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是否会带来无罪判决?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02 18:00:12 192 人看过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对于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应当减轻处罚。这一规定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找到。

即使犯罪中止没有造成实际损害,也不会被判无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 罪 中 止 会 判 无 罪 吗 ?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否可以判无罪,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分析。一般来说,在以下情况下,犯罪中止可以判无罪:

1. 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如果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并且主动放弃继续犯罪,那么可以认定其犯罪中止。

2. 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如果行为人采取积极措施,如逃跑、藏匿、毁灭罪证等,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可以认定其犯罪中止。

然而,在以下情况下,犯罪中止不一定会判无罪:

1. 行为人没有自动放弃犯罪的意图:如果行为人并没有自动放弃犯罪的意图,或者其自动放弃犯罪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那么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中止。

2. 行为人的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并非出于自愿:如果行为人的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受到外部压力或威胁,那么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否可以判无罪,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分析。在判断时,要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以确定其是否具有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犯罪中止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来进行。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并且没有造成实际损害,那么可以认定其犯罪中止。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犯罪中止不一定会判无罪,例如行为人没有自动放弃犯罪的意图,或者其自动放弃犯罪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因此,在判断犯罪中止时,需要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以确定其是否具有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01: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要符合下列特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5-14
    220人看过
  • 罪犯服刑期间犯罪的处理是否会中止
    一、罪犯服刑期间犯罪的处理是否会中止关于犯罪中止的适用条件如下:首先,在时间层面要求中止行为必须产生于犯罪主体进行犯罪预谋阶段乃至实施阶段,同时在行为人已然达成犯罪目的的时刻之前。其次,从主观层面出发,我们需要看到行为人是基于自身的意愿而主动放弃了其原本认为有可能实现的犯罪行为,至于中止犯罪的动机则无需过多关注。最后,在客观方面,行为人需在实行行为结束之前,自行决定停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而当实行行为已经终结,且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便将导致犯罪结果发生之际,行为人应亲自积极采取行动以有效阻止既遂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整个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能够自觉自愿地放弃犯罪行为,或者能够自动并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这种情况便构成了犯罪中止。对于那些属于中止犯的罪犯,如果他们的行为并未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害,那么法律应该免除对他们的惩罚;反之,如果他们的行为已经给社会和他人带
    2024-04-03
    468人看过
  • 帮信罪中止犯罪无损失怎么判
    针对“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中的中止违法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并且需另附罚款;若是由单位实施的帮信罪行,则应对该单位进行罚金惩罚,同时,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附加罚款或单独罚款;如果在同一案件中还涉及到其他犯罪行为,则应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进行定罪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
    2024-05-07
    196人看过
  • 如何判断犯罪中止是否成立?
    判定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如下:1、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条件;2、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自动条件,自动停止必须是彻底的;3、犯罪中止是行为人有效预防犯罪结果的有效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如下: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的行为,可以
    2023-07-03
    432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一人中止犯罪后会判刑吗?
    是会判刑的,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人犯罪中止、仍应其所构成的罪名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犯罪中止的人,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一、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有啥区别?(1)单位成员并非都有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单位成员并非都有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尤其犯罪集团的参加人都有犯罪意图和相应的犯罪行为。(2)单位组织与共同犯罪中组织不同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单位都是合法组织(为了犯罪组建法人,然后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其犯罪行为不是单位犯罪。)共同犯罪中组织即犯罪集团是为了犯罪而建立起来的非法
    2023-04-12
    425人看过
  •  判决洗钱罪会带来哪些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犯有洗钱罪的行为人应该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根据洗钱罪的法律规定,对于犯有洗钱罪的行为人,应该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洗 钱 罪 的 处 罚 规 定 是 什 么 ?洗钱罪,是指将非法所得及其收益通过存入金融机构、投资或者上市流通等手段,转化为合法资金,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其处罚规定如下:1.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犯洗钱罪,依法应当从重处罚。2. 单位犯洗钱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2023-09-09
    344人看过
  • 受贿罪有无犯罪中止
    法律综合知识
    受贿罪有犯罪中止。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受贿罪中止。受贿罪有无犯罪中止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n对
    2022-07-08
    205人看过
  • 部分人停止犯罪是否中止
