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宪法的规定,对宪法的解释权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宪法解释机关。立法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此外,还存在着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等特别设立的主体解释。
根据中国宪法的规定,对宪法的解释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立法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的权限,包括对宪法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解释的权力。
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的权限,包括对宪法中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法律进行解释的权力。
3.宪法解释机关:
1.立法机关解释制度:采用立法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方式。
2.司法机关解释制度:采用法院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指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方式。
3.特别设立的主体解释: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
宪法解释权划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法、最高检
宪法解释权是指解释宪法规定的内容和含义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法和最高检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其制定的法律效力等同于宪法,因此其对宪法的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对宪法进行解释时,需要遵循“立法机关优先”的原则,即其解释的法律效力应该低于宪法。
最高法是最高审判机关,其对宪法的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最高法在解释宪法时,需要遵循“最高人民法院优先”的原则,即其解释的法律效力应该高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最高检是最高检察机关,其对宪法的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最高检在解释宪法时,需要遵循“检察机关优先”的原则,即其解释的法律效力应该高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最高法。
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法和最高检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但它们的解释法律效力不同。这种权力划分,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关优先”、“最高人民法院优先”和“检察机关优先”的原则。
本文介绍了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对宪法的解释权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宪法解释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法和最高检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但它们的解释法律效力不同。这种权力划分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关优先”、“最高人民法院优先”和“检察机关优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5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宪法:关于总统任期实施细则
173人看过
-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味着
335人看过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
84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年份
158人看过
-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呢
271人看过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者根据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所作的说明。宪法解释具有宪法效力。 宪法解释制度是伴随着宪法的出现而产生的。统治阶级制定宪法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宪法,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 更多>
-
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川在线咨询 2021-08-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权力属于人民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根据《宪法》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青海在线咨询 2021-01-31第 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 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