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暴力的救济措施:
一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二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三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四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五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
六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一、对于家庭暴力怎么办
对于家庭暴力的处理方式有三种,分别是:
1、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制止暴力行为,为日后维权保留证据;
2、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进行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3、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
家庭暴力的界定是指家庭成员间实施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造成的身体及精神伤害。
二、法院究竟怎么管家庭暴力
1.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2.可以将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作为离婚的法定事由,也就是说,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以以受到暴力侵害为由作为离婚的条件,作为法律赋予受害人的一项权利,受害也可以不提出,法院也不能以此为由判决当事人离婚。
-
家庭暴力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包括哪些
470人看过
-
孩子遭遇家庭暴力法律有哪些惩处及保护措施
499人看过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应对措施有哪些
467人看过
-
家庭暴力行为如何惩处措施
307人看过
-
家暴后对施暴者采取哪些法律措施
303人看过
-
家庭暴力如何处理合法有效措施
147人看过
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时,受害人及其亲属应当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情况。 对家庭成员实施家暴行为,受害方或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应当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其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及时将受害者送至医院治疗;对于实施家暴者,... 更多>
-
救济措施有哪些如何对家庭暴力进行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9对家庭暴力的救济措施是: 1、当事人可以向其近亲属、居民委员会等单位求助; 2、如果情节严重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
家庭暴力法律最有效的保护措施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02首先,根据2016年6月省公安厅、省高院、省妇联联合发布的《湖南省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可以要求警方出具《告诫书》,这既是一个法定证据,又能对加害方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其次,建议暂时搬离住所,一是避免再次遭受家暴,二是冷静考虑婚姻是否存续的问题。 另外,求助妇联组织,家暴庇护所。如做调解,调解书或者保证书是一个法定证据。
-
家庭暴力行为的惩罚措施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17对于实施家庭暴力者,根据其情节的轻重,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若情节较轻,公安机关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的处罚;若情节严重,则可以依法给予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若构成犯罪,则需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六条,若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以及禁
-
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规定了哪些处罚措施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3在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家庭暴力”是指,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的认定需要严格谨慎,首先,实施家庭暴力的人和受害人之间须存在特定的亲属关系;其次,施暴者对受害人的施暴行为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后果;最后,施暴者的家庭暴力行为须为偶发性和间断性,否则,将有可能构成对家庭成员的虐待。为了有效地防止家庭暴力,我国相关法律
-
法律条文中规定家庭暴力的法律处理措施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26《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四条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