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车险赔付代位追偿权要如何行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3 17:23:50
237 人看过
某公司于2002年3月将其单位一辆京-华大客车在保险公司投保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险及自燃险。客车于同年9月在某路段正常行驶时,为躲避同方向行驶一骑车人,采取措施不当,驶入逆行,与对面驶来一金杯车相撞,两车均受损,金杯车上2人受伤。经当地交通部门裁定,被保险方与骑自行车方负此事故同等责任,各承担50%的经济损失,金杯车方无责任。
该事故造成被保险人京-华大客车车损90000元,三者方的金杯车车损40000元、拖车费1800元,另有金杯车上两人受伤医疗费30000元,损失共计161800元。但是,被保险人提出因骑自行车方确无赔偿能力,无法赔付其应承担的50%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公司能否赔偿事故全部经济损失。
保险公司认为依据《保险法》的四十五条,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力的规定,可以对本车车损另外的50%损失进行赔偿,其余不予赔偿。因此,保险公司赔偿被保险人80900元及本车另外50%的车损45000元,共计赔款125900元。
通过本案,提醒广大被保险人,在由于第三者责任造成保险事故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失时,可以按照保险条款中的相关规定选择“代位追偿”方案,将自身损失降到最低。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代位追偿权在车险赔付中的应用
444人看过
-
获取车险赔付代位追偿权的途径
69人看过
-
代位权行使主体是谁,如何行使代位权
269人看过
-
被追尾如何要求赔偿车主
166人看过
-
车险代位追偿的规定
199人看过
-
交通事故纠纷车主应主动行使代位求偿权吗
240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婚姻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第三者
词条
#第三者
最新文章
#第三者
相关咨询
-
车险代位追偿需要多久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保险代位追偿的三个条件 (一)损害事故
-
怎样行使保险公司的代位追偿权?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8根据相关的规定,保险公司在范围内赔付后,可以向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的行为人或过错责任第三者行使追偿权。代位追偿权的行使方式具体有: 1、保险公司直接向侵权人主张追偿。通过在现实中直接向侵权人追偿,侵权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且,追偿权的范围只限于受害人对侵权人的损害赔偿范围,由于保险是在实际赔偿受害人后才取得追偿权,追偿权的范围还不应超出保险公司实际赔偿给受害人的范围。 2、通过人民法院起诉。
-
第三人偿付不足时再保险人代位权如何行使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0原保险为不足额保险而第三人偿付不足时,再保险人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行使代位权: 1、原被保险人优先受偿的原则 2、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之间按比例受偿的原则 对于原保险为足额保险,或者原保险为不足额保险但第三者应当并且能够赔偿全部损失时,若第三人造成保险事故,无论被保险人是先向原保险人还是第三者索赔,均可以获得相当于全部损失的赔偿,这一点不存在争议。但问题在于如果原保险是不足额保险,而第三者不具备赔偿全部
-
什么叫代位权,代位权的行使主体和行使要件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6一、什么叫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权制度的一种。保全债权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代位权,是以传统的代位权理论为基础,针对近年来我国严重存在的三角债以及债务人逃债废债现象而确立的新的债的保全制度.代位权的效力及于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债权人代位权是合同法中又一种新确立的重要制度,它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的权利,而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危害时,债权人为
-
保险公司应该怎么行使代位追偿权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2根据相关的规定,保险公司在范围内赔付后,可以向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的行为人或过错责任第三者行使追偿权。代位追偿权的行使方式具体有: 1、保险公司直接向侵权人主张追偿。通过在现实中直接向侵权人追偿,侵权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且,追偿权的范围只限于受害人对侵权人的损害赔偿范围,由于保险是在实际赔偿受害人后才取得追偿权,追偿权的范围还不应超出保险公司实际赔偿给受害人的范围。 2、通过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