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链六个规则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09 13:18:06 393 人看过

一、民事诉讼证据链六个规则有哪些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链的构建是确保案件事实得以准确认定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民事诉讼中常见的六个证据链规则:

1.证据真实性原则:所有作为证据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不得伪造或篡改。

2.证据合法性原则:证据的收集、保存和提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

3.证据相关性原则: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案件事实。

4.证据充分性原则:证据必须足够充分,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排除其他合理怀疑。

5.证据一致性原则:不同证据之间应相互印证,形成一致的事实认定。

6.举证责任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的主张或反驳对方的主张。

这些规则共同构成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据链体系,确保案件事实得以准确、公正地认定。

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是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1.如果当事人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那么其主张可能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这一原则体现了民事诉讼中的公平和公正,要求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负责,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

2.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谁主张谁举证”是基本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

3.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由于加害人通常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因此法律规定由加害人承担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4.对于某些常识性、生活经验法则可推导的事实以及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等,当事人无需举证。这些例外情况的存在,使得举证责任分配更加灵活和合理,有助于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和效率。

三、举证责任倒置规定

1.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被告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2.这一规定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侵权案件,如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等。

3.在这些案件中,由于原告往往难以获取相关证据或证据掌握在被告手中,因此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以平衡双方的诉讼权利,确保案件得以公正处理。

4.需要注意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意味着被告需要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或正当性,而是需要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原告存在过错等。

