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拒绝劳动能力鉴定是否有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8 08:01:49 99 人看过

工伤职工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停止享受工伤待遇。《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工伤伤残等级是对职工工伤后劳动能力的鉴定

工伤赔偿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工伤保险待遇,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单位支付,二是伤残鉴定赔偿。确定伤残等级后,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员工按照法律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反之员工可以对用人单位提起劳动仲裁。工伤职工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在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当在组成仲裁庭后60日内作出仲裁裁决。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15日之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社会保险法》第43条,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07: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能力鉴定相关文章
  • 拒绝劳动能力复查鉴定会怎么样
    劳动能力复查鉴定,是指已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的工伤职工,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做出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情发生变化,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变化后的伤情进行复查鉴定。问:我2014年受伤,2015年2月工伤鉴定为4级,现在打官司赔偿,但单位提出对伤残进行重新鉴定。我能不同意吗?如果不同意,残疾赔偿金还能支持吗?答:《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也就是说,自劳动能力鉴定作出之日起1年后,用人单位有初步证据证明工伤职工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就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如果工伤职工拒绝,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二规定,工伤职工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里的劳动能力鉴定既包括劳动能力的初次鉴定、再次鉴定,也包括劳动能力的复
    2023-06-05
    214人看过
  • 拒绝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将承担哪些后果?
    一、拒绝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将承担哪些后果?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它是给予受伤害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一些工伤职工以自己还未痊愈、需要继续接受治疗为由拒绝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职工享受相关待遇的前提,只有评定了伤残等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才能核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待遇。目前,我国遵照执行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做出之日起1年后,遭受工伤的劳动者如果伤情有变化的话,可以申请进行工伤复查鉴定。申请进行工伤复查鉴定的,也是向原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提出,鉴定程序其实都是差
    2024-01-18
    67人看过
  • 职工要求劳动能力鉴定,单位可以拒绝吗
    职工要求劳动能力鉴定,单位可以拒绝吗不能。为工伤职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在用人单位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均可向相关部门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如果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出院小结原件被用人单位强制扣留,职工可以要求医院重新补办或者开具相关的证明,如果医院不同意补办,职工可以选择以下维权途径:(1)起诉用人单位民事侵权;(2)起诉医院民事侵权。单位在工伤鉴定要求复查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吗用人单位可以申请复查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用人单位申请复查鉴定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通知复查,工伤职工必须接受
    2023-04-29
    378人看过
  • 未缴保险能否拒绝工伤赔偿
    员工在上班期间突发死亡,用人单位能否以未给员工缴纳保险为由拒绝工伤赔偿?律师表示,工伤赔偿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那么如何证明呢?未缴保险能否拒绝工伤赔偿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所以此案中的工伤认定没有任何问题,公司有没有为死者缴纳工伤保险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律师表示,如果缴纳保险,工伤赔偿可以从保险里出。如果没有缴纳保险,但存在劳动关系的话,相应的赔偿就应该由公司支付。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那么,如何证明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呢?律师表示,工资支付凭证、缴纳社保记录、入职审批书、劳动合同、同事证明、考勤记录、加盖公章的胸牌等都可以拿来证明劳动关系。死者虽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上保险,但家属提供的死者工作牌足以证明其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2023-05-03
    224人看过
  •  工伤赔偿标准:劳动能力鉴定十级伤残的赔偿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劳动者因工伤导致十级伤残,可以获得以下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伤残津贴、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费。劳动能力鉴定材料包括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包括提出鉴定申请、出具鉴定资料提交通知书、提交鉴定所需的资料或书面陈述、缴纳鉴定费和鉴定书的出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劳动者因工伤导致十级伤残,可以获得以下赔偿: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执行;3.伤残津贴,十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10%;4.交通费、住宿费,按照实际发生费用计算;5.误工费,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福利待遇的误工天数计算。一、劳动能力鉴定材料: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2、工伤认定决定书;3、携带被鉴定人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4、有效的
    2023-08-25
    88人看过
  • 医疗期到了可以拒绝劳动能力鉴定吗
    关乎我国对于丧失劳动能力人士所实行的优惠扶助政策,劳动者通过针对身体条件所举行的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以科学严谨的方法来测定他们已经失去了多少劳动力。有需要的人群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交书面请求,详细阐述自身立场,表达不愿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同时附带相关佐证资料以供参考。用人单位在接获请求之后应尽速响应,依据实际情况妥善应对并做出相应处理决定。《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第二条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到期医疗期未结束的,劳动合同期限须顺延至医疗期结束。
    2024-05-09
    315人看过
  • 佛山工伤保险工伤后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医疗终结期满(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应当在职工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向本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医疗终结期需延长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医疗终结期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根据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我移动五项条件确定。五项条件均需要护理者为一级,五项中四项需要护理者为二级,五项中三项需要护理者为三级,五项中一至二项需要护理者为四级。劳动能力鉴定及工伤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劳动保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
