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6:31:46 208 人看过

国外研究表明,上世纪60年代以前,惩罚性损害赔偿极少适用于产品责任,自7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而且发展步伐很快,但在80年代中期以后又逐渐减慢下来。究其原因,在于惩罚性赔偿制度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充分发挥保护消费者利益、制裁和预防不法行为的正向功能的同时,也伴有使企业背上过重的经济负担、阻碍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等一系列副作用。正因如此,我们在具体构建这一制度时,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纵向的传承,又要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有横向的比较,既要有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努力使这一制度既能跟上世界产品责任立法的潮流,又不背离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现状。为此,笔者对这一制度的具体构建提出以下设想:

1.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的条件

联系我国实际,结合英美法及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我国未来产品责任中规定惩罚性损害赔偿时须考虑以下条件:

(1)主观要件

须证明侵害人主观上具有恶意,在道德上可非难,也即当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的,或明显不考虑他人安全,具有严重疏忽行为和重大过失行为时,行为人才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故意,系指加害人明知其行为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损害结果,但由于此种行为有可能给其带来巨大的效益或改变此类行为会使其经济上受损,而故意继续或放任此类行为的发生。所谓明显不考虑他人安全,指对他人的安全毫不关心,采取轻率或漠视的态度。如美国国会1982年制定的产品责任法规定,如果有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损害是由毫不顾及产品缺陷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而造成的,应负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重大过失,是指加害人不是希望而是不希望损害结果发生,但由于其在生产、管理、销售等过程中有重大过错而导致他人受到损害。重大过错较之故意或明显不考虑他人安全的主观因素恶性较轻,但又不同于一般过失和轻微过失,对此类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有利于督促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2)客观要件

须证明产品有缺陷并且该缺陷产品造成了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产品责任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缺陷而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所应承担的责任。它不同于产品质量责任,前者在性质上为侵权责任,而后者为合同责任。对于何谓缺陷,各国立法界定不尽一致,但其基本含义均指产品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在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时,受害人须举证已发生了实际损害,且该损害是由其购买或使用的缺陷产品造成的。若损害的发生不是由缺陷产品造成的,则非但不能适用惩罚性赔偿,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还可以免责。

2.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我国产品责任法中对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首先,应突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经营者须有欺诈行为这一前提。因为何谓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尚未准确界定,不易操作。其次,对那些预期所获赔偿数额少,但进行诉讼所支出的费用及精力却相对较高的案件,应准予适用惩罚性赔偿,以便给原告以鼓励。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泛滥,正是因为许多消费者不愿为几元钱、几十元钱去打官司,而生产者却正是通过这无数的几元钱、几十元钱获取了巨额利润。再次,要突破惩罚性赔偿只适用于那些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产品的限制。只要产品确有缺陷,不管该产品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也不管它是普通的日常用品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只要符合惩罚性赔偿的主、客观要件,均可适用惩罚性赔偿。