5.举证责任倒置也并不意味着原告无需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原告仍需就其主张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6.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可能会有所调整或补充。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19: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合同举证怎么举证?
    谁主张,谁举证。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下列原则确定举证证明责任的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二)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三)证据证明标准较低,当事人自认的事实无需举证,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四)对于常识性、生活经验法则可推导的事实无需举证。赋予当事人向法院调取、收集证据的申请权。主要是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
    2023-04-19
    36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及其应用
    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有:1、新证据: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2、提供新证据的时间,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据规则有哪些?证据有以下法律规则:1、相关性规则:相关性是实质性和证明性的结合,也就是说,如果所提出的证据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争议问题具有证明性,那它就具有相关性。2、传闻证据规则:传闻证据包括两种证据资料:一是证人在审判日以外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二是证人在审判日以他人感知的事实向法庭所作的转述。3、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那些通过非法搜查和扣押获取的物证的规则。对违法证据是否排除,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价值选择。4、自白任意性规则:是指通过违法或不恰当的方式取得的并非出于陈述人自由意志的自
    2023-07-19
    213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特点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于是通常意义上讲,民事诉讼证据既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也是法院认定有争议案件事实的根据。事实上,证据和证据材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虽然证据来源于证据材料,证据材料是证据的初始形态。但证据与证据材料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证据材料要成为诉讼证据,需经过质证,还要经过法庭的审核和认定。其次,证据材料出现在诉讼的较早阶段,而证据则形成于诉讼的中后阶段,因为能否确定证据材料作为本案的证据只有在法庭调查终结和法庭评议以后。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民事诉讼的证据仅指民事诉讼证据,它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事实。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有三个,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所谓民事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本身是客观的、真实的,而
    2023-06-06
    254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证据原则简述
    证据裁判原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是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基本内容:1,有犯罪事实,但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不得定罪(法官个人知悉的有罪事实,不能作为判决有罪的依据)2,无犯罪事实,但有伪证据指控犯罪,不得定罪3,除了免证事实之外,犯罪要件事实必须有证据证明4,证据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双方质证、辩论,并经法庭调查和评议,认为可信、客观后,才能作为判决基础自由心证原则在外国法文献中往往被称为自由心证主义。自由心证原则是公法上的强行规范,不许当事人、公诉人合意变更或排除适用,也不许法官随意排除适用。自由心证原则的主要内涵是,法律不预先设定机械的规则来指示或约束法官,而由法官针对具体案情,根据经验法则、逻辑规则和自己的理性良心来自由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自由心证(在我国又被称为内心确信制度)是指法官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内心的良知、理性等对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进
    2023-04-13
    79人看过
  • 民事证据规则解释全文的规定有哪些?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1、当事人举证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
    2024-01-19
    315人看过
  •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
    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非法取得的供述和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不得采纳非法证据,将其作为定案的证据,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于英美法,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当今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大都制定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它通常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行为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采纳的规则。“非法”者,本为非法取得之意;“排除”者,初指非法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采纳为不利于被告的证据,后扩大到包括在审前程序中不得以非法取得的证据为根据签发逮捕证和搜查证等司法行为,以及被告方可以法院未排除非法证据为由进行上诉和请求最高法院审查案件。二、证据三性指的是什么证据的“三性”是指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三大特性。1、证据合法性,侧重于形式,主要解决证据资格也就是证明能力的问题。2、证据真实性,即证据所表达的事实或内容是真
    2023-06-06
    392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哪些证据是非法证据
    1、形式违法的证据;2、违反法定职权和程序所获得的证据,这是针对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而言的;3、以非法的手段或方式获取的证据,这主要是针对一般的民事主体而言的;4、毒树之果,即经由非法证据而获得的证据;5、虽然不属于上述情形,但是证据本身或者获取证据的手段、行为违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这类证据本身不具有非法性,但其法律后果与非法证据相同,因此,本文暂且把它归入非法证据。一、民事诉讼证据交换时间交换证据的时间应当确定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这一段时间。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规定,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截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而行政诉讼中的交换证据,没有采用当事人申请的方式,所以,基本上排除了当事人协商认定交换证据时间的可能性。证据交换制度是举证
    2023-03-21
    352人看过
  • 医疗事故诉讼证据举证规则
    一、医疗事故诉讼证据举证规则医疗事故诉讼证据举证规则是医疗机构应当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并证明其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患者应当首先证明其与医疗机构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接受过被告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第三条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二、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构成条件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构成条件如下: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2023-06-04
    237人看过
  • 传闻证据规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作用有哪些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最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原则上在审判中排除传闻证据要求,证人证言须在法庭上接受检验,只有在符合法定的例外情形时才允许采纳庭外陈述。对于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证人不愿作证、审判中大量使用书面证言的问题,该规则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为保障程序的公正性和诉讼的对抗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传闻证据规则,并规定适当的例外。一、传闻证据的构成包括什么?一般来说,传闻证据的形成过程涉及两个主体——原陈述人和证人,涉及两个环节——原陈述人在庭外对事实的感知和陈述,以及法庭上的证人对前者陈述的转述。从下面的例子中,或许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传闻证据的形成过程。证人甲在法庭上说:“上个周末,邻居乙曾对我说,‘我昨天下午看见丙鬼鬼祟祟地从丁家院子里出来’。”邻居乙没有出庭。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传闻证据。在这里,法庭上的证人是甲,原陈述人是乙,乙看到“丙鬼鬼祟祟地从丁家院子里
    2023-03-24
    33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有哪些特有原则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法院调解原则;3、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在我国人民法院起诉或应诉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同我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一样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具有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如果一国法院对在其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给予限制的,我国的法院也可以对在我国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该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给予同样限制。4、辩论原则;5、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依法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一、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有哪些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平等原则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应当对其国家的公民实行相同
    2023-03-14
    107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对当事人有哪些权益保障
    一、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对当事人有哪些权益保障1.行政诉讼法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诉权等程序性权利。(1)明确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2)明确受案范围。(3)明确可以口头起诉,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4)强化受理程序约束。(5)明确起诉期限,更好地保障诉权。2.行政诉讼法保护公民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3.行政诉讼法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得赔偿与补偿的权利。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三性是什么行政诉讼证据三性的认定是:1.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来源和形式都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2.证据的真实性,证据需要经法条调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3.证据的关联性,证据需要与自己的主张的诉讼请求有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
    2023-09-17
    5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提供虚假证据有哪些处罚规定
    民事诉讼提供虚假证据的处罚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明确规定,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是妨碍司法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妨害司法行为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2023-06-14
    421人看过
  •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有哪些?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案,正确履行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检察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立案侦查直接受理的案件、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国家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项基本原则和程序以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四条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由检察人员承办,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第五条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设置内部机构,在刑
    2023-06-03
    180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法院调取证据规定有哪些内容和规则
    法院调取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一、视频证据什么样才有效视频证据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当事人出示的视听资料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2、视听资料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规定,则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3、对方未提出反驳或反驳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录音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会对录音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
    2023-03-06
    31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有哪些民事诉讼的证据证明,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27
      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真实性、相关性和合法性。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可分为八种: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 民事诉讼证据链如何采集?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7
      一个事实要有多个证据佐证,孤证不为证,证据要能够证明事实,两者之间存在或者符合因果逻辑关系,证据与事实能够相互得到印证,引起与被引起的前后关系,一个行为从理论上来说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蛛丝马迹,这就给案件的侦破提供了理论支持。 补充:当所收集的证人证言和痕迹物证有秩序的衔接组合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主要环节,能够完整地证明其犯罪过程,方可判定其有罪并对其采取必要的刑事控制措施。法院在审判时必须根据公安机
    • 离婚证据种类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离婚证据种类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5
      离婚证据种类 民事诉讼证据是当事人在提起民事诉讼后,向法院提交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材料。证据是民事诉讼中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根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民事证据有7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下面就这七种证据的含义特征及存在形式进行讲述。 (一)书证 1、书证的概念及特征 书证通常是指用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
    • 民事诉讼起诉状可以提交证据链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1
      首先我不知道具体案情,不清楚有哪些金额是可以主张的,有些是不可以主张的或是不可能获得支持的,先不说诉状怎么样,你的证据的证明力够不够,能不能组成证据鍊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涉及金额较大,建议委托律师处理,一审当中诉求已经确认下来,如需到二审也不能增加请求了,这已经有一个自认的效力在,不建议就这样自己处理。如有需要可以来电咨询,详述案情,第一咨询不收费用。
    • 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证据的标准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01
      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标准是指法律要求的诉讼证明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我国现行三大诉讼法没有对证明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对证据的要求是“证据确实充分”,是以一种近乎完美的举证要求来规定,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都作了如此规定,有的学者称之为“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