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确定小朋友的抚养费标准
孩子抚养费的确定: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实际生活、学习的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的。未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第五十条,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二、离婚孩子抚养费支付到几岁
离婚孩子抚养费支付到几岁要分情况讨论:
1.一般情况下,支付抚养费直到子女成年即可。一些特殊情况下虽然子女成年,但如果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仍要负担其抚养费,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
(3)成年子女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2.子女年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不给予抚养费。
三、起诉抚养费需要什么资料
起诉抚养费需要的资料:
1.子女的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以及复印件;
2.离婚协议书以及复印件;
3.离婚证及其复印件;
4.民事起诉状一式两份。
当事人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承担相应的给付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
-
离婚小朋友的抚养费怎么算
317人看过
-
如何确定儿童抚养费的数额大小和标准
472人看过
-
抚养费标准确定后如何支付?
449人看过
-
外国人如何领养小朋友
275人看过
-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195人看过
-
法院标准确定抚养费的标准
205人看过
-
小朋友抚养费根据什么确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171、抚养费金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必要费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当承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费用和期限由双方;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金额的合理要求。
-
小朋友抚养费给付比例如何决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3-12-201、抚养费是工资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2、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3、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4、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
小朋友抚养费法院如何判决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19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4、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
-
如何确定抚养费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如何确定抚养费数额海南在线咨询 2021-08-22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判决孩子抚养权的依据是夫妻一方能否为孩子提供较好的成长
-
小朋友抚养费能增加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12-121、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以增加。抚养费的增加包括:子女生病上学,实际需要超过原定金额的,可以要求增加抚养费。拒不执行抚养费判决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2、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的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承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费用的数额和期限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