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离婚逃避债务应该如何应对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时,夫妻的共同债务仍需要夫妻共同偿还。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二、夫妻共同债务有哪些
夫妻共同债务包括:
1.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从事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
3.因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4.因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5.为支付孩子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6.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三、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原则
1.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的原则。
夫妻财产共同所有,共同债务共同清偿,还规定了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由此,夫妻共同债务,双方也有平等的清偿权,在与债权人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可由夫妻双方约定各自的责任和清偿日期,也可约定由其中一人全部清偿,而后在分割共同财产时清偿一方向另一方追讨。
2.协商一致的原则。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双方应从各自的实际承担能力和经济来源出发,协商一致解决,可多可少,也可由一人全部承担。如果协商不成,可向人民院诉讼,由人民法院判决决定。
3.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原则。
4.坚持男女平等与保护妇女利益相结合、考虑双方当事人实际履行能力的原则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n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如何应对私人债务逃避
78人看过
-
应该怎样应对离婚规避债务
161人看过
-
恶意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债权人应该如何应对?
207人看过
-
如何有效应对夫妻离婚逃避债务案件?
208人看过
-
逃避债务的离婚债务人应对措施
218人看过
-
担保人如何应对借款人逃避债务的情况
110人看过
-
应该如何规避离婚负债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8《》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偿还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因此只有用于共同生活所负债务才属于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如果以一方名下所欠的债务并且该债务并没有用于共同生活的,就属于个人债务,另一方无需承担
-
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应该如何办呢?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7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债权人可向有执行管辖权的申请执行前的,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对于这种财产保全,一般情况下是无需由申请人提供担保的。因为此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不存在因申请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
-
公司逃避债务应如何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3-03-19按实际情况,如果债务人的财产转让行为对抵押权人造成损害的,抵押权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
公司应当如何面对逃避债务的情形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05债务人提供财产转让的方式逃避债务的,债权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
强制执行时债务人离婚躲避债务应该如何办浙江在线咨询 2022-09-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定,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产生的债务系。这一规定表明,夫妻共同债务并不以另外一方知情为必然的条件。现在就要看您和对方债务的性质是否是为夫妻共同生活而产生。当然,关于什么叫做“为夫妻共同生活而产生的债务”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范围也比较宽泛。诚然,我们目前也不能排除对方通过恶意转移财产。如果对方的离婚的行为在您诉讼启动之后,那么存有这种恶意的可能性就更高。至于实现方式,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