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对民生保障的实现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1:56:19 364 人看过

举凡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公共福利、收入分配等旨在帮助人们过上更为体面生活的事务都与民生改善息息相关。几乎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的民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二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三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社会生活复杂化趋势导致百姓与国家管理活动冲突不断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更需要行政诉讼这一民告官的渠道来维护人民的信心和尊严。

行政诉讼制度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有效、最直接的法律制度之一。近年来,由农村土地征收、城市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资源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行政纠纷较为突出,有效的利用行政诉讼,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这些涉及人民基本生活的纠纷,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存在着行政申诉、行政复议等行政救济的方式,但是目前社会中官官相护的不良风气可能会使受行政行为侵害的相对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行政诉讼的存在,恰好可以弥补行政救济的缺憾,纵使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这种制度的不可替代性。第一,行政诉讼保障公民权和监督维护行政权的平衡功能使得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进入到一个新的平等的平台上进行控辩,此时行政机关不再高高在上,其行政行为必须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审查的结果不论是行政行为的维持还是变更、撤销,都将使双方可以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一结果,因为公平正义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以一种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出的。第二,行政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不仅体现司法维权的一般性,更包含了通过对行政权的控制来保护人权的特色。如,法院通过审查,可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法院可变更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法院可责令行政机关对其违法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害进行行政赔偿等。

以《行政诉讼法》为核心的行政诉讼体系对行政诉讼程序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虽然其延续着其创立之初的本意,即控制权力、维护权利。但是现今实然状态下的行政诉讼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保障民生得以真正地实现。

(一)原告资格过于严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条指出行政诉讼的原告应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但笔者认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益关系的当事人也应该享有行政诉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已经不再仅仅针对个人,它往往涉及的是一批人的利益,如环境治理的不作为或者环境污染处罚不当等,虽然有些人并非是这些行为的具体对象或者与其存在着某种利害关系,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站出来,为这个社会隐形存在的公共利益而诉。

(二)受案范围过于狭窄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只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对部分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诉讼。第十一条虽然规定了七条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及一条保底条款,但是相较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而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显然过于狭窄。其实,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可诉的行政行为对百姓的侵害更深。如一些行政机关发布的不合法或者不适当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这些抽象行政行为的普遍性、重复使用性影响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此外,笔者认为行政诉讼仅仅针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行政诉讼的期待的。由于行政权力的经常性和普遍性,行政体制的滞后、国家公务人员素质的局限等,存在大量不违法但显然不符合人民福利的行政行为,这些不合理的行政行为更应站在审判席上接受审判,因为合法的标签不仅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更是封堵了人们寻求救济的途径。

