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如何实施对快速发展公司的有效管控?
管控模式问题对于快速发展的公司十分重要,有时往往是致命的。对于这种类型的集团公司,更加需要引入集成的管控模式的概念,即它首先需要一个科学、明确的战略方向,要从机会的海洋里跳出来,以免被太多的机会淹死。其次,应该重新明确和调整总部的职能定位,把该管的
管起来,不该管的坚决放下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企业规模已成倍地扩大,而企业首脑机关仍然沿用原有的一套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这自然是行不通的,对它们来说改革和放权是势在必行的事。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企业发展初期,人们由于规模小而养成的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习惯很难改变。同时,小规模经营时所需要人员的技能也往往达不到大规模运作的要求,而人员又不是能说换就换的。实际的出路可能要么是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要么只好分配到与之相适应的岗位上去。总之,总部职能、权限的重新调整往往会影响到现有人员的任用、安排,从而会增加改革的难度。再次,由于战略目标和管控模式的改变,相应的支撑体系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和学习系统都要跟上。比如,部门职责的变化必然引起岗位职责的变化,从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也应进行调整。再如,原有部门权力职责的改变必然要求有新的工作流程相匹配,否则员工们办事可能连找谁都不知道了。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规模经营更离不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否则,管理者很容易变成瞎子。
问题二:以行政手段拉郎配、归大堆而形成的集团公司如何进行有效管控?
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行政手段组建的集团公司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母子公司之间先天缺少产权联系,加之体制、人事、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往往导致联而不合、集而不团的现象。如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子公司,成为吃大锅饭的无底洞;而一些竞争力强的子公司则又片面强调自己的独立法人地位而抵制母公司的管控。集团内各子公司间又往往存在严重的同业竞争和资源浪费现象。集团下属企业之间没有整合,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母子公司不能实行一体化运作,而是以多个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集团的群体优势难以发挥。
在这类集团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主业不突出,各下属企业之间的业务关联性不强,导致整个集团的资源无法充分合理地整合,从而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企业看起来规模很大,但实际上是个虚胖子,大而不强。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垮掉。德隆集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其首要问题是明确业务战略,突出主业,加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目标明确之后,再围绕科学的战略目标来设计自己的管控体系才可能有效。其次、加强总部对各下属企业提供共享服务的功能,尽可能地减少它们所承担的与其业务不相关的工作,如集中采购、后勤供应、对外公关、校园招聘等,突出其主要业务功能。同时,加强集团的品牌、文化建设,提高集团统一的公共知名度和内部对集团的认同感,从而提高整个集团的凝聚力和下属公司的归属感。再次,逐步取消下属企业中非上市公司的法人地位,将它们按行业特点组成事业部或分公司,使之能拥有从事自身业务发展的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同时又不至于失控。最后,经过一定年限的运作,形成了集团公司的优良资产,则可以推向资本市场,按市场要求去规范地运作。
问题三:如何改变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老的组织结构?
业务的多元化加剧了管理的复杂性。因为行业性质不一样,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简单的直线职能使组织结构更难满足多元化集团公司管控的要求,它无法区分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因此,集团的组织结构必须向其它形式转换,如事业部制或矩阵制。由于集团公司有其各自的特点,很难不加了解就能给定一出合适的模式。但是,无论转向何种组织形式,前面所提及的总部的五大职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又以领导和共享服务职能更为重要。其次,组织结构的形式只是集团公司有效管控的一方面。集团要达到有效管控的目的,还应该在总部和下属企业的功能定位、管控模式上下功夫,弄清楚你做什么,我做什么,这是集团公司管控的关键所在。仅仅在组织形式上下功夫,无疑是以偏概全。
实际上,一个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战略目标是不同的,因而相应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不同的。即使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中,在市场起步期,企业组织结构首先需要满足争夺市场份额的要求,需要强化现有技术的使用能力和市场渠道的开发能力,因此组织在这些方面的功能必然首先突出出来。到了快速增长期,企业组织结构则需要满足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和争夺新的、更高端市场的需求。因此,组织结构需要突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功能。而到了成熟期,组织结构则需要在进一步提升上述各种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满足开发现有客户潜在价值和强化对客户深层次服务的能力。相应的,以客户群体为导向的组织形式将显得更加有效,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如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以客户群划分来搭建自己的组织结构的原因。
问题四:如何处理好集团公司对其上市子公司的管控?
