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是犯罪的前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8 17:52:29 135 人看过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有: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的计划等。

预备犯是否也是犯罪行为

犯罪预备,是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的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9日 20: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法院判无罪的前兆
    刑事拘留后也有可能会无罪释放,刑事拘留仅仅是侦查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代表行为人实施了犯罪。因此,刑事拘留之后,如果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认为行为人是无罪的,必须释放。若经过人民法院审理被判无罪,也应无罪释放。"杀妻骗保"案一波三折死缓改判无罪2005年06月08日18:22新华网2003年初,一桩“杀妻骗保”案轰动武汉三镇。一时间,人们街谈巷议:有一对王氏兄弟合谋,杀死了弟弟的妻子,骗取保险公司160多万元的保险金。此后,王氏兄弟先后被法院判处死缓、无期徒刑。然而,昨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作出终审判决:王氏兄弟无罪。(套了那么久,是逢高就走?还是继续等待?)从死缓到无罪,是什么制造了这魔术般的局面?煤气中毒,夺走弟媳生命昨日,省高院办案法官介绍,据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查明:37岁的大王(化名)与34岁的小王(化名)是一对亲兄弟。大王在汉正街做服装生意,因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决定采取购买保险
    2023-07-31
    318人看过
  • 犯罪行为中的暴力犯罪是指哪些
    犯罪行为中的暴力犯罪是指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行为。暴力行为的对象,既可以是针对被害人本人,也可以是针对在场的其他人。暴力的内容可包括从一般的殴打、轻微伤害到最严重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几种常见的校园暴力犯罪行为是什么校园暴力犯罪主要表现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主的犯罪,有时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它的犯罪主体一般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其他犯罪主体。四、以下是几种常见人身权利犯罪1、故意杀人罪本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都有要承担刑事责任;在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其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的行为。2、过失致人死亡罪本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其主体是一般主体
    2023-07-22
    98人看过
  • 滑坡的前兆
    法律综合知识
    >1.大滑坡发生前,会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井(或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2.在滑坡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滑坡体已进入临滑状态。3.大滑坡之前,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4.大滑坡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动现象。6.大滑坡之前,滑坡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7.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会出现猪、狗、牛等家畜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发现这些滑坡的前兆后,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2023-04-24
    366人看过
  • 亲子鉴定前有哪些征兆
    法律综合知识
    1、行为举止上的差异在亲子关系存在疑问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上往往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家庭成员的性格、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例如,父母和孩子在生活中的喜好不同,孩子的性格与父母截然不同,这些都可能是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的信号。此外,亲子鉴定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可能有所差异,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也可能缺乏温暖和亲密。这些行为举止上的差异都可能引发家庭成员对亲子关系的疑问。因此,行为举止上的差异是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的重要征兆之一。2、外貌特征的差异外貌特征的差异也是亲子关系存在疑问的征兆之一。在亲子鉴定前,家庭成员之间的外貌特征差异可能引发亲子关系的质疑。例如,孩子的体貌特征与父母不符合,包括面部特征、身高体重、眼睛颜色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给亲子关系带来疑问。另外,孩子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外貌相似度也可能引发亲子关系的疑问。如果孩子与兄弟姐妹之
    2024-05-14
    124人看过
  • 一般刑事案件判缓刑的前兆是哪些?
    一、一般刑事案件判缓刑的前兆是哪些?一般刑事案件判缓刑是没有什么前兆的。判缓刑只是一种审判的结果,法院的审判程序与判实刑是一样的,只要符合判缓刑条件就可以判缓刑。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类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比较轻,如果罪行较重,判处的刑罚在3年以上的,或者是累犯的,都不能适用缓刑。第二是该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是否可以适用缓刑的关键是该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有不予关押不会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如果犯罪分子有可能危害社会,即使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而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要综合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以及其他情况综合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
    2024-01-06
    418人看过
  • 强奸罪的犯罪手段有哪些,哪些行为不是强奸行为
    1.强奸罪的犯罪手段有:行为人在实施强奸行为时,主要使用的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一)“暴力手段”,是指犯罪分子直接对被害妇女采用殴打、捆绑、卡脖子、按倒等危害人身安全或者人身自由,使妇女不能抗拒的手段。(二)“胁迫手段”,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妇女威胁、恫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的手段。如:扬言行凶报复、揭发隐私、加害亲属等相威胁,利用教养关系、从属关系、职权以及孤立无援的环境条件,进行挟制、迫害等,迫使妇女忍辱屈从,不敢抗拒的手段。(三)“其他手段”,是指犯罪分子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手段,使被害妇女无法抗拒。例如:利用妇女患重病、熟睡之机,进行奸淫;以醉酒、药物麻醉,以及利用或者假冒治病等等方法对妇女进行奸淫。2.不认定为强奸行为的情形有:(1)第一次性行为是违背妇女的意志,但事后并未告发,且后来女方又多次自愿与方男子发生性行为的;(2)在婚姻关系正常存续期间,夫妻间也会发生一些强行发生性关
    2023-02-23
    118人看过
  • 哪些罪犯的犯罪行为可以认定为主犯
