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诉讼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7 15:21:30 200 人看过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要具备的条件有: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指的也就是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自从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法规定,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的,可以申请调解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不允许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22: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纠纷相关文章
  • 赡养纠纷公开宣判的依据是什么
    赡养纠纷公开宣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不过一般情况下,赡养纠纷并不会公开的审理,因为在这过程当中涉及到民众的个人隐私,虽然审理的过程不会公开,但是人民法院审理的结果会公开宣告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有权知晓。一、刑事案件公开开庭吗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判,指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除了法庭评议以外,一律公开进行。它是刑事审判的一项基本原则。如果案件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被告为未成年人的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经申请可以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在公开审理案件时,对于公诉人、诉讼参与人提出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证据时,审判长应当制止。如确与本案有关的,应当决定案件转为不公开
    2023-03-05
    441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纠纷,劳动纠纷是指什么?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属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根据《劳动争议事件适用法律解释2》第7条,以下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1)劳动者要求社会保险经营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2)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引起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3)劳动者对劳动力鉴定委员会的障碍等级鉴定结论或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4)家庭和个人和家政服务人之间的纠纷(5)个人工匠和帮助劳动者学徒之间的纠纷(6)农村承包经营者和雇佣者之间的纠纷。劳动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劳动纠纷需要找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解决。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是隶属于当地人社局的执法部门,主要职责就是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如果劳动者和公司出现了劳动纠纷,可以找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解除,如果仍然
    2023-08-05
    365人看过
  •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的认定依据——民法典
    医疗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为三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民法典中诉讼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从权利知道被侵犯时开始计算,而诉讼时效最长不超过20年。诉讼时效是指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间限制。所以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时,主张人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超过时效起诉,有可能会败诉,。《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
    2023-08-11
    170人看过
  • 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及其依据
    1。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时,首先确认合同是否有效。《劳动法》第18条规定了无效劳动合同的条件,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以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自订立之日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某些条款无效,如果剩余条款的有效性不受影响,则剩余条款应保持有效。根据该规定,处理劳动合同纠纷的依据可以在确认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的基础上确定。双方在确认劳动合同有效性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应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然后再处理其他合同争议。2.处理劳动合同纠纷的主要依据是劳动合同。因为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由双方共同履行。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一般来说,它比较具体,法律没有规定或明确规定。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写入合同,因此,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应以劳动合同为主要依据。比如,只要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劳动争议就应该按照合同执行,否则就很难处理。但
    2023-05-07
    361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纠纷诉讼证据
    1、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一切证据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合同纠纷诉讼证据,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及合同履行情况的真实反映,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2、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是指合同纠纷诉讼证据必须与其所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证据必须与案件的真实事实有着某种联系,因而能够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一是证据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凡是能够证明民法典律关系和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事实,都可以作为合同案件的证据;凡是不能证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材料,即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不能作为合同纠纷案件的证据。3、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证据必须由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提供和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调查收集和审查核实。二是某些证据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特殊形式
    2023-06-14
    115人看过
  • 劳动纠纷起诉期多久才算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工伤公司拒绝赔偿该怎么办?工伤认定之后公司仍然拒绝赔偿,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二、对劳动报酬有争议有时效规定吗对劳动报酬有争议有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三、解除劳动合同后是否还可以劳动仲裁解除劳动合同后还可以劳动仲裁
    2023-03-31
    148人看过
  • 判断诉讼标的金额的依据是什么
    一、判断诉讼标的金额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比例分段累计交纳。”因此你们首先要确定你们诉讼请求的金额也就是诉讼标的是多少。诉讼标的是纠纷所指向的对象,诉讼费是由原告的诉讼请求计算出来的,所以不管将来法院判决支持多少数额,诉讼费都不会发生变化,当然如果金额比原来的诉讼请求金额还要大的话,法院还会让原告补交诉讼费。所以案件的诉讼标的是根据你们的诉讼请求来确定的。二、诉讼标的因素区别1、诉讼请求,是用来准确又简洁地表示请求审判的原告的主张;原因事实,又称为诉讼理由,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所依据的案件事实。2、诉讼标的,又称为诉的标的或诉的客体,是当事人双方争议和法院审判的对象。诉讼标的由诉讼请求和原因事实加以确定,其中任一要素为多数时,则诉讼标的为多数。(诉讼标的: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要求人民
    2023-06-03
    262人看过
  • 如何搜集劳动证据来解决劳动诉讼纠纷
