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时间按照哪些规定确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4-25 17:47:46 253 人看过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利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发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应当具备信息检索、查阅、下载等功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31日 18: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未收到,什么时候受到回复?
    政府做到信息公开是现在需要好好做到把控的事情,信息公开做的好多彩能够将政府以及人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公民可以进行信息公开的申请的,所以一般的会有回复内容通知申请是否通过的,那么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未收到,什么时候受到回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未收到,什么时候受到回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怎么写?××××(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单位文号简称)公复〔××××〕××号×××:我单位于××××年××月××日收到您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经研究,现答复如下:您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信息,决定不予公开。理由如
    2023-06-03
    482人看过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后到答复的时间限制?
    该段内容讲述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如何答复。若能够当场回答问题,就应当场回答。如果无法当场回答,就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如果需要延长答复期限,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需要同意,并告知申请人,最长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若能够当场回答问题,就应当场回答。如果无法当场回答,就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如果需要延长答复期限,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需要同意,并告知申请人,最长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不 同 时 限 内 答 复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申 请 的 要 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期限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政府信息处理费用的收取期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第二种情况是,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第三种情况是,政府信息处理费用的收取期限不超过30个工作日。根据以上规
    2023-09-11
    378人看过
  • 向区政府申请公开信息时,区政府应遵循哪些原则?
    向区政府要求信息公开区政府应该遵循的原则有: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的统一领导。全国人大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两个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十二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这是将我国宪法的规定具体化。可见,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权,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中央与地方之间
    2023-08-05
    204人看过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撤回规定的法律解读
    撤回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之后是可以再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主动公开本行政机关的下列政府信息:(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机关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五)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办理结果;(六)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机关认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七)财政预算、决算信息;(八)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其依据、标准;(九)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十)重大建
    2023-07-04
    158人看过
  • 按照那些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
    2023-06-06
    208人看过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关于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的规定
    依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的区别:1、信息公开的步骤不同,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审查并公开政府信息,但公开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而主动公开,这是行政机关在自愿前提下,主动实施向社会公开信息的行为。2、信息公开的时限不同。3、信息公开的方式不同。申请法庭审不公开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3、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4、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决定不公开审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并采用包括信件、数据电文在内的书面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
    2023-08-16
    305人看过
  • 哪些征地信息是政府依申请公开的
    在征地拆迁维权“风起云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被征收人开始意识到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极端重要意义。可以说,一切征地拆迁维权,都是从申请信息公开开始的。对于广大的法律知识储备一般的普通群众而言,填个信息公开申请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也会是一头雾水。然而,有些涉征收的政府信息,属于群众不申请政府也必须依法公开的范畴。那么,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政府信息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0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第11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三)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第12条对于乡镇一级政府仍有类似的规定,兹不赘述。综上可知,对于这些与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政府是必须依职权主动公开的,被征收人不必通过申请信息
    2023-06-17
    73人看过
  • 哪些单位可以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一、信息公开的范围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县级以上政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七)行政许可的事项
    2023-06-24
    365人看过
  • 政府征地信息公开条例有哪些规定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征地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征地信息公开既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征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指导意见,以及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征地信息公开工作,促进依法征地、阳光征地、和谐征地,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深入扎实地推进征地信息公开工作(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征地信息是政府信息的重要方面,及时充分地公开征地信息,是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征地工作透明度,确保被征地农民知情权的重要保障;是强化政府工作的社会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2023-06-03
    264人看过
  • 银行行政复议机关应按照哪些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银行行政复议机关应按照哪些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复议办法》第三十三条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二、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有什么期限限制行政复议决定是指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复议审理,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作出的判断和处理。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
    2024-01-14
    383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如何向政府信息公开机构提出申请?
    针对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诉讼的方式包括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口头起诉。起诉状需要详细列举被告人数和证据,但书写困难者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录并出具书面凭证。提起行政诉讼需要在法定期限内进行。针对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诉讼的方式,您可以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在起诉状中详细列举被告人数以及相关证据。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 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诉讼的起诉状写作指南根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政府信息主体拒绝提供政府信息或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不予答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背景下,针对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诉讼的起诉状的写作指南如下:1. 起诉状的基本结构:起诉状应当包括原告、被告、诉讼请求和诉讼理由。其中,原告和被告
    2023-08-22
    164人看过
  • 向行政机关申请答复有时间规定吗
    一、向行政机关申请答复有时间规定吗当各级行政机关收到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时,若能立即给出回复的,应即刻予以明确回应。倘若行政机关无法立即给予答复的,则应在收到相关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之内进行解答;若需延迟答复期限的,必须得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主管负责人的批准并且事先向申请人作出说明。所延长的日期累计不应超过20个工作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条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二、向行政机关提供虚假材料向地方政府机关提交不实的文件资料以规避合理的行政处罚,此种行为明显违背了现行法律的规定。根据相关法令的明确规定,这类涉嫌违法之举应当由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机构采取相
    2024-07-07
    355人看过
  • 上海户口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
    一、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定义)本规定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第三条(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但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第四条(组织推进体制)本市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办公厅是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新闻办、市国家保密局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在市政府办公厅统一协调下,负责具体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推进工作。区(县)政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
    2024-01-18
    471人看过
  • 公安机关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规定是什么
    政府信息公开化政策并不是单一指地方政府需要在范围内公开自身的信息政策,而是指国家机关政府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信息,给予公民一定的知情权对相关部门进行监控,其中公安部门的信息公开就是非常重要的,那公安机关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规定是什么呢?公安机关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规定为规范公安机关办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申请行政复议,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法受理。下列情形除外:(一)因申请内容不明确,被申请人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且对申请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二)申请人要求获取政府公报、报纸、杂志、书籍等公开出版物,被申请人未予提供但已履行告知义务的;(三)申请
    2023-05-02
    27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确定收到行政信息公开申请的时间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7
      ⒈申请人当面提交行政单位信息公开申请的,以提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⒉申请人以邮寄方式提交行政信息公开申请的,以行政单位签收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以平常信函等无需签收的邮寄方式提交行政信息公开申请的,行政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于收到申请的当日与申请人确认,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⒊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或者行政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传真提交行政信息公开申请的,以双方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予以答复?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2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答复期限内。
    • 行政机关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
    • 国务院有哪些部门审核审批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具体时间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29
      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行政机关可以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当场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应经政府信息披露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入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
    • 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如何作出答复?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12
      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肖告.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