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税人偷税的追征期
偷税罪的追诉期为5到10年。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其他欺骗、隐瞒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达到量化标准的行为。
偷税漏税的追缴年限:如果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追诉期限是五年;如果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追诉期限是十年。另外,漏税是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期限内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税款滞纳金。
二、一般纳税人申请的资料
1.申请报告。纳税人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必须向税务机关出具书面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着重说明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具体理由,以及履行一般纳税人的义务能力。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放的营业执照。
3.与纳税人的成立以及经营活动相关的章程、合同、协议等资料。
4.银行账号证明。
5.注册资金证明。(商贸企业)
6.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的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商贸企业)
7.房屋产权证明、房屋租赁合同等证件、资料。(商贸企业)
8.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证件。
对与总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分支机构,在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时,还应提供总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家税务局批准其总机构为一般纳税人的证明(总机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等材料的影印件)。
三、小规模和一般纳税人有什么区别
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区别是:
1.使用发票不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只能使用普通发票,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货物与一般纳税人相同,可以收普通发票也能收增值税专用发票;
2.应交税金的计算方法不同。一般纳税人按"抵扣制"计算税金,即按销项减进项后的余额交税;
3.税率不同,一般纳税人分为0税率、13%税率、17%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企业按4%;工业企业按6%,(免税的除外)。
-
对偷税逃避追缴欠税的纳税人的处罚一样吗?
78人看过
-
偷税漏税征缴追溯期限有限制吗
302人看过
-
未办证不申报纳税人税款追征期为三年
334人看过
-
不进行纳税申报下的税款追征期问题
103人看过
-
偷税漏税的定义:纳税人如何被认定为偷税漏税?
67人看过
-
到哪举报纳税人偷税漏税
493人看过
-
在增值税纳税人注销前偷税追溯几年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03个体户注销前偷税需要追溯五年。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
一般纳税人注销后偷税追溯多少年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3个体户注销前偷税需要追溯五年。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
举报纳税人偷税漏税奖金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21、举报偷税漏税有奖励的。 2、《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第六条 检举的税收违法行为经税务机关立案查实处理并依法将税款收缴入库后,根据本案检举时效、检举材料中提供的线索和证据详实程度、检举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以及收缴入库的税款数额,按照以下标准对本案检举人计发奖金: (一)收缴入库税款数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10万元以下的奖金; (二)收缴入库税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不足1亿元的,
-
纳税人偷税怎样处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20如果出现一定金额偷税漏税的,将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如果偷税漏税的数额巨大的,一般会处以三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除了会判处有期徒刑之外还需要对欠下的税款进行补缴。
-
个税纳税人偷税漏税会被罚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14对偷税行为的处罚: (1)对纳税义务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扣缴义务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其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