    1、搜集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它工资发放记录(最好有单位盖章)、职工花名册。如无法搜集到上述证据原件,可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2、如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保,劳动者可以到社保局网站上,或到社保局打印自己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3、搜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上岗证”、“外派证”等能够证明职务职位身份的证件(最好有单位盖章)。如无法搜集到上述证据原件,可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4、搜集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如无法搜集到上述证据原件,可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5、搜集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考勤表、出勤卡等)。如无法搜集到上述证据原件,可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6、同事的证言。让同事出书面证言,但此类证据需注意的两点是,一是打官司时,出具证言的同事一般需要到庭作证;二是同事需要自己有证据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也就是
    2023-04-29
    50人看过
  •  劳动诉讼纠纷解决策略:搜集劳动证据的建议
    解决劳动诉讼纠纷的方法主要包括收集工资发放记录、社保记录、招聘登记表和考勤记录等。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劳动者证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薪资情况,为诉讼提供证据。同时,这些资料也可以用于核对用人单位的工资发放情况,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维护。解决劳动诉讼纠纷的方法包括:1.收集工资发放记录,如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等;2.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了社保,劳动者可以前往社保局网站或社保局打印自己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3.收集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聘登记表;4.搜集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等。 用人单位招聘登记表能作为劳动诉讼纠纷的证据吗?用人单位招聘登记表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产生的一份文件,其中可能包含一些有关招聘过程的细节信息,例如应聘者的个人信息、面试时间和结果等。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了劳动纠纷,例如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用人单位招聘登记表可能会被用作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
    2023-08-26
    351人看过
  •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债务纠纷诉讼时效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请问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有怎样的规定。如果我超出了劳动纠纷诉讼时效的话该怎么办?再去提起诉讼的话,法院会受理吗?律师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纠纷诉讼时效的规定是这样的: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
    2023-06-05
    271人看过
  • 解散公司诉讼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股东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散公司的前提条件是,一名股东独自或者若干股东累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向人民法院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人民法院受理的股东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应当是基于下列理由之一:1、公司连续2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发生严重困难的。2、股东在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3、公司董事之间存在长期冲突,并且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不能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4、公司的经营管理发生其他的严重困难,导致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上述四项诉讼解散公司事由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除了上述四项理由外,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等其他任何原因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
    2023-06-17
    294人看过
  • 房产纠纷诉讼期限是多长时间,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解答一般指的诉讼时效,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起算点为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温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
    2024-05-12
    249人看过
  •  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协商、调解和仲裁是常见的方式。协商是双方自行协商达成一致,调解是在劳动部门的主持下进行法律评估并找到折中方案,仲裁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并具有强制执行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劳动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旨在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2、调解,在劳动部门的主持下,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不一致进行法律评估,找到折中方案。3、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裁决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劳动纠纷解决途径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条件、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产生的争议。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解决劳动纠纷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首选方式。双方当事人可以坦诚地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考虑通过第三方调解。如果协商和调解都不奏效,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
    2023-12-21
    93人看过
  • 劳务纠纷管辖依据
    仲裁委员会
    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申请调解的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书面形式,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必须履行。3、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老板拖欠工资不发没签合同怎么办老板拖欠工资没签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索要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3.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后对方仍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
    2023-03-07
    115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 更多>

    #劳动纠纷
    相关咨询
    • 动产权属纠纷的诉讼依据和管辖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7
      动产权属纠纷和普通民事纠纷的管辖确定原则一样。地域管辖是: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还有级别管辖等也和普通民事纠纷一样。
    • 没有劳动合同的劳动纠纷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20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如果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除此之外,还可参照下列情况认定劳动关系: (1)工资支付凭证或职工工资表; (2)工作证、服务证
    • 什么是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法律依据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5
      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施工合同纠纷诉讼以什么依据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1
      1、施工合同纠纷诉讼一般以施工所在地为履行地,因施工合同发生的纠纷属于合同纠纷,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
    • 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依据
      新疆在线咨询 2024-09-26
      处理劳动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