    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犯罪分子,可认定为主犯:一、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建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策划于幕后、或指挥于现场者;二、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聚众闹事犯罪的聚头,在整个聚众闹事过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聚众犯罪”是指纠集多人共同实施一项犯罪活动。如聚众斗殴,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的犯罪等。聚众犯罪与犯罪集团不同,它是因进行一项犯罪将众人聚集起来的,而不具有较固定的犯罪组织和成员。三、其他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危害性负主要责任的人。这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虽然不是组织、领导者,但出谋划策,犯罪活动特别积极,罪恶严重或者对发生危害结果起重要作用
    2023-05-01
    309人看过
  •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指的是哪些犯罪行为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法律规定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而洗钱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判刑标准是:1、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入而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隐瞒、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人员,依照规定处以罚款。法律规定,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
    2023-02-25
    365人看过
  • 叛逃罪的犯罪行为表现是哪些
    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是故意。《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5-04
    354人看过
  • 哪些是行为犯
    犯罪既遂
    犯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行为犯不要求损害结果的发生。如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放火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类型有哪些?根据刑法分则第二章以及《刑法修正案(三)》、《刑法修正案(6)》、《刑法修正案(8)》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有四十七个罪名。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二、破坏特定设施、设备的犯罪包括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等。三、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船只、汽车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四、以枪支、
    2023-04-11
    318人看过
  • 哪些是共同犯罪的帮助行为
    一、哪些是共同犯罪的帮助行为共同犯罪的帮助行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帮助主犯实施犯罪,促进犯罪目的的实现,帮助人在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一般以从犯论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行为人是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构成胁从犯,则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两人以上。二、客观要件。客观方面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
    2024-01-18
    244人看过
  • 立即执行死刑的犯罪行为是哪些?
    根据我国现在的法律规定,可以判处死刑的罪行有以下几种:1、危害国家安全的。比如背叛国家、导致暴乱、非法提供国家秘密、间谍罪等;2、危害公共安全的。比如故意放火、储存一些枪支炸药弹药、投放危险物质罪等;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比如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强奸罪等;4、军人违反职责的。比如谎报军情的、抗战时违抗命令等。死刑立即执行是宣判后多久执行死刑立即执行是宣判后经过10日上诉期、死刑复核期以及3日材料上报期后,才会予以执行。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在死刑的判决宣告以后,自犯罪分子接到判决书之日起10日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死刑犯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上诉期满后3日内,作出死刑判决的法院把相关的材料上报至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刑法修正案九生效后,最终刑法能够判处死刑的罪名剩下四十六个。分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七个):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投敌叛变罪、间谍
    2023-07-01
    479人看过
  • 二审开庭后要改判的前兆有哪些
    如果自己的确能够证明存在着错判的情况的证据,就可能改判。二审开庭后有可能会改判,但需要满足原判决认定事实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其余情况人民法院一般不会进行改判。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
    2024-05-17
    91人看过
  • 骗取贷款罪是哪些犯罪行为?
    一、骗取贷款罪是哪些犯罪行为?骗取贷款罪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一种犯罪行为。根据贷款诈骗罪,其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出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所以骗取贷款罪是行为犯。二、骗取贷款罪是行为犯吗?骗取贷款罪是行为犯。1、行为犯在我国刑法学界,行为犯的概念同样深受大陆法系学者的影响,学者们也是把它作为结果犯的对应范畴进行理解的,但在表述上却观点纷呈。总的说来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是从犯罪既遂的角度解释行为犯,即只要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就成立既遂的犯罪。这是占通说地位的观点。不过这类观点又各有差异。有的认为行为犯就是形式犯,如“行为犯既遂又称形式犯既遂。是指以一定的危害行为完成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既遂。行为犯主要包括:抗税罪、猥亵儿童罪、
    2023-04-20
    39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犯罪未遂是不是犯罪所犯罪的前兆?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12
      算。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与犯罪预备相区别; 2.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来,这与犯罪既遂相区别;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这与犯罪中止相区别。 4.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区分的关键点。 5.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
    • 缓刑缓刑犯前的征兆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26
      对于缓刑的条件,刑法有明确规定。 《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
    • 哪些是犯罪行为预备,预备又是哪些?为哪些还是犯罪?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31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
    •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的要件在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2-27
      犯罪是指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
    • 开庭前判缓刑的征兆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6
      开庭前判缓刑没有什么征兆。无论犯罪嫌疑人能不能被判处缓刑,人民法院都是根据法定程序审理的,并不会因为当前的刑事案件犯罪情节较轻,在开庭前就有什么特别的程序,在人民法院还没有审理的情况下,不能单方面的确定一定可以判缓刑。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