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关于协议不可诉的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9 09:10:53 227 人看过

行政诉讼中看协议可不可诉:

1、可诉的协议一般指具体的行政行为所作出的协议,例如交警开罚款单,如果被罚款人员认为没有违章不应当受到处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消该处罚;

2、不可诉行政行为,是指被明确排除、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中不作为被告的具体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责而不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具有被告资格。不作为有两种划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依职权行为的不作为和依申请行为的不作为;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拖延履行和拒绝履行。

《行政诉讼》第十二条第一项至第五项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0: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强制措施相关文章
  •  协议诉讼时效:有关协议的法律问题
    这段文字列举了五种情况下的无效合同,包括利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这几种情况下的无效合同包括:1.一方利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改写后的内容保留了原句的主要含义,同时使用了更加客观和中立的措辞。 【 维 权 指 南 】 如 何 判 断 合 同 是 否 有 效 ? 诉 讼 时 效 需 要 注 意 哪 些 问 题 ?判断合同是否有效是民事纠纷案件中常见的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判断合同是否有效需要考虑合同成立的时间、内容
    2023-09-06
    340人看过
  • 诉讼协议管辖中的地域问题
    一、约定不明的思维合同签订地的法院,是一个空间的函项(x),在实例中有具体的空间值(y),这个值在空间上是一个具体的点,作为面规定不可超出所在基层法院辖区。(此点及面,以下合称地区)本于上述法律意识,在逻辑上,不得直接涵摄适用北京(北京这个词有多种概念,但在此是指空间之面)这个面值,——此点尤应有所意识;而是应得出:实值的地区(或者说y)不明确之结论。1.1约定不明之事实不明过去的行为地区不明的,是事实不明;事实不明,是可能证明补救的;证明不能的,确定事实不明,类推适用约定不明之条款,即结果无效。此项事关管辖的的证明争辩期限,依法不得超过答辩期间。申言之,事实约定不明的,不能单纯的径直适用约定不明之规定,盖该约定不仅是一种履行约定,更是一种事实上的证明。此项约定上的证明不能的,当可另行它证;如合同事先约定之签订地点与其后事实不符的,当以另行证明之事实为准,自不待言。因此,事实约定不明的,不
    2023-06-08
    140人看过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问题的衔接探讨
    本文试图通过一典型案例引申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关于起诉期限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各自特点,针对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关于起诉期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并一一试论对策。案例: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原告廖某拖运一万余斤松脂油到林化厂销售,当货车行至某市某路段时,被某市林业局的执法人员拦下。该执法人员以原告无证经营木材为由,将原告的松脂油予以扣留,在向原告和司机制作了笔录后,当即向原告下达了第01号林业行政处罚权利告知书和第00406号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决定书依据《湖北省木材流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决定对原告违法经营的一万余斤松脂予以没收。原告托方某帮忙说情后,被告将原告的松脂油退回,将处罚改为没收原告的松脂油变价款一万元。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原告缴纳了一万元罚款,二00五年十二月十日,原告向某市政府法制办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某市政府法制办口头通知原告该
    2023-06-13
    299人看过
  • 关于诉讼离婚中被告不配合的问题
    诉讼离婚被告不配合的可以做出缺席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一、法院传唤不去有什么后果?1、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非必须出庭的被告,经传唤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2、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或者延期审理。二、被人起诉不去法院会怎么样被别人起诉是可以不去的,但是法院会进行缺席审判的,缺席审判将会面临着败诉的情况。缺席审判:缺席判决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结案率,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缺席判决适用于下列情况:1、原告不出
    2023-03-20
    88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的送达问题初探
    内容提要: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共十一章七十五条,其中并没有行政诉讼送达问题的专门规定,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作了简略的规定,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共6691字)。关键字:行政诉讼送达制度设计和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颁布执行已近十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仅对行政诉讼的送达问题作以剖析。一、行政诉讼送达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行政诉讼涉及一方当事人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行政机关负责人本来就怒火中烧,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行政机关百般刁难,诉讼文书没法送达。再者,人民法院的人、财、物还没有与当地党委政府彻底
    2023-06-06
    435人看过
  • 浅析行政诉讼关于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适用问题
    为了解决行政判决种类不付实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56条新增加了一种判决形式:驳回诉讼请求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与驳回起诉有两点不同:第一,驳回起诉否定的是当事人程序上的请求权,而驳回诉讼请求否定的则是当事人的实体请求权。第二,驳回起诉采用裁定方式,而驳回诉讼请求则采用判决形式。行政审判中,法院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非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与此相对应,《行政诉讼法》第54条只规定了维持判决,而没有规定驳回诉讼请求判决。这是否意味着《若干解释》第56条设定的驳回诉讼请求判决与《行政诉讼法》相抵触?笔者认为,不抵触。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其实就等于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持判决与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实际上是同一结果的两种表现形式,如同一枚硬币之两面。据此,《若干解释》规定驳回诉讼请求之判决形式不过是阐释了
    2023-06-06
    200人看过
  • 不能发起诉讼的行政问题
    不可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如下:(一)国家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三)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五)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六)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和仲裁行为(七)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八)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如何提起行政诉讼如何提起行政诉讼,即如何进行“民告官”(一)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才能提起行政起诉。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出起诉。注: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具体个人(或单位等)作出的行政行为(处罚决定、拘留决定等等)抽象行为是指具有普通约束力的法律、法令等。(二)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对某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法律规定必须要先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请求,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有些行政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具体