    不可以。共同犯罪一人既遂,全体既遂。共犯中的一人只是简单的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只有中止者采取了一定措施,有效地中断自己先前行为与犯罪的联系(消除“原因力”),即使后来发生危害结果,仍然可以认定为中止。这种消除“原因力”的行为是非常难以认定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有关机关报告,司法机关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应认定为中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4-15
    500人看过
  • 犯罪中止会对电信诈骗罪判决产生影响吗?
    1、电信诈骗罪中止犯罪一般会轻判。2、行为人利用电信实施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应按照诈骗罪的判刑标准予以处罚。3、如果同时构成中止犯罪的,对于诈骗罪的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造成了损害的,则应减轻处罚。因此,电信诈骗罪中止犯罪在一般情况下是会轻判的。电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标准以诈骗总额来量刑。诈骗定罪量刑的主要因素是诈骗数额和情节,在达到定罪标准后,依据最高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数额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如果嫌疑人有自首和立功情节,法院还会从轻或减轻处罚。主犯对自己从事的及所有团伙成员的犯罪数额负责,从犯只须对自己从事犯罪的数额负责。另外从犯从事不属于诈骗行为的其他犯罪,主犯并不知晓的自己负责,不承担连带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2023-07-06
    87人看过
  • 强奸罪刑事判决书 犯罪未遂 中止
    一、强奸罪的犯罪中止《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强奸罪的犯罪中止是罪犯自动停止犯罪或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2、强奸罪的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准备实施强奸的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着手实施实施强奸的过程中;3、犯罪嫌疑人主观上认为能够继续与完成犯罪,而主动地、自愿地放弃了继续完成犯罪,应认定犯罪中止。二、犯罪中止的种类(一)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1、预备中止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杀人买刀后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如强奸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说服而停止犯罪。3、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中止。如投毒杀人等。(二)根据行为人是否以积极的行为中止自己的
    2023-03-06
    220人看过
  • 是否有犯罪者中止绑架罪?
    有犯罪中止的情况。犯罪中止的规定,即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其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诉讼时效中止是时间计算中止吗是的,诉讼时效的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时效的暂停。诉讼时效中止指的是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为发生了法定事由而阻碍了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诉讼依照法律暂时停止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那天开始算起继续进行的情况,又称为时效的暂停。若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之前发生权利行使障碍,而到最后6个月的时候此障碍已经消除,则不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止;若是该障碍在最后6个月时还没有消除,则应该从最后6个月开始时起中止时效期间,直至该障碍消除。《中华人民
    2023-08-05
    157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是否可以中止犯罪行为
    一、共同犯罪中是否可以中止犯罪行为共同犯罪有犯罪中止。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即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所有共同犯罪人共同中止其共同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二,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有什么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如下:1.犯罪集团的主要成员应当对整个犯罪集团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的成员应当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2.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应当对共同故意内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3.在经济犯罪的共同犯罪中,主犯应当按照共同犯罪额处罚,从犯应当按照共同犯罪总额处罚;4.共同犯罪人超出共同犯罪意
    2024-03-27
    232人看过
  • 故意杀人犯罪中止是否会获刑
    故意杀人的,涉嫌故意杀人罪。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关知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有何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
    2023-04-17
    243人看过
  • 犯罪中止后是否应该放过罪犯?
    中止犯无罪释放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造成损害的,无罪释放,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或者让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法律规定犯罪既遂以后还可以中止吗犯罪既遂不能成立中止。既遂是已经产生犯罪结果了,不可能中止了。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
    2023-07-07
    38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能否对犯罪中止做出有罪判决
      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7
      在法律体系中,犯罪中止被视为无罪处理。这意味着在整个犯罪活动的过程中,行为人主动放弃了他们的违法行为或成功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样的情况构成了刑法学上的犯罪中止。对于在犯罪过程中采取及时措施终止其犯罪行为且未对 society产生危害性影响的人,依法应该免于刑事追究。然而,如果他们的先前的犯罪行为已经导致了实质性的损失和伤害,那么在量刑时应适当考虑减轻处罚。
    • 投毒是否就可以判决犯罪中止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03
      如果能及时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就构成犯罪中止。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如果犯罪中止判无罪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05
      是否无罪取决于犯罪中止是否实际造成损害。如果是,将根据定罪罪名的量刑减轻处罚。如果没有造成任何损害,行为人应当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本款规定,中止犯的处罚是:(一)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二)对已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特别提醒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
    • 犯罪中止是否可以不判罪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1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也要判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5
      至于犯罪中止,目前的通说基本上认为犯罪既遂后不再有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