我国的集团公司与国外公司不同,很多集团公司中只是其中一部分资产形成子公司先行上市而不是整体上市。这种母子公司的关系是与一般非上市的母子公司关系十分不同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上市子公司在法律上不仅要受《公司法》的约束,而且要遵守《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规则》等其它法规,接受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管理。二是上市公司除了要保障母公司的权宜外,还要兼顾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三是上市公司的运作必须独立,不能与母公司混为一谈,更不能由母公司随意处置。四是上市公司的许多信息必须公开、透明,不能黑箱操作。但许多集团公司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的区别,因而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上市前过度包装,优质资产都到了上市公司,致使母公司事后从上市公司口袋里去随意掏钱,把上市公司当作自己的提款机;二是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的行为能力不足,仍然习惯于按行政隶属关系直接管理上市子公司,随意给它们下红头文件;三是集团公司总部的定位不清,对上市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过多,损害了上市子公司独立性;四是集团公司往往通过与上市子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转移,损害其他股东利益;五是对上市子公司有关信息披露不足,甚至造假,以达到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可见,集团公司对其上市子公司的管控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问题。为了使自己的管控到位,首先,集团公司从源头上就应该把好关,不要为了一味圈钱而对子公司过度包装上市,把所有的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都留给自己,结果把自己搞得很苦。其次,应该弄清楚与上市子公司的关系和与非上市子公司之间的种种区别,不要把公众财产当成自己一家的财产去随意处置,不要违规、违法。第三,要学会当上市公司的老板,那就是要学会按上市公司的治理的要求,通过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来行使母公司对上市子公司享有的股东权力、展现自己的意愿。总之,上市是有得有失的事,它对集团公司的管控能力要求更高。
-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案例中的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
174人看过
-
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39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223人看过
-
八大财税问题成企业关注焦点
420人看过
-
详细解读离婚案件中存在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334人看过
-
解决劳服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463人看过
-
如何解读社保的四大焦点问题
331人看过
集团公司一般指大型的集团公司,是由若干个在法律上相互独立的企业单位组成的具有共同投融资渠道、经营方向、管理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 集团公司成立的条件有: 1、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5家控股子... 更多>
-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案例中的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051、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合理提高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专营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其他。
-
-
诉讼焦点的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4诉讼焦点是指诉讼案件争议过程中各方争议的核心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处理受理受理案件的情形:(四)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明确争议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证据交换应当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在证据交换过程中,法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中;对于有异议的证据,根据需要证明的事实记录在卷中,并记录异议的原因
-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4答: 1、资产融资(AssetBasedFiace)就是用拥有的资产做基础的融资方案,这是欧美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方法,可以筹来短期、中期甚至长期的资金。具体来说,中、长期资金可以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租赁、售后租回或整体性投资等方式贷出款项。短期资金,基本上以发票贴现,或者应收款项、存货循环贷款为主。具体做法是将的应收款项(全部或者部分)售予资产融资提供者以套取现金,有效地将信贷销售转换为现
-
解决企业破产方式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4解决鹤岗企业破产方式如下: 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模式 上市公司重整的大体思路分为两种:保留主营业务、买壳上市。 (一)保留主营业务模式 该种重整模式适用于那些主营业务良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或者为第三方提供大量担保而陷入债务的企业,如S*ST海纳、*ST宝硕。该种模式和非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有许多共同点,可以通过获取现金流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该模式可以参考下文的非上市公司重整模式,在此不作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