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案例怎么看待自首与立功的认定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08 08:54:39 216 人看过

自首与立功的认定问题

[案例]

范某系一诈骗团伙的成员,后经物色,看中了邵某,意欲骗取邵某的钱财。范某向邵某谎称有假币出售,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400元假币,并将若干真币交予邵某称是假币让邵某使用,邵某使用了范某给其的所谓“假币”后觉得很好用,与真币无二,遂对范某的话深信不疑。后邵某携带人民币1万元与范某交易,离开交易现场后邵某才发现所谓的假币其实都是冥币和白纸,发觉被骗后,邵某既想追回自己被骗走的1万元人民币又担心因为购买假币自己被处罚,几经犹豫最后还是决定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如实交代了其购买假币被骗的经过,后范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抓获,邵某因涉嫌购买假币罪被抓获。

[分歧意见]

对邵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如实交代其购买假币时被范某诈骗人民币1万元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和立功。邵某虽然是因为自己钱财被诈骗而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其报案行为客观上将其犯罪行为暴露给公安机关,并将自己置于公安机关的控制下,故可视为自动投案。另一方面,其犯罪以后如实供述其被诈骗的经过,检举了他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且查证属实,构成立功。

第二种意见认为: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但不应认定为立功。因为邵某的如实交代其购买假币被诈骗的经过,没有超出自首“如实供述”的范围,不能另外认定立功。

第三种意见认为:邵某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立功,也不能认定为自首。邵某向公安机关以被害人的身份向公安机关报案时,其已经失去了投案自首的前提条件。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既本案中邵某的行为构成自首,但不构成立功。下面分别就构成自首和不构成立功进行分析。

自首是刑法总则规定的一项重要量刑制度,自首制度的设立旨在通过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另一方面使案件及时侦破和审判。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前种情形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一般自首,后种情形为准自首。本案因不可能成立准自首,故仅讨论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一般自首。

根据法律规定及相关刑法理论,一般自首的成立需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自动投案。一般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司法机关的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未被群众扭送时,主动将自己置于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的合法控制下,接受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二是要如实供述,即犯罪人自动投案后,要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外,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还应当供述所知的的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

本案邵某在自己和犯罪事实均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情况下,虽然明知或者已经意识到自己购买假币的行为已经或可能触犯法律,仍然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将自己置于公安机关的控制之下,凭公安机关处置,其行为应当视为“自动投案”。邵某又把其购买假币的经过进行了如实的供述,正同时符合了“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的两个条件,构成自首。

笔者认为不管是自动投案还是如实供述,重点在于行为人有“投案”和“供述”的客观行为,强调的是投案的主动性和供述的真实性。故笔者同意自动投案不要求出于特定的动机与目的的观点。不管行为人是出于真心悔悟还是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亦或者邵某这样为了将诈骗的范某绳之以法,从而达到自以为可以拿回自己被骗走的钱的目的,都不影响自首的成立。不能将引起邵某报案的原因,作为否定其自动性的根据。而且邵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客观上使范某和自己的案件均及时得以侦破和审判,节约了大量的司法成本,如邵某不报案,则范某等人会继续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危害社会,故邵某的这种行为应当予以肯定,应当得到“自首”的法律认定。

立功是刑法总则规定的又一项重要量刑制度,有学者认为自首制度的设立是以功利主义为先导,通过国家给犯罪人一定的法律奖励,形成查处其他刑事案件的一个点、一条线甚至一张网,使刑罚控制犯罪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谋求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目标。笔者以为然,但并非符合功利主义原则的行为就可以认定为立功。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立功是指犯罪人犯罪以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案件,以及其他对国家和社会有功的行为。根据刑法第68条第一款的规定,立功表现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

二是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

三是其他立功表现,如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公安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阻止其他犯罪人逃跑等。

本案就是要讨论邵某的行为是否是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立功。认为邵某的行为构成立功的观点认为邵某在供述自己罪行的同时揭发了范某的犯罪事实,且查证属实,完全符合立功的构成条件,笔者认为此种观点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第一,邵某的报案如实供述其购买假币不成反被邵某诈骗的事实,没有超出“如实供述”的范畴。只有在检举揭发与本人犯罪事实无关的他人犯罪事实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犯罪人所交代的事实超出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范围,才可能属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进而可认定为立功。如果属于其不得不讲出的自己罪行的范围之内,则不能认定为立功。本案邵某在讲到购买假币被骗的经过时,必然要涉及其向谁购买假币的问题,故说出范某诈骗的犯罪事实是属于自首范围内的行为,是“如实供述”的应有之义。