3.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数额

惩罚性损害赔偿数额如何确定是惩罚性赔偿制度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从国外实践来看,主要有三种立法体例。其一是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与补偿性赔偿数额的比例,如美国康乃狄克州规定,惩罚性赔偿在产品责任中不得超过2倍填补性赔偿金额;其二是对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额做出限制,如原联邦德国《产品责任法》第10条做如是规定;其三是只对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额做出限制,如英国《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第5条规定,受害人可索赔的最低额为275英镑。我国未来产品责任法中应如何规定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数额,是法学理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产品责任的个案千差万别,故对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不宜规定得太死,而应该根据加害行为的性质,加害人的主观恶性、过错程度,补偿性赔偿金的数额,加害人的赔偿能力等来酌情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数额。否则,赔偿数额过低,难以起到对加害人应有的惩罚作用,有违该制度设立的初衷;赔偿数额过高,行为人支付不起,又会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有损法院裁判的权威,均不可取。法律可以列举出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和赔偿数额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22: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损害赔偿相关文章
  • 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如下: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赔偿主要是补偿性赔偿,数额的确定依据是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获益等,无法举证证明的情况下,由法院依法酌情确定赔偿金额。行使惩罚性赔偿一般要求侵权恶意,侵权恶意往往会对专利权人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但是惩罚性赔偿并不以受害人实际遭受的精神损害为前提。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征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般而言这样的精神损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一种是因遭受有形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另一种是未遭受有形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而直接导致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受害人可以感知到的精神损害称为积极的精神损害;另一种是受害人由于心智丧失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感知的精神损害称为消极精神
    2023-03-12
    233人看过
  • 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意义
    一、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意义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坚决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这是我国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而推出的重要举措。据此,我国现行商标法、正在修订的专利法以及其他知识产权领域,都已经或将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旨在震慑、遏制知识产权恶意侵权犯罪行为,更好地维护权利人利益,增强全社会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自觉性,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然而笔者注意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新生事物,社会公众乃至许多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对这一制度的概念、内涵和判决预期还存在种种误读,经常出现将惩罚性赔偿和补偿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加重赔偿等混同的情况,甚至认为惩罚性赔偿违背市场经济公平交易原则,曲解了引入这一制度的初衷。为此,笔
    2023-04-23
    161人看过
  •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特征
    1、惩罚性赔偿是和补偿性赔偿相对应的一种民事赔偿制度,具有民事赔偿的一般特征,但它和补偿性赔偿制度相比,还具有如下独有特征:(1)惩罚性。补偿性赔偿金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在于弥补受侵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不在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失,而在于惩罚和制裁加害人严重过错行为。(2)附加性。也就是说惩罚性赔偿是一种附加的民事责任形式,只有当补偿性赔偿金不足以惩罚侵害人的恶意侵权行为,或者不足以表明法律对这种行为的充分否定,并以此来阻止其再次发生时,才能加以适用。(3)法定性。惩罚性赔偿金是民事责任的例外和补充,必须有立法的规定和判例性质的裁决,否则应视为不允许适用惩罚性赔偿金,以免可能导致法官滥用权力进行不正当的惩罚,侵害被告的合法权益,进而对整个民事责任的基础和内部的和谐造成冲击。一、判处惩罚性赔偿的条件1、判处惩罚性赔偿的条件是:侵权人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等权
    2023-03-16
    194人看过
  •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
    一、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国现行损害赔偿以补偿损失为原则,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外,其它法律尚未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特别法。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
    2023-04-24
    325人看过
  •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一、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一)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1、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2、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3、侵权行为要造成损害后果4、损害结果与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二)明确惩罚性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原则由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环境侵权领域是一个新事物,为了平衡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利益,实现社会正义,在计算惩罚性赔偿金额时应考量加害者的主观态度、经济实力、获利情况,加害者是否初犯或再犯,受害者和环境利益的损害结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三)明确惩罚性赔偿的抗辩事由为了体现法律公正之精神,我国侵权法对侵权行为的侵权责任规定了抗辩事由,包括受害人故意、第三人侵权、紧急避险、不可抗力等。由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特殊性及环境侵权行为的复杂性,在环境侵权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时,明确环境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显得尤为重要。(四)建立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基金环境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环境侵权造成的损
    2023-04-24
    180人看过
  •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如下: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赔偿主要是补偿性赔偿,数额的确定依据是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获益等,无法举证证明的情况下,由法院依法酌情确定赔偿金额。行使惩罚性赔偿一般要求侵权恶意,侵权恶意往往会对专利权人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但是惩罚性赔偿并不以受害人实际遭受的精神损害为前提。一、惩罚性赔偿概念是什么惩罚性赔偿,又称报复性赔偿,是法院判决的超过实际赔偿标准的损害赔偿,其包括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所以除了一般的损失赔偿功能外,它还具有独特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受害人的超过损失标准的赔偿功能,以及惩罚和约束不法行为人的作用两个方面。但是如果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基于仔细计算后的所得大于赔偿,法院也可以给予其惩罚性赔偿。二、被侵权人是否可以要求双倍赔偿一般而言,被侵权人不可以要求双倍赔偿。依据我国的民事侵权赔偿理论,权利人损失多少,侵权人就赔偿多少。这种赔偿是以弥补权利人的损失为目的,故这
    2023-03-22
    67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损害赔偿
    相关咨询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1
      【违约损害赔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从立法目的来说,之所以要给原告精神损害以赔偿,是因为被告的违约行为造成了原告精神利益的损失,而这种精神利益的损失造成的痛苦是可以用金钱形式来予以替代性救济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精神予以抚慰,以其最大限度的恢复到正常状态。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设计模式上,有三种类型: 1.一般不允许例外类型。该类型认为原则上不允许在违约之诉中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但例
    • 惩罚性损害赔偿有哪些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6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第一款是关于欺诈行为的赔偿。规定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条规定实质上是关于经营者违约行为的惩罚性赔偿。 第二款是关于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的赔偿,这一规定实质是人身损害赔偿
    • 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款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2
      1、我国现行法律体现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款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共两款,都是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规定。其中第一款是关于欺诈行为的赔偿。规定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18
      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主要发生在市地级层面,市地级政府在配备法制和执法人员、建立健全环境损害鉴定机构、办理案件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效率,有必要对赔偿权利人进行扩大。
    • 惩罚性赔偿会造成损害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07
      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具有公私混合法性质。惩罚性赔偿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行为人的惩罚来维护社会利益,是国家为自身需要而作出的强制性干预结果,尽管也有因无形损害而对受害人提供慰藉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国家为了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预防的需要,体现了惩罚性赔偿的公法性。但惩罚性赔偿毕竟包含着为受害人提供慰籍性救济的一面,其主体双方本身地位平等,并且赔偿金又是支付给受害人的,体现了惩罚性赔偿的私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