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没批捕是合法的,聚众斗殴是否进行批捕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来进行认定。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犯罪往往同时会造成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结果。
一、法律依据
《刑法》第292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多次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分别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犯罪往往同时会造成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结果。
聚众斗殴罪与群众中因民事纠纷而互相斗殴或者结伙械斗的界限:主要表现在后者不具有流氓犯罪的动机、目的,不是流氓活动,在群众中的互相斗殴或械斗中犯故意伤害罪(包括轻伤、重伤)、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等罪的,构成何罪就认定何罪。
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界限:犯罪的动机、目的不同。聚众斗殴罪是基于流氓动机,在实施各种流氓活动时破坏公共秩序,后罪则是基于某种个人动机、目的,用聚众闹事方式,要挟国家机关或有关部门,以满足个人的要求为目的。犯罪形式不同。聚众斗殴罪可以聚众进行,也可以单独实施,后两种罪只能聚众实施。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说明在聚众斗殴活动中,一旦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一律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这是对犯罪的一种转化型规定。
-
聚众斗殴不批捕的条件是多少,聚众斗殴的法律后果
199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达成和解批捕了吗
224人看过
-
聚众斗殴批捕后需要怎么做?
342人看过
-
聚众斗殴批捕和未批捕的界限是什么
433人看过
-
聚众斗殴检查院不批捕还会起诉吗?
210人看过
-
如果是聚众斗殴从犯会批准逮捕吗
345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2023年聚众斗殴会被批捕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16根据法律规定,聚众斗殴情节不严重,不构成犯罪的不会被逮捕,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
聚众斗殴不予批捕法律意见是什么?聚众斗殴这个罪严重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14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
-
朋友与人聚众斗殴被抓了,聚众斗殴批捕后,还能取保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01、批准逮捕后,发现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可以再进行取保候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第九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
-
聚众斗殴批捕后代表会有罪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03有没有罪需要经过法院判决,但是一般经过检察院批捕的都会判刑。 聚众斗殴批捕后可以由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并根据审查起诉内容进行司法判决,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服刑和执行,聚众斗殴的犯罪事实认定后,必须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相关事项进行认定和处理。 由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并根据审查起诉内容进行司法判决,批捕后一般还是在侦查阶段,侦查结束后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交到检察院,检察院审查后,符合起诉
-
聚众斗殴罪达成和解批捕了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1-03-21和解,对方谅解,可以从宽处罚,但不能免除处罚。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帮助,办理取保候审;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查清案情,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低刑期或缓刑,以免错过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