(三)和解和调解程序的缺失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承认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和解是诉讼当事人达成合意,法院就当事人的合意内容做成笔录,具有与判决相同的效力。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和赔偿诉讼中的特有制度,是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由法官进行的调解。但我国由于受国家权力的不可妥协性的束缚,在《行政诉讼法》中排除了调解与和解。笔者认为当权利与权力放置在法庭时,二者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权力有滥用时,权利也有不当使用时,因此双方应该是有谈判的余地的,尤其是针对先前提到的不当但非不法的行政行为。和解和调解程序不仅给予双方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商量的机会,也有助于减少百姓不必支出的费用以及获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在保障、改善民生的航行中,行政诉讼不可避免地要担起舵手的责任。在民与官的碰撞中,百姓或是更为理解政府的行为,或是对这个国家的司法和行政更为失望。而行政管理者也许更能使人们意识到行政以关注、保障、改善民生为己任,但也有可能失去更多的民心。因此,行政诉讼必须让阳光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09: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自诉相关文章
  • 浅析修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1990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的《行政诉讼法》标志着行政诉讼制度的正式建立。立法家们以公权不能自由处分从而排除了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由于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机关不象民事诉讼中的被告那样能自由处分自己的权益,或说不象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可以放弃某些权利,或主动放弃某些权利,就可以处自行和解,因此传统上的行政法学理论就死认为公法的具有不可放弃性与不可处分性,认为行政机关一旦作出行政行为,要么合法,要么就不合法。行政政关不存在有无权利放弃的思想行为,所以行政诉讼就不存在调解的基础。但笔者在从事行政审判工作八年中,通过协调建议或暗示被告行政机关改变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动员原告(行政相对人)撤诉或者原告自行撤诉的,总是占年结案的40-50%左右;协调被告在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内满足原告的要求,动员原告撤诉或原告自行
    2023-06-06
    365人看过
  • 论政府行政复议的现状与对策
    自《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这部法律对现行的行政复议制度有了新发展,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行政复议案件的受案范围,例如把不服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合法的等内容列入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二是扩大了政府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复议管辖机关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都可以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所以,《行政复议法》施行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任务会十分繁重。从目前政府行政复议的现状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加以解决:第一、政府法制机构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职责不明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从法律上肯定了政府法制机构办理政府行政复议案件的地位。原《行政复议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复议机构设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内或与
    2023-04-24
    352人看过
  • 论税收行政诉讼
    一、税收行政诉讼的概念及重要意义税收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一)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在以往,我们总是注重强调纳税人的义务,强调偷税漏税的严重危害性,而忽略了其实纳税机关也会出现滥用权力的情况,侵犯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利益,扰乱正常税收秩序,而税收行政诉讼有利于维护正常税收秩序。(二)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妥善解决涉税争议税务行政诉讼的设计旨在解决税务机关及其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争议。税务行政诉讼制度是为了给不服税务行政机关处罚决定的纳税人提供一种司法救济的途径。税务行政诉讼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解决税务机关及其税收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争议,保障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二、现行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税务行政
    2023-06-06
    444人看过
  • 浅论行政诉讼中的公益诉讼
    【论文关键词】:行政诉讼公共利益公益诉讼【论文摘要】:由于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文章将分析公益诉讼的意义,对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提出思考。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公益诉讼的意义(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公益诉讼一词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后,伴随着公益运动的展开而广泛使用该术语。由于当时美国的众多社会制度均面临挑战,因而出现了各种尝试改革的方案,设立了众多的公益法律机构及类似的倡导制度,它们是为环境、消费者、女性、有色人种、未成年人及类似的诸多社会公共利益而展开活动,由此而进行的诉讼被称为公益诉讼。(二)公益诉讼的意义1.公益诉讼昭示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的需要。近年来,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各类公益诉讼不时见诸媒体报道。无论从国外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还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
    2023-05-22
    210人看过
  •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支撑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不会造成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干预的消极后果。建立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最大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担心司法权会不会干预行政权?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行政权与司法权各自不同的属性决定他们只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与司法权虽然同属于执行权,但是两者大有区别。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司法权是判断权,而行政权是管理权。”他们之间的具体区别是:司法具有被动性,行政权具有主动性;司法权具有中立性,行政权具有鲜明倾向性;司法权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行政权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司法权具有稳定性,行政权具有应变性;司法权具有权力专属性,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职业具有法律性,最初意义上的行政主体不具有法律职业性特征;司法具有终极性,行政权效力具有先定性;司法运行方式的交涉性,行政权运行方式具有整体单向性;司法管理关系具有非服从性,
    2023-06-11
    479人看过
  • 对于论行政诉讼类型化比较
    摘要:行政诉讼类型化是二十世纪以来各国行政诉讼发展的共同趋向之一。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有助于公民诉权的切实维护和行政法治进程的推进,因此是一国行政诉讼制度变革的核心新问题。文章通过对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理论界定,借鉴国外和我国太湾地区行政诉讼的分类标准,以及对其类型异同的分析,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构建的一些想法。一、有关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理论界定根据太湾学者蔡志方先生的界定,所谓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意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行政诉讼请求救济且法院仅在法定的裁判方法范围内裁判的诉讼形态。"私以为,蔡先生的表述恰当的反映了类型化的主旨,基本上能够揭示类型化的实质,可以为大陆学界所沿用。鉴于行政诉讼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因而行政诉讼类型化相比较民事诉讼类型化而言,自然具有其非凡的一面。但是,行政诉讼究竟脱胎于民事诉讼,因而两者之间仍存在许多关联,尤其是民事诉讼类型的划分标
    2023-05-22
    108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应该实行谁主张谁举证
