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犯罪后可以假释吗
对孕妇不能适用死刑,但可以适用其他刑罚,如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孕妇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不能执行死刑,所以即使罪该至死,但由于不能判处死刑,故生产以后或过哺乳期后,也不能再去判处死刑了。一般情况下对孕妇也不采用拘留、逮捕的强制措施,而是采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孕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孩子出生后,根据判决结果执行相应的刑期。
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时,发现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和《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中,明确了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时间应包括在审判时和审判前被羁押的二种情况。
但司法实践中对以下二种情形,由于刑法和司法解释未涉及,给司法机关认定带来困难,即:(1)、在审判前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因妇女正在怀孕而没有被羁押,被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对这种情况是否适用死刑?如果适用死刑,那与立法的本意不符,况且这种没有被羁押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办法”,但没被羁押与被羁押实际上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因为考虑到妇女怀孕的因素而没有羁押。如果不适用死刑,又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可依;(2)、在侦查机关立案后已怀孕,并在进入审判阶段前分娩完的妇女犯应当判处死刑的罪,是否可以适用死刑?如果适用,那显然也与立法的本意不符,如果不适用,同样没有法律规定可依。因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和《批复》中只答复了流产的情况,且我国已取消了类推制度,已经分娩也就无法参照已经流产的情形适用《答复》的规定。
-
孕妇犯罪是否追究法律责任,孕妇犯罪后可以假释吗
496人看过
-
孕妇犯罪分子是否适用假释
157人看过
-
犯罪孕妇怎么办?
139人看过
-
犯罪假释后可以出国吗
120人看过
-
累犯怀孕妇女能否假释
237人看过
-
假释后还可以犯新罪吗?
234人看过
-
2023孕妇犯罪后可以假释吗?该如何规定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4-09-14孕妇犯罪后符合假释的条件,可以假释。 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是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而《刑事诉讼法》中未特别规定关于孕妇的假释制度,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
孕妇犯罪了还能假释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08孕妇犯罪后符合假释的条件,可以假释。 《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
-
聚众斗殴罪,主犯可以办理假释吗,主犯可以办理假释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211、符合条件的可以假释。2、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管,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假释。如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不受上述刑期限制。犯人故意杀人、强奸、强奸、绑架、放火、爆炸、投入危险物质、组织暴力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
犯罪的父母假释后还可以办理假释手续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1假释的条件上面的网友已经说了,不再重复。需要补充的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都可以适用假释”这句话没问题,刑法条文的规定。但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假释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想假释必须要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但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了并不一定会得到假释
-
法律解释孕妇离婚后可以怀孕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5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