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买房后的三十天内可以拿到。购房者在和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以后,开发商会把合同送去房管局进行备案,不过由于开发商经常是手头会积累一些合同以后再会去房管局进行集中的备案,但是最长期限不应该超过三十日。
购房合同更名可以吗
购房合同可以变更名字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情形对待。(一)商品房买卖合同未拿到交易中心登记。这种情形下即是说合同未备案,那么购房合同是可以进行更名的。(二)商品房买卖合同已经拿到交易中心登记,但是该商品房未竣工验收。在这种情形下也是有可能进行更名。(三)商品房买卖合同已经拿到交易中心登记,而且该商品房已经竣工验收。这种情形下则不能再对合同进行更名了。根据国家七部委颁布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禁止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在预售商品房竣工交付、预购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房地产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转让等手续;房屋所有权申请人与登记备案的预售合同载明的预购人不一致的,房屋权属登记机关不得为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因此,合同备案后不能通过更名来进行交易。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七条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
定金转化为购房合同需要多长时间?
243人看过
-
签购房合同需要多长时间,交首付后?
131人看过
-
什么时间能够领取购房合同?
158人看过
-
购房合同领取时限是多久?
411人看过
-
购房合同的签署需要多久时间?
459人看过
-
购房合同备案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多长时间
234人看过
购房合同本质上是房屋买卖双方就交易行为达成的一致合同,是双方的共同的意思表示。购房合同的内容主要是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例如买方何时付款,卖方何时交房等。购房合同的作用是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交易顺利的情况下,双方凭借购房合同办理过户手续,... 更多>
-
购房后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领取房产证?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09由于每个城市和开发商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购房合同中规定的具体办证时间通常是根据约定时间来确定的。一般来说,购房合同中规定的时间范围在90天到180天之间属于正常范围,最长时间也不会超过两年。 如果购房合同中没有规定具体的办证期限,则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是期房,从交房之日起算,开发商必须在90天内办理好房产证;如果是现房,则从合同订立之日起90日内就需要办理好房产证了。 此外,如果是全
-
购房草签换正式合同需要多长时间的时间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5草签的合同是有效力的,只要双方签字,没有违法因素,一般是有效的,应履行合同。但也需要根据你们合同的具体约定。 草签合同注意事项 为减少纠纷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发生,合同律师提醒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严格审查主合同效力 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无效。因此,应当在签订定金合同时注意审查主合同是否有效,以保证所签订的定金合同有效。 (二)签订书面定金合同
-
领取需要多久时间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30安置房需要房主持有满5年以上,然后凭安置协议,身份证,户口本,婚姻情况证明,到住房所属房管部门,申请缴纳契税,土地出让金等税费,才可以出来商品房房产证,旦伐测和爻古诧汰超咯契税证明,出让性质土地证。
-
从房管局拿购房合同要多长时间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30房管局审核期限为10日,根据业务量的多少,一般在3-5日即可。 1.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是房屋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购房合同备案是指买卖双方签订购房合同后30天内,开发商要向房管局申请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或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手续。 2.房地产开发项目取得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和预登记通知单后,在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日起30日内,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项目管辖范围的房产交易管理部门申请
-
购房合同时间和限购令是多长时间呢、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07若购房合同是在“限购令”颁布前签订的,则“限购令”属于法律上规定的“情势变更”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合同双方可解除合同,并且都无需承担违约责任;买方已经支付购房款的,卖方应退还款项。若购房合同是在“限购令”颁布后签订的,合同双方又都是“明知故犯”,则合同无效,不能履行;对于提供虚假材料的合同方,还将面临行政法规的处罚。若卖方不知情,买方未说明自己已属于限购人群,则买方还很可能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