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劳动争议向劳动局投诉是免费的,劳动局不会收取费用,即使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也不需要交纳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一、公司怕不怕劳动局投诉
一般情况下,公司是怕被人向劳动局投诉的,后果可能包括会对企业的诚信度产生不利影响;一般都会产生法律成本或不利法律后果;会影响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消及影响。员工告到劳动局或劳动监察机关老板会有不利法律后果或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罚款之类的。
二、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1、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
2、企业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从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60至9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外,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发生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服,则应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4、法院判决。当事人任何不服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进行。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达成协议,法院将制定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立即生效,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书面判决。原被告任何一方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自收到判决书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劳动局投诉费用是否合理
296人看过
-
投诉公司劳动局回来吗?
138人看过
-
最新投诉劳动局管用吗
445人看过
-
投诉劳动局,电话有效吗?
163人看过
-
劳动保障局投诉电话号码是多少?劳动保障局如何投诉?
260人看过
-
劳动局投诉的详细步骤
493人看过
调解委员会是指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负责调解本单位劳动争议的机构。调解委员会通常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组织调解和协商过程,以帮助双方达成和解,解决争议。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协助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工作,促进当事人... 更多>
-
-
投诉劳动保障局投诉电话多少,劳动局怎么投诉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3劳动保障局投诉电话为12333。12333是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线电话。负责就业、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才工作、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军转配置、人事考试等方面工作,提供人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咨询、投诉、通报。
-
劳动局投诉电话投诉劳动局几天可以处理香港在线咨询 2023-11-04到劳动局投诉的,劳动局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当场受理。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若是属于材料提交错误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应当补正的内容。
-
去劳动局投诉劳动局是否会过来处理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21.依据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向劳动局投诉后,如果投诉内容属实立案后,劳动局是会到用人单位处理案件的。 2.法律规定: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六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 劳动保障监察员办理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
-
投诉劳动局的流程是怎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3-03-231、劳动争议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2、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