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带债务诉讼期限届满会怎样
一、连带债务诉讼期限届满的后果如下:
1、连带债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2、连带债务人同意履行的,不能以诉讼期限期间届满为由抗辩;
3、未主张期限经过抗辩权,已经清偿连带债务的,无权向其他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1、债务已经履行;
2、债务相互抵销;
3、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4、债权人免除债务;
5、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6、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
期限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期限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期限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二、债务超过诉讼期限法院会怎样判决
不管债务是否超过诉讼期限,债权人向法院起诉,法院在查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都会判决对方还钱。
只不过超过诉讼期限的债务在起诉时,如果对方主张期限抗辩权的话,该债务将会转化为自然债务,失去强制执行力。
也就是说债权人不能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只能等待债务人自愿还钱。如果债务人没有主张期限抗辩权的话,债权人仍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因此,超过诉讼期限并不会应向法院的判决。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期限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期限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一般债权债务是否有诉讼期限
一般债权债务有三年的诉讼期限。债权债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期限从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起算;
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因而其三年的普通诉讼期限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期限。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期限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期限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债务诉讼时效期限届满还能起诉吗
143人看过
-
债务连带担保期限
494人看过
-
债务连带诉讼时效到期会有什么影响吗?
392人看过
-
公诉期限届满
283人看过
-
债务清偿期限届满债务人恶意逃债怎么破
199人看过
-
借款期限届满引发的诉讼
98人看过
-
连带保证人对债务时效届满应该怎么处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28保证人替债务人清偿了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根据法律规定,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即保证人可以以该债务已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清偿债务。
-
诉讼时效届满可否重新确认债权期限江苏在线咨询 2023-05-10诉讼时效届满可以重新确认债权。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
诉讼时效期限届满债权人该如何自救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25诉讼时效期限届满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让其同意偿还债务,因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义务人自愿履行其义务。
-
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后会发生什么后果?湖北在线咨询 2023-10-01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后会发生的后果是债权人将不再拥有胜诉权,但是对于债权人来说,依然可以向法院进行诉讼,对方如果以诉讼时效已经届满来进行抗辩的话,那么法官将不会支持债权人这一方的主张,所以对于债权人来说,必须要及时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
诉讼期限届满前应如何处理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05在举证期限尚未结束之时,即为指在人民法院所设定的特定举证期限完全结束前的那段时间。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的明文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在公平基础上相互协商下达成共识,并需经过人民法院的严格审核与批准才能生效。针对初审时适用普通审判程序的案件,举证期限应不能低于十五天的法定标准;若涉及到当事人提供新证据的二审案件,则举证期限也不得少于十天。至于那些选择采用简单审判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举证期限则不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