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在国家集体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在不能及时得到公共权力救济时,而采取防卫的权利。其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卫行为。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争论相当大,本文主要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要限度,防卫对象以及不法侵害者是否有防卫权等常见问题发表几点看法。关键词:刑法正当防卫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根据一般的刑法理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的反击行为。对于正当防卫作为刑法意义上的含义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不存任何异议,但是在正当防卫成立要件,如时间条件、限度条件和防卫对象等问题上,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下面将就这几个党见的问题作浅显探讨。一、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依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正在进行”一般理解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但是尚未结束。(一)何谓已经开始,在法律界存在众多不同见解,如现场说”临近说”着手说”等。本文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分述如下:
(1)现场说”强调以不法侵害人进入到现场为标准来作为不法行为的开始标准,但行为人进入了现场到实施犯罪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而且我们很难判断行为人究竟是要实施犯罪还是其他,而此时任由防卫人主观臆断不法行为人已经进入现场,就实施所谓的正当防卫,很容易引起正当防卫的滥用,似乎不太合适。因此,该说侧重保护了防卫人利益,但忽视了不法侵害人的一些的权利,有其不合理性。
(2)临近说”强调要直接面临不法侵害人时才可以开始防卫行为,这是不利于保护防卫人利益的,可能等到直接面临时,往往会来不及防卫就已经遭受侵害了,此时,在时间要求上过于苛刻,不利于正当防卫的实施。
(3)着手说”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时难以认定怎样才算着手,而且对于一些突发性的犯罪,往往从着手到行为的结束需要的时间很短暂,而此时要求犯罪人开始着手才实施防卫行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使防卫不到位,不利于对被侵害法益的充分保护,似乎不妥。而且,对于着手”本身,在刑法学界的争论甚大,如何认定着手,本身即是一个问题。只有在那些有预谋的,有计划的故意犯罪中采取着手说比较适宜。
(4)综合说”恰好解决了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即原则上以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作为不法行为开始的标准,但当合法权益面临被侵犯的紧急危险时,可以采取防卫行为。这既有利于充分保障防卫者的利益,同时也兼顾了不法侵害人的一些应有利益,因此比较合理。(二)关于不法侵害结束时间的认定,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有时不利于操作。本人认为对于不法侵害的结束,有三种情形:首先是侵害结束”,是指不法行为人对客体的侵害已经完成,达到了不法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在该过程中,受害人(特指有受害人的场合)没有进行正当防卫或者防卫失败,而不法行为人没有再对客体进行侵害的意思。其次是自动结束”,这种情形表现为不法行为人在实行不法侵害的过程中,出于惧怕、悔恨、良心上的发现或者其他因素出自内心地自动彻底中止不法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原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的对客体的侵害。此时,受侵害的客体已经完全脱离危险,没有也根本没有进行正当防卫的必要。再次是被迫结束”,这种情形是指不法行为人在实施对客体的不法侵害的过程中,由于实施了及时有效的正当防卫,对不法行为人进行了有效制止,使其在当时的情形下不再具备继续侵害的能力,即使其不能侵害”。或者是在实施不法侵害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不法行为人意外的原因,未能将不法侵害进行下去,而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也没有继续实施侵害的可能性。
一、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
(一)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个人;可能是对本人,也可能是对他人;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和其他权利。
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这就是防卫目的的合法性、正义性。如果以挑拨、寻衅等不正当手段,故意激怒对方,引诱别人向自侵袭,尔后借口“防卫”,故意侵害别人,是防卫的挑拨,不是正当防卫。
同样,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进行的防卫也不是正当防卫,比如盗窃犯为争脏而互殴;赌博犯为保护赢得的赌资而打伤行抢者,均不属正当防卫行为。
(二)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行为是指违法行为,不仅指犯罪行为,还包括其他违法侵害行为。这就是说对不法侵害行为并非一定要达到犯罪的程序,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否则,就会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当然也不是说不分不法侵害行为的大小轻重,都要实行正当防卫。
一般来说,在群众之间发生的轻微不法侵害,能用说服教育、互谅互让等其他办法解决就更好。而对于合法的行为则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三)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四)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即正当防卫不能针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但是如果不法侵害者是数人,对其中任何人均可实行防卫。
(五)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伤害。
正当防卫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应受一定限度的制约,即防卫行为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有限。但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袭击,防卫人没有防备,精神极度紧张,情况又十分危急,一般在实施防卫行为的当时很难立即判明不法侵害的确实意图和危险程度,往往也没有条件选择一种恰当的防卫方式、工具和强度来进行防卫。
-
假想防卫有没有故意犯罪,正当防卫的几点误区
159人看过
-
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06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是怎样的?
410人看过
-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意见
117人看过
-
防止防卫过当: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
217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自我解读
237人看过
-
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本质,正当防卫的特征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7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它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正义合法性。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作斗争的行为。他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公民在道义上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正义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目的合法性。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主观上既没有危害社会的目的,也没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有哪些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22正当防卫和防卫是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等一致,但限度条件完全不同。正当防卫不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应在必要的合理限度内进行,否则防卫过度。限度条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非法侵害的强度2、非法侵害的缓急3、非法侵害的权益。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度的结果非常不同。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即不构成犯罪。防卫需要刑事责任,刑法所不允许。
-
关于正当防卫,无限制防卫的概念了解下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05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无限防卫权是赋予公民在特定环境下进行防卫权益的制度。具体来说,它主要针对当前正在实施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威胁到当事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防御。如果防卫行为导致侵害者死亡或重伤,不应被认定为防卫过当,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正当防卫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正当防卫必须满足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不法侵害已经发生并且尚未终止
-
正当防卫致人重伤,否认正当防卫,处几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实施正当防卫,我国法律要求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的组成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2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它应该符合四个条件:一.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三.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