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分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导致重大事故产生,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严重损失的,将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存在逃逸或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发生交通事故司机应该怎么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也就是说,司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或者死亡的,必须立即报警(拨打报警电话110、122,急救电话120,若人员被困车内,还要急时打119通知消防队救援)并且保护现场。(开启双闪灯,在车后50至100米处放置反光三角架,夜间要开启示廓灯、后位灯,并扩大示警距离。)
如果事故发生地确属偏远或者手机信号不好,不能报警,受伤人员又必须立即治疗,同时又找不到其他车辆协助运送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利用事故车辆送伤者到医院救治。但在移动现场前,要将事故车辆、伤员倒地位置、痕迹等进行固定,标划。可先用手机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固定,有条件的可以摄像。当事人可以利用石块、砖头、白灰等物品在地面对车辆轮胎位置、伤员倒地位置,血迹位置、刹车印痕、散落物位置等进行明显标注。这样有助于交警对事故责任的认定。
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刑罚》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公司交通事故处罚标准
298人看过
-
交通事故罚款不交会拘留吗,交通事故罚款多少钱
87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罚款的标准是什么
491人看过
-
2023交通事故中营养费的赔付标准是多少钱
383人看过
-
货车司机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432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司机是否应该受到刑事处罚?
371人看过
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 更多>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逃逸罚款是多少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5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20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
交通事故中逆行扣多少分罚多少款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7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九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反行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百元罚款:(二)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扣3分至6分
-
事故中的误工费标准是多少,交通事故误工费赔偿标准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14误工费是指受害人本应获得,却因侵权行为导致的未能获得的收入损失。 1、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实际减少的收入必须是实际丧失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课酬、合法的兼职收入等,但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作为受害者时所丧失的经营损失和特殊工种的补助费。 其计算公式为: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正常情况下劳动工作收入-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 受害人应当提交劳动合同、单位出具的
-
司机醉驾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罚是个哪些标准呢?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28《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
晋中交通事故诉讼费标准是多少?朋友发生交通事故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7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晋中交通事故诉讼费标准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