    2023-05-29
    231人看过
  •  劳动力调查是否可以拒绝?
    进行劳动力调查是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三种类型。进行劳动力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力调查是一项关键的民生调查,其得出的失业率是衡量宏观经济健康状况的四大指标之一。这一数据对于观察宏观经济运行、了解就业市场状况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时应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劳动合同的类型如下: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时,是否续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
    2023-11-11
    426人看过
  • 市伤残劳动能力鉴定后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
    2023-02-25
    218人看过
  • 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赔偿的联系分析
    经过劳动能力鉴定被认定为相应的伤残等级,可以获得对应的工伤待遇。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但是需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工伤职工都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其前提是劳动者发生了工伤事故并已经被认定工伤,在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如果工伤并未对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任何影响,则无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动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逐级加重。劳动能力鉴定程序是什么劳动能力鉴定程序是:1、提交鉴定申请;2、申请人需要递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等材料;3、进行医学辅助检查和专家面诊;4、申请人进行鉴定评审;5、申请人领取鉴定结论;6、申请人进行复查鉴定。一、劳动能力鉴定材料: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2、工伤认定决定书;3、携带被鉴定人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4、有效的诊断证明;5、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二、劳动能力鉴定所需条件是:1、被鉴定人由于非因工致残后无法胜任工作的;2、国家法律法规所规
    2023-06-30
    163人看过
  • 劳动力调查能拒绝吗
    法律综合知识
    劳动力调查不可以拒绝。劳动力调查是一项重要的民生调查,通过劳动力调查得到的调查失业率是宏观经济四大指标之一,对于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变化、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时应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劳动合同的内容有:(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
    2024-05-05
    166人看过
  • 工伤鉴定后能否继续住院治疗,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一、工伤鉴定后能否继续住院治疗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是在伤情相对稳定后进行的,所以伤情未完全治疗好,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可以住院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1.先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前提。当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
    2024-01-14
    258人看过
  • 被侵害人拒绝做伤情鉴定是否影响赔偿
    1、这类情况无疑将对最终的司法鉴定结果产生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波及至后期的赔付事宜,然而在面临伤害事件时,我们并非要立即启动司法机构进行伤情鉴定工作,而是应优先考虑救护救援事宜;2、倘若错过了适当的鉴定时机,则可能导致伤势逐渐康复痊愈的状况,这必将对鉴定结果及其后的补偿争议等事项带来潜在风险,对于被侵权者而言,无疑将会面临严重的利益损失。《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十条人身伤害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进行伤情鉴定:(一)受伤程度较重,可能构成轻伤以上伤害程度的;(二)被侵害人要求作伤情鉴定的;(三)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对伤害程度有争议的。第九十一条对需要进行伤情鉴定的案件,被侵害人拒绝提供诊断证明或者拒绝进行伤情鉴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并可以根据已认定的事实作出处理决定。经公安机关通知,被侵害人无正当理由未在公安机关确定的时间内作伤情鉴定的,视为拒绝鉴定。
    2024-04-22
    279人看过
  • 劳动能力鉴定检查费工伤怎么赔偿的?
    1、医疗费用:以医院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的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出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想近行业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的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固定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为
    2023-02-27
    143人看过
换一批
#工伤鉴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能力鉴定是通过对一个人从事体力工作的能力的鉴定,确定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劳动能力的丧失可分为: (1)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这种人虽然因伤、病导致身体衰弱、器官功能障碍或肢体残废,但仍能从事一些轻微或力所能及的工作。 (2) 完全丧失... 更多>

    #劳动能力鉴定
    相关咨询
    • 单位拒绝做工伤鉴定单位是否可以拒绝劳动部门做劳动能力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15
      经劳动部门确认构成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后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数
    • 单位可否拒绝劳动部门做劳动能力鉴定或拒赔?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14
      经劳动部门确认构成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后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数
    • 劳动能力鉴定中职工拒绝进行怎样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3-27
      1、非工伤因病的可以自己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的,只能鉴定是否丧失劳动能力的。 2、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8号)
    • 工伤员工拒绝鉴定单位是否有权要求对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或终止受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3
      书面告知工伤职工权利,并停止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而不参加鉴定,阻拦施工是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可以在讲明道理的情形下,书面告知其权利并责成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依然拒绝鉴定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停止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对其阻拦施工的违法行为,经劝告不听的,可以报警处理。《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二条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
    • 工伤鉴定属于工伤拒绝赔偿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0
      一、先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受伤害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 (1)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果是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承认,则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2)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等。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工伤职工停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