟》、《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妇女杂志》、《少年中国》等报刊上发表大量关于应否男女同校的文章,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论题逐步深入。有主张所有学校均男女同校的,也有主张部分学校男女同校的。当然仍有反对男女同校的,他们认为:男女各有应尽的天职,若男女共同教育,是使女子背弃天职;男女共同教育,则社会内部的事业,将无人去做;女子智力柔弱,不能和男子受同等的学科;男女的性质不同,嗜好不同,使受共同教育,是蔑视女子的个性;男女共学,将有男子尽化为女性之患;男女间的道德难维持,这是反对男女共学最具鼓惑力的一个理由。

今天看来,这些反对理由荒谬而可笑,可是在那个充满男女有别封建观念的年代,要男女同校同学,却是一件骇世惊俗、非同小可的大事。那一班顽固守旧的人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理由,加以反对和阻挠。鉴于此,赞成男女同校的人,在提出自己主张的同时,都对反对者进行认真全面的反击。经过广泛讨论,社会进步舆论普遍认为男女同校实利大于弊:第一,男女同校可以节省经费,振兴教育。就经济状况观之,经费的减少,是女子教育的生死关系。非采用共同教育制度,男女绝无教育平等的希望。第二,可以提高女子的受教育程度,有益于女子的社会事业。第三,有利于打破歧视妇女的习惯。第四,有益于养成女子的独立品格。第五,可以减少男女间不道德的行为。男女同校后,就可减少男女间的好奇心,又可以养成互以人格相尊重的习惯。第六,男女同校后,男女社交就公开了,为自由婚姻创造了条件。第七,男女为取得均等地位,有同校的必要。

如何实现男女同校呢有的主张将现有男女学校一律合并,以后招生不分男女。其理由是:从经济方面着想,应立即合并,才不致再浪废经费。从招生方面想,虽有部分人明了男女同校是当然之事,而大多数依旧抱守陈规。若不先从合并男女校入手,那么,大部分女子,依旧到女校去投考,使男女同校的呼声不能成为事实。从改造方面想,总应先打破男女界限才有作为。有的主张先开放男校,招生不分男女,却听女校照常独立,等到有机会,再行合并。他们认为,女子应该读书的观念刚刚灌输到社会,骤然主张男女同校,实行男女校合并,会立刻将一些想送女儿读书的人的念头打断。另外,男女校即行合并,多数女学生由于家庭的压制或自身不觉悟,必定告退。有的主张男校先行开放,一律兼招女生,并征求同等女校的同意,或合并,或部分转学。

落实到行动中来,女权活动者是从争取大学开放女禁开放。在进行大学应否男女同校的讨论后不到一年,妇女就站出来要求大学男女同校了。甘肃循化县邓春兰是第一个请求大学开放女禁的妇女。她受在北大学习的丈夫和父亲的影响,渴望深造,又苦于无女子大学可入,便于1919年4月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请求增女生席,实行男女同班。同年12月,又有一名叫谢楚桢的女子上书蔡元培,声言代表全国女界请求北大开放女禁。蔡元培当即复信予以赞同。1920年1月,蔡元培又在报上公开表示大学之开女禁问题,则予以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规程,对于大学学生,本无限于男子之规定。故予以为,无开女禁与否之问题,即如北京大学明年(指1920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学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注:徐彦子.北京大学男女共校记〔A〕.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C〕.上海:三联书店,1981.26。)随后,江苏籍女学生王兰首先向北大教务长陶孟和提出到哲学系听课的请求,得到允许。随即陆续又有女生要求旁听,至当年寒假开学,北大一次招收9名旁听女生。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在全国反响颇大,也引起了守旧势力的恐慌。北洋政府教育部和总统徐世昌专门致函北大,告诫惟国立学校为社会视听所系,所有女生旁听办法,务须格外慎重(注:徐彦子.北京大学男女共校记〔A〕.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C〕.上海:三联书店,1981.

262、)某高级女学校长则用尽办法企图破坏北大招收旁听女生。不过,少数守旧派已无法阻挡大学开放女禁的潮流。在社会舆论的支持下,1920年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相继开始招收女生。截止1925年,全国各类大学的女生人数上升到973人。其中国立大学649人,省立大学95人,经政府认可之私立大学229人,占当年大学生总数的4.5%(注:中国教育年鉴:丁编〔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36.137,135,

138、)。虽然人数不多,但它却是妇女自己用双手叩开大学之门的明证。

大学女禁开放之后,势必要改革中学和小学培养贤妻良母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实行男女同校。所以,几乎与争取大学开放女禁同时,妇女们也展开要求中学男女同校的斗争。1920年9月,北京、天津各女校学生500余人到教育部请愿,推定韩恂华、邓颖超、黄英、王孝英向教育部提出以下要求:(一)女子中学课程和男中一样。(二)多设女子补习学校,养成中学生直入大学资格。(三)女校经费和男校平均分配。(四)留学生官费名额,男女平分。教育部同意考虑。同年11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召开第六届年会,来自16省区的28名代表通过一项吁请教育部实行中学男女同校的决议。教育部既未批准,也未反对。虽然政府不赞同男女同校,但有的地方省份并不完全排斥。1921年就有广东省立一中和执信学校、湖南岳云中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实行男女同校。1922年刚当选湖南省议员的王昌国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济南会议上再次提出《开放全国各校男女同学并遇留学东西洋考试男女一律选派案》,要求将全国大学、高等、专门以及中小学各校,无论国立、公立、私立一律开放,男女同学、并遇有留学西洋考试,女子与男子一律选派,机会均等,以使全国女子,无大无小,无人不学,不受任何限制。

