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九条:司法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综合评估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类型、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机关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社区矫正人员应及时报告居住变动、工作变动、重大家庭变动和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的人员。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也应每月向司法机关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机关提交病情复查。
监外执行的程序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的,应当将书面意见的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第二百六十七条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总的来说,如果被监外执行,说明当事人构成了刑事犯罪,在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也不是所有罪犯都可以被监外执行。就像是罪犯患有严重的疾病,也必须到司法部门指定的医院去开具医疗诊断证明,没有医疗诊断证明不能申请保外就医。
-
限制监外执行人员的范围
189人看过
-
一般监外执行限制出行吗?
441人看过
-
监外执行哪些人适用监外执行是什么
194人看过
-
监外执行限制活动范围么
373人看过
-
监外执行的年龄限制有何规定?
428人看过
-
监外执行存在哪些限制?
381人看过
监外执行,一般指的是由于犯罪人具有法律所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况而暂时变换刑罚执行场地和执行的方式,监外执行是刑罚中的一种执行制度;一般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和拘役的犯罪人,因为其具有不合适的收监执行的一些特殊原因,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则由... 更多>
-
监外执行与监外审批的限制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
-
什么是“限制人员暂予监外执行”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03暂予监外执行规定: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如果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怀孕或者哺乳婴儿的妇女,或者不能自理,适用于暂予监外执行,不危害社会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
监外执行对监外执行的约束是什么,监外执行有什么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8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缓执行未减刑的罪犯,一律收监执行。如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上述情况,应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后,如果刑期未满,继续收监执行;如刑
-
什么是监外执行?监外执行的内容?监外执行包括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20监外执行是指被判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因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妇女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不适合在监狱或者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刑罚,可以暂时由罪犯原居住地的派出所执行,由罪犯原属的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协助监督。《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监外执行条件,即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
-
监外执行对执行人的要求由什么确定监外执行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02监外执行对执行人的要求由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要求。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第十一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