第二,一个行为不能给予两个法律评价,且如果邵某购买假币数额特别巨大,则相应的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罪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如若认定该种行为既成立自首又构成立功,则在此种假设条件下,行为人同时具有自首和重大立功两个量刑情节,根据刑法第68条规定,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数额正反应了假币购买者的主观恶性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显然不合理。

第三,邵某虽然系主动报案,但实施此行为的目的并非是以主动检举、揭发他人的另案犯罪行为为其主观目的,此行为与立功的相关法律规定不符。

张明楷在论及立功时,提出一个观点:检举、揭发他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对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嫌疑人的,也构成立功。并举了个实例:宋某(女)因涉嫌盗窃被逮捕,在押期间,如实交到了自己的盗窃犯罪事实,当侦查人员问其有无检举揭发其他人犯罪时,宋某揭发了卢某、朱某对其进行强奸的犯罪事实,对宋某应认定为立功。那本案是否可以借鉴该实例分析认定邵某构成立功呢?笔者认为不能,虽然两案例有共同点:即从某种角度讲,邵某和宋某都是被害人,但两个案例是有本质区别的:宋某案其揭发卢某、朱某对其进行强奸的犯罪事实已经超出了其盗窃案如实供述的范围,邵某供述的则属于如实供述的范围,故不能照搬套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06: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自首与立功的竞合认定方法是怎样的?
    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自首的罪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犯罪分子揭露他人犯罪行为、核实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现行刑法没有对自首和重大立功表现作出任何规定。所以,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不再应减轻或免除处罚。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而自首和立功是不同的从轻减轻情节,当两种情况都存在时,分别认定并适用于栽量刑罚。如果供述内容超过自首要求,构成立功,则应同时认定自首和立功;如果供述内容既是自首,也是立功,只能选择对行为人最有利的量刑情节。揭发同案犯行为时,自首与立功竞合的情形1、对揭发同案犯的行为性质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
    2023-07-16
    198人看过
  • 如何认定自首立功
    自首立功的认定为: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2.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是立功。《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自首立功应该如何量刑自首和立功是两种概念。对于犯罪后投案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对他的处罚,如果犯罪较轻,也可以免除处罚。对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破案线索的行为,这属于立功。对于一般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其处罚,对于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其处罚。对于正在服刑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
    2023-07-26
    175人看过
  • 自首立功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1997年《刑法》对自首和立功制度作了修订和补充,最高人民法院亦颁布了相应的司法解释,一些地方司法机关提出与之配套的执法意见,从而解决了部分法律适用问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笔者曾对若干具体适用问题作过一番探讨。但由于实务界对法律规定自首及立功的本质特征理解不一,对照相关法律规定,仍有许多适用中的疑难问题难以简单地按图索骥。笔者在此结合案例,继续研讨司法实务中对自首和立功制度具体适用问题的理解,以求教于诸位同仁。问题之一、首次犯罪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构成自首后,在取保候审期间又犯罪,原自首是否仍可成立。案例:2004年10月22日晚9时许,顾某伙同马某、盛某、戴某(均另处)在上海浦东上浦路201弄内,对上完学回家途中的商某殴打,抢得价值人民币1051元的飞利浦630型移动电话一部和数元人民币后逃逸。顾某在参与2004年10月22日晚的抢劫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后被公安机关取
    2023-12-20
    305人看过
  • 同案犯立功的认定问题有哪些
    同案犯立功的认定问题所谓同案犯是指共同参加同一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同案犯之间,有的可能犯相同的罪,有的可能犯不同的罪。同案犯之间的揭发情况比较复杂,不能把检举揭发同案犯的犯罪行为一律认为不构成立功,或者一律认为构成立功,而应根据检举揭发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检举揭发同案犯所犯的与本人为同一犯罪行为的,不构成立功。根据《解释》第6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此外,刑事诉讼法也规定犯罪分子犯罪后,必须交代清楚自己所犯罪行,这里的“自己所犯罪行”包括自己参与的共同犯罪罪行。2、检举揭发同案犯另犯罪行的,可以认定为立功。根据刑法规定,同案犯的另犯罪行,属于他人犯罪行为,犯罪分子没有义务检举揭发同案犯的另犯罪行,但行为人却实施了检举揭发同案犯的另犯罪行的行为,其实施的行为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根据我国刑事政策,同案犯的另犯罪行不属于犯罪
    2023-06-12
    336人看过
  •  涉及交通肇事逃逸与投案自首的司法认定问题
    一名当事人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仅驾车逃离现场,还回到现场多次。在警方调查时,他否认自己有责任,并未报案。后来被警方找到,才承认自己有嫌疑,但仍未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并再次返回事故现场。此外,他还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并接受调查期间逃匿。根据警方认定,该当事人应负事故责任,其逃逸行为被认定为投案自首情节。以下是对上述交通肇事逃逸情况的改写:1.当事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仍然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2.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仍然驾车驶离事故现场。3.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但在报案后仍未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并再次返回事故现场。4.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5.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6.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7.当事人虽然离开现场,但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