    2023-07-07
    323人看过
  • 论确认行政复议协议无效诉讼的时效问题
    确认行政协议无效的不受起诉期限限制。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国家或地区均将起诉期限主要适用于撤销之诉,确认无效之诉不受时效限制。对无效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无效,不受起诉期限限制。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当然无效,没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时效在我国,因劳动关系纠纷产生的诉讼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动关系确认争议属于其调整范围,应适用有关仲裁时效的规定,即确定劳动关系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关于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时效制度规定,有利于保障民事主体尤其是劳动者的合法民事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请求撤销行政行为,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行政行为无效的,应当作出确认无效的判决。
    2023-07-04
    232人看过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复议前置问题有哪些
    所谓的复议前置,是指行政争议发生以后,相关人必须先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允许在未经复议的情形下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目前,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以及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对此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
    2023-06-13
    181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公安机关的不作为能否解决问题?
    可以行政诉讼。起诉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可以向人民法院作出,但是在起诉之前,行为人需要先收集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公民的财产权的证据,以及使公民遭受实际损失的证明,证据收集完毕后,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附上相应的证据材料,此时,起诉就算完成了。立案后公安机关不作为是否引起失效经过对于侦查机关不作为、违法侦查的行为可以向检察院反应。检察院设有侦查监督检察部门专门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你想侦查人员的所有工作都对你透明?只要还在侦查期限内就不要火烧屁股,那对自己没一点用,就算你去控告,受理单位也只会觉得你无理取闹,你告到总书记那儿也没用!安心等结果,有机会去查询案件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
    2023-07-12
    303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问题?
    第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第二条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第三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
    2023-08-05
    446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的虚假诉讼问题及应对方法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出现以下行为之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则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进行虚假诉讼,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行 政 诉 讼 虚 假 诉 讼 法 律 制 裁根据素材2的内容,虚假提起行政诉讼一般不会被定罪,但可能
    2023-09-22
    262人看过
  •  有关行政诉讼被告的追加问题
    该段内容讲述了在行政诉讼中追加被告的相关规定。如果原告同意追加被告,则应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但如果行政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则除外。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在行政诉讼中,如果需要追加被告,人民法院应当告知或者通知原告。如果原告同意追加被告,则应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但如果行政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则除外。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行 政 诉 讼 被 告 问 题行政诉讼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而被告则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角色。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承担着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其行为和言论都可能成为诉讼的争议焦点。因此,被告的选任和管理直接关系到行
    2023-09-06
    178人看过
  • 关于探视权的诉讼问题
    关于探视权的诉讼问题如下:1.探视权起诉费用很低,但要视不同地方而定,大约几十到二三百吧,可以在诉讼请求中写上要求对方承担诉讼费。2.证据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或者谈话录音,如果不怕影响孩子成长的话让孩子出庭作证。3.探视权是为人父母都享有的权利,不能变更。但可以变更抚养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可以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对方不允许你探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可以此为理由要求变更抚养权。4.可以要求法院强制执行。通常法院会将对方叫到法院进行调解,如果对方仍不履行离婚判决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可以罚金或者司法拘留。一、变更抚养权起诉状注意事项1.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另行起诉。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长到有识别能力时,主动提出与另一方一起生活时,应另行起诉。离婚后,变更子女抚
    2023-03-07
    268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更多>

    #行政强制措施
    相关咨询
    • 关于二审行政诉讼申请抗诉的问题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4
      第九十一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八)审判人员
    • 关于医疗损害的行政诉讼问题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4-28
      医疗损害不会涉及到行政诉讼。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未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注意义务,在医疗过程中发生过错,并因这种过错导致患者人身损害所形成的民事法律责任。首先,患者与医院之间是平等主体,其次,二者之间发生的是财产或人身法律关系,所以像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建议大家走民事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就是行政官司,即我们通常说的民告官。是在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
    •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的规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在于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2
      根据规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是两者处理的程序和后果不一样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针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提出来的。 简单来讲,行政复议就是找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部门请求重新处理。 行政诉讼就是直接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告上法庭。
    • 关于行政诉讼二审不服怎么处理的问题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5-05
      1、对行政诉讼的二审终审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二审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的六个月内,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是二审的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