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专没毕业可以交社保吗
大学还没毕业,不可以交五险一金。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是无法和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可以提前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合同开始应该从毕业时间开始。在没有毕业之前,单位也无法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在校大学生的学籍和档案都在学校,在单位上班是属于实习性质的,单位无法给员工进行用工备案,也不能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大学实习期间与企业签订的是实习协议书。协议的法律效力几乎等同于签订劳动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扩展资料:实习生的注意事项1、协议签订:未毕业的学生,只能签订《实习协议》,待拿到毕业证后,公司想继续聘用再签订《劳动合同》。《实习协议》属于《合同法》范畴,而《劳动合同》才归《劳动法》《劳动合同》管理。
2、实习生辞退:公司可以辞退实习生,但应给予实习期内的合理报酬,此处并不涉及经济补偿金。
3、个税缴纳:实习生的报酬所得是劳务报酬,缴纳个税是按劳务报酬来计算,个税起征点是800元,不同于工资个税起征点3500。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4、关于保险:实习生工作期间,可以不为其购买社保、公积金,当然公司福利好,也是可以购买的。若不购买,建议另外购买意外保险或雇主责任险,以防止风险。
5、关于工伤: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伤害事故,不属于工伤,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可以以雇佣关系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由学校基于与单位之间的实习合同的相关约定主张权利。
二、劳务派遣工如何缴纳五险一金
劳务派遣工应当由派遣单位缴纳五险一金。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和《社会保险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务派遣工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应当由派遣单位缴纳,劳动者个人承担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有派遣单位在工资中代扣代缴。《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
社保要成年以后才可以缴纳吗
184人看过
-
一次最多可以缴纳几年的专利年费?
280人看过
-
15年缴纳社保后最低可以领取多少钱?
268人看过
-
半年没缴纳社保可以补吗
129人看过
-
社保断缴纳一年后再续有多大影响
82人看过
-
社保缴纳最后一步是什么?
177人看过
-
社保要成年以后才可以缴纳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12-2816周岁以上就可以参保社保。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满16周岁的,用人单位就可以招用了。又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也就是说可以理解为只要单位招用了,就应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
社保断了一年半,还可以缴纳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4-09-26社保停止一年多还可以续交。 社保续保不需要任何材料,只需要带着本人的身份证去社保局继续缴纳社保就行。 如果选择不想参加工作,可以将社保转为个人缴费,只需缴纳社保的养老和医保,这样不至于医保失效,重新计费,以后有了新工作还可以继续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社保养老只要累计最少缴费满15年,即可享受社保养老待遇,中间如果有断交,将来需要补交。参保后有90天的等待期,满90天之后才能够享受医保待遇。 参保后
-
约定缴纳社会保险按最低档缴纳可以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5不可以,缴纳社会保险,必须按照职工本人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不能按照最低档次缴费,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不缴纳或者不按时足额缴纳的,依法受到处罚。
-
-
一次性可以缴多少社保缴纳15年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03从2019年1月1日开始,社保取消了一次性补缴的政策。 《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