部分省男女同校的实施和妇女们的不断要求,使一些中学受到鼓舞,便自行开放了女禁。此后,实行男女同校的中学日益增加,初小和高小也开始实行男女同校。在这种形势下,1922年教育部实行学制改革,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确立了男女同校的单轨制教育,从根本上废除了男女分校的双轨制教育。

五四时期政府法规对女子高等教育权和男女同校的认可,标志着男女平等在教育制度上得以初步确立。它否定了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贤妻良母教育思想和男女有别的封建观念,为妇女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妇女彻底解放创造了重要条件。它意味着男女教育机会均等的时代已正式开始,任何想阻挡这一潮流的行为都必将失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07: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平等权相关文章
  • 平等权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一、非法搜包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呢非法搜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未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人身权利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部分。包括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等权利。二、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了充分保障公民享有这一权利,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三、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吗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且是公民必
    2023-06-22
    457人看过
  • 试论平等及平等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们探讨平等的宪法依据。平等是作为人所应当拥有的一种资格,而平等权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依法所应当享有的一种原始权利。平等不仅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格尊严,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不被排挤和歧视。而平等权作为一种原始权利,基于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尊严和地位更是不可剥夺不可侵犯的,因为只有通过平等权的实现才能保障平等的客观存在,平等权也是公民实然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一种法律例证,因为这种例证它证明的不仅是公民的生存状况,更有效的证明应当是公民基于生命的最初意愿——平等而且享有尊严和保障地位的存在着。这种理解,更加有助于我们廊清迷雾,准确把握平等及平等权的内在意义和原始意义。平等必须通过平等权的实施来实现,而这种实现的途径不能仅限于宪法的文字规范,当然,文字规范是得以实践的唯一合法根据,我们的平等需要宪法规范性文件加以载明并宣告,但
    2023-06-06
    97人看过
  • 共同财产平等处理权的法律解释
    夫或妻共同财产的平等处分权的理解为:夫妻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决定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出重要决定,夫妻双方应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如果别人有理由相信这是夫妻双方的共同意图,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吗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劳动报酬;2、生产经营投资收入;3、知识产权收入;4、继承或者赠与的财产除法律规定外;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父母的赠与属于一方婚后取得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
    2023-07-03
    324人看过
  • 要如何理解继承权男女平等
    一、要如何理解继承权男女平等民法典的规定体现了所有继承人无论男女均有平等地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一)所有的继承人不分男女,一律平等地处于其应在的继承顺序之中。如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指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该顺序排列不因性别之异而区别对待。该法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二)所有的继承人不分男女,一律平等地享有继承权,如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里的“一般”是指有特殊困难、无生活来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多分和有能力不尽扶养、赡养义务的继承人不分或少分的以外的继承人,应当均等;(三)代位继承的转继承男女平等。儿子先于父亲死亡,孙子女可代替父亲继承祖父母的遗产,女儿先于父亲去世,外孙子女可以代替母亲继承外祖父母的遗产。二、
    2023-05-06
    251人看过
  • 平等权-理论基石
    平等权的理论基石有二:一是权利先验论。这一理论认为,权利是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也即人性的部分。人一生下来就本能地感到自己有生存的理由,他自主地决定自己与他人及周围事物的关系。这种自由的先验性虽然不依赖于经验,却能被经验实证。个体倘若感到自己不具有生存的理由,那么,他便连一天都难以存在。这里,人生而自由指的是个体自由的天赋性,而就个体本身来讲是无所谓平等的,平等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人生而自由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人生而平等——既然自由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天赋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在享有自由方面某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是平等的。二是公民概念在宪法上的确定。公民角色使得社会每一成员获得了普遍意义的法律角色,而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主体存在,从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享有与他人平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将平等提升为一种法律权利,将有差别的个人提升为无差别的个人,以法律上的平等形式分配权利和
    2023-06-06
    476人看过
  • 平等就业权的解释是什么
    一、什么是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的权利和资格,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宗教信仰、经济能力等而受到限制;二是在应聘某一职位时,任何公民都需平等地参与竞争,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也不得对任何人予以歧视;三是平等不等于同等,平等是指对于符合要求、符合特殊职位条件的人,应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而不是不论条件如何都同等对待。二、怎么看待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的实现障碍,即限制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由应有的权利转变为实有的权利的因素。此限制包括规则限制和非规则限制,合理限制和非合理限制等。规则限制,是指具有就业规则制定权的机关、组织、单位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限制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非规则限制,就是规则限制以外的限制。合理限制,就是用人单位根据就业或职业需要和劳动者自身因素所采取的通常认为是必要而且合理的限制;同样,合理限制以外限制就是非合理限制。合理限制和非合理
    2023-05-28
    120人看过
换一批
#公民基本权利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平等权
    词条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权利主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 更多>

    #平等权
    相关咨询
    • 平等权的本质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3
      1、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2、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制裁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 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平等处理权的理解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6
      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实践中对夫妻一方将共同所有的房
    • 怎么理解平等权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4-25
      平等权的理解具体如下: 1、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2、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 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5、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的义务具体如下: ①、所有的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
    • 平等权怎么理解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14
      平等权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由于国家都是具有平等主权的国际法主体,因此,国家不论大小、强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水平如何,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均有权平等地参加国际关系,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平等权是中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宪法对之最为经典性的表述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平等权的基本内容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5-07
      1、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2、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制裁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 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