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理民事案件回避制度的规定是什么?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
诉讼回避制度:行政案件中的回避规定
93人看过
-
刑事回避制度回避理由具体是什么
441人看过
-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利害关系人回避规定是怎样的
149人看过
-
民事回避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407人看过
-
公务员回避制度中回避范围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157人看过
-
治安回避制度规定
492人看过
审判委员会是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级法院内部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拟判处被告人死刑... 更多>
-
申请了案件回避了,刑事与民事回避制度的区别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30主要是回避的对象不同,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对象除了审判人员、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外,还包括侦查和起诉阶段的侦查人员、公诉人、记录人和翻译员等。 另外,可以申请回避的时间也不同。民诉中只有审判过程中才能申请回避,而刑诉中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均能提起。
-
刑事案件为什么有回避制度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8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五)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
-
为什么要规定人民陪审员的回避制度?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2回避制度是国家司法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对于保障办案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办案人员是否应当回避是与其在司法活动中的权利、与案件或者案件当事人的关系以及对案件处理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关联的。凡是与案件当事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案件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办案人员,都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人民陪审员作为合议庭成员直接参与案件
-
刑事案件合议庭回避制度是什么,具体是怎么规定的重庆在线咨询 2023-11-09刑事案件合议庭回避制度是案件的审理人员和案件有关联的当事人有特殊的关系需要回避。合议庭的回避制度也是为了案件审理能够公平公正,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审理案件的负责人不能参加案件的审理工作。
-
民事案件审判员回避的规定是哪些?哪些情况下要回避?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9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