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合同违约金怎么理赔
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可以依法主张由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违约金有哪些种类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或法律所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违约金可分为以下三种:
1.法定违约金。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法定违约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法律、法规具体规定违约金的数额。
(2)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违约金的固定比率。
(3)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比率幅度,具体比率由当事人在此幅度内具体商定。
2.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主要有两种情况:
(1)法律、法规对违约金未作具体规定,完全允许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
(2)法律、法规虽规定了违约金的数额、比率或幅度,但是又允许当事人自行协商,或规定当事人的约定优于法定的违约金。
3.混合违约金。混合违约金是指法律规定了违约金的比率幅度,当事人在该幅度内商定具体比率或幅度的违约金。这种违约金是法定和约定相结合的违约金,也称混合违约金。
三、违约金和定金的区别
1.违约金以实际损失为基准;定金不能高于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
2.违约金是以违约为生效要件的,不需要预先给付;定金是以预先给付为条件的,定金交付之日起定金条款即生效。
3.违约金是违约方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定金是按照“定金罚则”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土地证违约金合同没有约定怎么处理
53人看过
-
合同上违约金怎样赔偿,违约金多少合理
271人看过
-
合同没有金额违约金怎么认定
176人看过
-
违约金没有约定怎么赔偿
387人看过
-
没有写违约金额的合同违约了怎么算
57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没有约定的可以赔吗?
366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约定金额不合理,怎么办,理赔之后没有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9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
-
没有签合同合同怎么赔偿违约金河南在线咨询 2023-12-24没有签合同,如果当事人确实违约了,并且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当事人确实约定了违约金的,则也需要支付违约金。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不代表合同不存在,如果曾经口头约定过违约金的,则只要违约事实存在也是需要支付违约金的。
-
没有赔偿金怎么处理违约金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28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对此内容作出统一的规定。但是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四百七十五条规定中:“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针对上述规定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和“损失数额难以确定”是否需要同时具备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不一同观点:。
-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怎样办?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161、如果购房合同中没有关于违约金赔偿比例的详细条款,只需要按照购房合同退房,承担相关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造成的开发商利息、手续费等损失。 2、“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由违约一方因其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而向对方支付的赔偿金,实际上是对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的一种补偿。 3、购房合同中对违约金的多少有约定的,必须按照购房合同的约定来处理;购房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双方协商解决,或由违约一方
-
处理违约责任合同没有缴纳违约金怎么办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30原合同中未约定违约金的,可以经双方同意签订违约金补充协议。违约发生且无违约金的,一般由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按照当事人的要求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超过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按照当事人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