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遭受损害要如何处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7 20:01:40 365 人看过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协商和解

协商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

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针对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即可用投诉、申诉或仲裁、起诉手段解决纠纷。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致使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的,经营者除了应当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事,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因此,当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如经营者推卸责任,认为是生产厂家的问题,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时,消费者应当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挟在中间让厂家和经营者当“皮球”踢。要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经营者以店堂通知、声明、告示为由,拒不承担责任的行为,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当消费者因商品质量和服务问题与商家交涉、协商时,千万不能为其店堂内服务规则或商品销售告示所约束,这些服务规则与法无据,没有法律效力,应视为无效规则。

二、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协会调解的前提是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消费者争议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解决。

消费者投诉可以采取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形式进行。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讲清楚以下内容:

(一)投诉人基本情况;

即投诉人的姓名、性别、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

(二)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

即被投诉方名称、地址、电话等;

(三)购买商品的时间、品牌、产地、规格、数量、价格等;

(四)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的时间及与经营者交涉的经过等;

(五)购物凭证、保修卡、约定书复印件等;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请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依行政程序解决争议,与其他争议解决途径相比,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决定申诉时,应依照商品和服务的性质向具有相关职能的行政部门(如卫生部门、检验检疫部门、质量部门、工商部门、建设部门等)提出。

消费者申诉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消费者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

(二)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三)申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

(四)申诉的日期。

必要时,消费者可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活动,但需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交授权委托书

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后,如果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撤回申诉,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撤回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提起诉讼(如消费者与经营者间有仲裁协议,则须首先申请仲裁,不服裁决结果再提取诉讼)

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在我国,诉讼大致分为三种形式:

(一)刑事诉讼;

(二)民事诉讼;

(三)行政诉讼。

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符合以下条件的起诉,人民法院才会予以受理。

(一)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消费者遭受损害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受到损害之后,却不知道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法律中明确规定的,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有很多,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前三种途径都无法解决自身损害问题,只能通过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11: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消费者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如何处理?
    消费者可以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的大致范围是: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致残的,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一、交通事故受伤赔偿的范围是什么交通事故受伤赔偿的范围包括受害者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必要的营养费;如果导致受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二、车祸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因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者十级伤残的,其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是: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2023-02-04
    282人看过
  • 消费者利益受损怎么处理
    一、协商和解协商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针对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即可用投诉、申诉或仲裁、起诉手段解决纠纷。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致使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的,经营者除了应当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事,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
    2023-02-21
    483人看过
  • 消费者如何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和解的方式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或者通过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的方式要求人身损害赔偿。还可以通过拨打12358价格举报热线,或登录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进行举报。当然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一、商场买的衣服是否可以退若是衣服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商家退货或换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尿不湿有异物检查有没有异物怎么办首先,消费者可凭购物小票要求商家退货并赔偿,如果商家拒绝赔偿,可以直接向当地的
    2023-02-04
    127人看过
  • 消费者利益受损如何解决
    消费者可以采取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解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的权益争议有五种解决方法:(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后,在与经营者协商得不到解决时,可直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这种方式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保护消费者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商检、医药、卫生、食品监督等机关。(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指消费者与经营者就争议的解决方式达成仲裁协议,将案件提交有关仲裁机构进行裁决。(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如何维权1、修理、重作、更换2、退货。退货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交付的定作物不符合质量标准;二是提供的商品在价格、用途等方面存在欺骗性宣传的。3、补足商品数量。4、退还货款和服务费
    2023-02-19
    215人看过
  • 消费者受到损害怎么办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协商和解协商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针对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即可用投诉、申诉或仲裁、起诉手段解决纠纷。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致使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的,经营者除了应当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事,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的行为,
    2023-04-17
    367人看过
  • 消费者遭到损害后应该怎么办
    一、协商和解协商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针对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即可用投诉、申诉或仲裁、起诉手段解决纠纷。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致使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的,经营者除了应当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事,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
    2023-03-20
    89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消费者遭受权益侵害,如何索赔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0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时,一般可以向商家索赔。当消费者发现自己的权益受损时,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沟通,指出自己的购买目的与产品不符,申请更换或退货。如果与商家沟通失败,可拨打12315,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果无法解决,商家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商家的违法行为。
    • 消费者权利受到损害的追责如何处理?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03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简称安全权。 安全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人身安全权在这里是指生命健康权不受损害,即享有保持身体各器官及其机能的完整以及生命不受危害的权利。财产安全权,是指消费者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本身的安全,并包括除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之外的其他财产的安全。 为了能使这一
    • 消费者的人身损害如何处理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26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因商家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而造成人身伤害,轻则皮肉之苦,重则残疾终身以至死亡,消费者可以要求提供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的经营者予以赔偿。 消费者可以请求的具体赔偿范围是: 1、一般伤害赔偿: ①医疗费,②护理费,③误工费。 2、致人残疾的,除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外,还应赔偿: ①生活补助费,②残疾人生活自助用具费,③生前抚养人、赡养人的生活费,④残疾赔偿金。 3、
    • 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的归责原则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1
      法律规定产品给别人造成损害,生产者是要承担责任的,因此产品责任是无过错责任的。
    • 消费者权益受损害应如何办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9
      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有以下五种途径解决纠纷: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