    2023-11-07
    349人看过
  • 立功认定的程序性问题
    一般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立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立功即指刑法第68条规定的与自首、累犯、数罪并罚及缓刑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刑罚裁量制度,而广义的立功则既不仅包括刑法第68条所规定的刑罚裁量制度的立功,而且还包括刑罚执行制度的立功,如刑法第50条规定的死缓犯的立功、第78条规定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及管制犯可以或者应当获得减刑的立功、第449条规定的戴罪立功等。立功认定的程序性问题立功认定的程序性问题主要涉及立功认定的主体、立功认定与审判期限的关系、立功认定适用的程序以及当事人权利的保障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都属立功制度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问题。而这些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这里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认定立功的主体犯罪分子所作的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必须经查证属实的才可以立功论处,在司法实践中应当由谁来具体查证属实,即立功的认定权由谁行使是适用立功制度的一个重要
    2023-06-11
    325人看过
  • 赌博罪累犯自首立功怎么认定
    首先了解一下关于立功认定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定偶犯罪分子立功行为的司法解释,并于2010年12月19日发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实质要件立功认定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定犯罪分子立功行为的司法解释。“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为使犯罪分子得到从轻处理,犯罪分子的亲友直接向有关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不应当认定为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范了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立功的条件。《意见》指出,“据以立功的他人罪行材料应当指明具体犯罪事实;据以立功的线索或者协助行为对于侦破案件或者抓捕犯罪嫌疑人要有实际作用。此外,《意见》还对立功的认定程
    2023-06-02
    304人看过
  • 贪污腐败行为的悔过自首与立功规定
    职务犯罪自首、立功的规定是成立自首需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要件,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重要线索的,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认定为立功。自首和坦白立功的区别是怎样1、定义不同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坦白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归案后对案件中自己的行为如实供述。2、成立要件不同(1)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本人同案的同案犯罪事实,成立自首;(2)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与本人不同案的同案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共犯人协助抓获同案犯,成立立功。(3)坦白,是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3、法律效果不同(1)自首对事(即自首的罪
    2023-07-24
    231人看过
  • 对于自首与立功怎么区分
    一、对自首与立功怎么区分(一)共犯人在自首和立功上成立要件不同:1、共犯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本人同案的同案犯罪事实,成立自首;2、共犯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与本人不同案的同案犯罪行,经查证属实,或者共犯人协助抓获同案犯,成立立功。(二)法律效果不同:1、自首对事(即自首的罪行)不对人,采取相对从宽处罚原则:(1)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2)具体确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2、立功对人(即犯罪人)不对事:(1)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仅限于自首之本罪,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自首和立功的好处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的,一般应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类似情况下,对具有自首情节的被告人的从宽幅度
    2023-06-19
    189人看过
  • 自首坦白立功区别是什么,投案自首的认定方式有什么
    一、自首坦白立功区别是什么坦白与一般自首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自动投案:一般自首是犯罪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坦白是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坦白与特别自首的关键区别在于所供述的罪行是否已被司法机关掌握: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是自首;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本人罪行的,是坦白。因此,自首与坦白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不同,换言之,自首更能说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减轻。基于同样的理由,自首是法定的从宽量刑情节,坦白是酌定量刑情节。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案件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二、投案自首的认定方式有什么(一)投案行为必须是发生在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这是自动投案的时间规定。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是指:1、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之前;2、犯罪事实已被司法机关发
    2024-01-22
    135人看过
  • 关于自首情节中“自动投案”的认定问题