    一、举证责任概念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者提供证据的义务,并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自己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其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都没有明确提出举证责任这一概念。作为成文法,《行政诉讼法》在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举证责任这一概念,并规定了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在行政诉讼中,原告作为具体行政行为承受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被告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者,具有较强的公权力。正是因为诉讼主体的特殊性,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才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是遵照着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即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一)被告举证责任之
    2023-06-06
    249人看过
  • 农民进行行政诉讼的障碍和排除
    [摘要]在我国强调依法治国及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农民权利能否通过行政诉讼得以有效地保障,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农民进行行政诉讼却面临着体制、意识、程序等诸多障碍。为此,改革体制、更新观念、完善程序以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乃迫切需要和理性选择。[关键词]农民;行政诉讼;障碍;排除行政诉讼作为解决公民私权力受到国家公权力侵害时救济问题的诉讼制度,在我国宪法强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治国”及政府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具有特殊的价值。然而,在目前,当权利受到行政机关侵犯时,农民进行行政诉讼可谓举步维艰,“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乃不争事实。其诉权的实现无论从法律规范层面还是从现实运作来看,都存在着诸多困境和障碍。一、农民进行行政诉讼的障碍及原因分析农民在行政诉讼中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制障碍首先,司法难以独立。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司法权在一
    2023-05-22
    181人看过
  • 谈行政诉讼的现状与对策
    一、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的现状作为行政诉的法律依据一一行政诉讼法已实施十多年了,那么,这十多年来,我国行政诉讼的现状如何呢?笔者认为是喜忧参半,不容乐观。诚然,不可否认,《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监督,可以说使我国的法制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这几年行政诉讼案件数不断上升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人们的法制观念正在缓步上升,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同时,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水平较之以前亦有很大的提高,这些不能不说是《行政诉讼法》带来的效益。但是,在此笔者不想过多地谈论行政诉讼的成绩,只想就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存在的弊端加以剖析。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的渠道还不畅,这可以用所列的几个关于行政诉讼的现状加以说明。1.表面繁荣的行政诉讼的背后掩盖着实际上的门庭冷落。从行政诉讼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这个根本目的,以表面合法的手段达到非法息讼之目的。一是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主
    2023-06-06
    401人看过
  • 宪法保障行政诉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虽然我国宪法未直接规定公民的行政诉权,但从理论上来讲由宪法保障行政诉权是毋庸置疑的。首先,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应受宪法保护。《世界人权宣言》第8条规定:“任何人当宪法或法律所赋予他的基本权利遭到侵害时,有权由合格的国家法庭对这种侵害行为做有效的补救。”可见,把诉权纳入基本人权的范畴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其次,诉权是民主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宪政的一项基本内容,而宪政是以保障个体自由为目的和主要内容,宪政要求牢固确立宪法保障下的公民权利(特别是通过正当法律程序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加以保护)④这就要求对国家权利与个人权利的分配与制衡从法律上予以确定,这个法律只能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第三,诉权是一种公民寻求国家终极救济的权利,个人权利相对于行政机关权力而言是相当弱小的,在其权利受到行政机关权力侵害后如何获得救济?答案是通过国家,通过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人民法院,通过公民有效行使诉权由
    2023-06-01
    111人看过
  • 行政诉讼原告的诉讼权利及实现途径
    行政诉讼原告起诉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给予救济的诉讼行为。因此,当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侵害时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使起诉权。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被告的原告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后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改变或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行政行为,这些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2023-07-24
    186人看过
  • 行政诉讼原告如何实现撤诉?
    1、行政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告在行政机关未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申请撤诉。二是原告在行政机关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申请撤诉。两种申请都须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2、人民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撤诉的原则,主要有三点:1.原告撤诉是否损害国家、社会利益或他人权益;2.案件撤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撤诉是否反映原告的真实意志,有没有外力强迫或不正当干预的因素影响。如何认定行政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一)被诉的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二)在行政复议等行政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涉及其合法权益的;(五)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投诉,具有处理投诉职责的行政机关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的;(六)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
    2023-08-18
    37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怎样实现强制执行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提出行政诉讼要符合必备的条件。起诉时,原告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说明起诉理由、事实和根据等。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应对起诉状进行审查,审查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等,并应当在七日内,做出立案受理的决定或者不予受理的裁定。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出上诉。行政诉讼强制执行费用是多少行政诉讼强制执行费用法律暂无明确规定。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有哪些1、申请。行政机关的申请是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前提和第一个环节,人民法院只有在收到行政机关的执行申请后,才开始决定是否执行。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在申请执行书中,应说明要求强制执行的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执行对象和执行标的等,以便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2、审查。人民法院在收到
    2023-08-13
    366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从两起行政确认争讼案件说开去【摘要】:我国行政诉讼法律规范虽然赋予诉讼第三人较多诉讼权利,但并不完善,如第三人是否享有主张并举证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或者主张原告起诉不合法的权利?若因被告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其能否请求行政赔偿?立法对这些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第三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应从公平、正义及利于平息争议等角度出发,肯定第三人的上述诉讼权利,充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关键词】:行政诉讼第三人诉讼权利提出诉讼主张权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行政诉讼第三人(下简称第三人)诉讼权利的条文并不多,[1]这些条文主要规定了第三人的参诉权、提出诉讼主张权、上诉权和举证权等。除这些条文外,在有关当事人的条文中,还规定了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权、阅卷权、申请回避权和辩论权等。乍看起来,第三人有着较多的法定诉讼权利,但实际上并不完善,而且,在法官缺乏
    2023-06-06
    363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自诉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自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对称。在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就没有法院的审理。法院审理刑事案件,... 更多>