    自首是本文论述三个量刑情节中最为重要、最为复杂也是实务中遇到疑难问题较多的情节。除《刑法》规定外,在司法解释方面就自首作出专门解释的,分别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下称《具体意见》)、《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下称《批复》)、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可见,认定自首情节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已相对完善、规范。综合上述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司法实务中有12种情形可认定为自首的“自动投案”,具体如下: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残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以信电投案的;3、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
    2023-08-17
    286人看过
  • 重大立功认定的三大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犯罪分子检举、揭发的他人犯罪,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阻止他人的犯罪活动,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的其他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一、所称重大犯罪、重点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情形。重大立功表现,是指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现: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二、如何理解和把握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对法定刑、宣告刑等不同判断依据,存在不
    2023-06-11
    61人看过
  • 我看交通肇事案件中“自首”认定
    肖海霞被告人徐某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认定被告人徐某驾驶机动车观察疏忽及驾驶机动车逆向行驶造成事故的发生,其负有主要责任。检察院以被告人徐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诉至法院,并认定被告人构成自首,依据即是被告人徐某在事发后请同行人报警,且在现场等候处理。那么这种自首是否能予以认定?随着交通肇事案件的增多,一些新情况不断出现,自首问题即是其中之一。在大部分交通肇事案件中只要被告人在事发后自动报案,检察机关即以自首诉至法院,我国刑法有明确的规定,凡是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所犯罪行的,都应当认定为自首,依法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那么交通肇事后电话报警是否能构成自首呢?笔者认为,交通肇事后电话报警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理由如下: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了交通肇事的三个量刑档次,即不逃逸、逃逸或有其他严重情节、逃逸致人死亡,这三个量刑档次依次推进,逐层加重。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量刑档次已经
    2023-06-11
    376人看过
  • 刑法中的自首与立功的区别,自首和立功的量刑情节
    一、自首和立功有哪些区别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自首和立功都是法定量刑情节。(一)共犯人在自首和立功上成立要件不同:1、共犯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本人同案的同案犯罪事实,成立自首;2、共犯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与本人不同案的同案犯罪行,经查证属实,或者共犯人协助抓获同案犯,成立立功。(二)法律效果不同:1、自首对事(即自首的罪行)不对人,采取相对从宽处罚原则:(1)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2)具体确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2、立功对人(即犯罪人)不对事:(1)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有重大立功表现
    2023-06-11
    49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何谓自首立功?自首立功怎么认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21
      根据法律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在犯罪后自动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如实供述未被发现的其他罪行。立功是指犯罪分子自首后,在主动解释自己的犯罪事实时,揭露他人的犯罪行为,经核实属实,或者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侦破案件。
    • 刑事案件中自首立功怎么认定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2-11
      当事人在案发以后主动到相关部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被认定成自首,检举揭发了他人的犯罪行为经相关部门查证属实的,给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协助有关部门破案的,属于立功。
    • 认定和立功的量刑时怎么看待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1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现行刑法把立功与自首联系在一起,是在自首立功的范围内唯一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一个情节。对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在量刑时无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是否严重,都必须考虑予以减轻免除处罚,即使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应该判处死刑的,也要减轻处罚,不得判处死刑;对于不是罪行极其严重的被告人,其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般应考虑免除处罚。“要判断是否
    • 关于处理自首立功问题的规定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9-18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 民事案件自首立功如何认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22
      犯罪后自动投票,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犯罪,自首论。根据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在事件发生后被检举,暴露他人的犯罪行为,提供包括共同犯罪事件在内的犯罪分子暴露该案犯的共同犯罪以外的犯罪,通过调查证实的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通过调查证实的其他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逮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该案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