    #刑事自诉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鉴定结论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5
      鉴定结论是指经委托或指派,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一定的客体进行检验、分析、测试、鉴别后作出的科学结论。在行政诉讼中,比较常见的鉴定结论有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作为行政诉讼证据的鉴定结论,可以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请求法定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也可以是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把某些专门性的问题交给有关的鉴定机关鉴定后作出的鉴定结论。
    • 如何增加税务行政诉讼的诉讼保障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03
      1.提起税务行政诉讼,还必须符合法定的期限和必经的程序。根据《征管法》第八十八条及其他相关规定,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提起诉讼,必须先经过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通知或者知道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诉权和起诉期限,致使当事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其起诉期
    • 如何保障行政诉讼中的质证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9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审判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开庭时不得公开质证。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中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确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当事人在法庭前交换证据中无争议的证据除外。
    • 在行政诉讼中,如何实现行政赔偿?
      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07
      如果您想在进行行政诉讼并提出相应的赔偿申请,主要的操作步骤是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在此过程中,人民法院将根据不同案件的情况分别立案处理,并决定是否将这些案件合并审理或独立审理。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提起行政诉讼时附带要求行政赔偿,就必须遵循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起诉期限的相关规定。
    • 如何保障行政诉讼高效性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5
      第一,避免程序违法。修改后的《》对行政审批程序问题进一步严格了司法审查标准,第七十四条第一项明确规定“行政程序轻微违法,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也应判决确认违法。因此建议,行政机关应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遵守立案、调查、告知、听证、时限、送达等法定程序要求,减少和避免因程序违法而败诉。第二,尽快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纳入行政部门年度考核办法。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机关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