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界定的探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0-15 02:36:01 289 人看过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主体刑法

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含义,由于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造成了在正当防卫理论上的争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为此,对何谓“不法侵害”,笔者拟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

对不法侵害的含义,在新旧刑法中都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从新旧刑法的有关条文看,在刑法的立法技术上涉及“不法侵害”一词时,可以看出并不只是限指触犯了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也包括与犯罪手段基本相同,但尚未触犯刑法的一般违法行为和虽然触犯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结合我国79年刑法以及新刑法的规定,众多的法律工作者都认为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而不法侵害行为,既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也包括犯罪行为。

如依照新旧刑法的规定,对盗窃、诈骗与抢夺罪可以实施正当防卫;而对一般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虽尚未构成犯罪,但这种行为也是一种不法侵害,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行为。但是是否对所有的不法侵害的行为都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也就是说,是否如理论界一致认为的,只要存在违法行为,且行为具有侵害性就可以防卫呢?对此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认为构成正当防卫前提的不法侵害其含义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并且这四个特征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侵害性从词的意义上讲,“侵”的含义是侵入、接近,“害”的含义是伤害、妨害。侵害就是“侵入而损害”。由此可见,侵害是一种具有积极的攻击性、并有可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作为正当防卫前提条件之要素,“侵害”有其特定的含义。首先,不法侵害必须是一种行为,可以是自然人的行为,也可以是单位的行为。对个人与单位存在侵害可能的观点理论界没有争议。但有些学者提出动物侵害是否可以防卫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动物侵害问题在我国《民法典》中有明确的规定,动物侵害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除对动物进行处理外,只能对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按过错责任来承担民事责任,因而不存在对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防卫问题;而只有在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指使动物进行侵害之时,才可以对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进行防卫,因为这时动物只是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实施侵害行为的工具,因而动物并不能成为防卫意义上的侵害主体。

其次,这种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特征,亦即它是对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攻击,或者会产生一种使合法权益感受危害的状态。这种破坏被法律所保护的合法利益或妨害权利行使的行为,在理论上有危险说与实际危害说两种见解。多数学者认为不限于实际危害,只须对权利的正常状态发生不利影响,因而有致实际危害发生的危险,也属于侵害。这种侵害包括目的行为与非目的行为、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责任行为与非责任行为、作为与不作为、自然人的行为与单位的行为、侵害者直接实施的行为与利用动物间接实施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纯正不作为对现状无显著改变,不能作为正当防卫的前提。但是通常认为只要具有不法侵害的行为,仍可主张正当防卫。笔者认为,这种不法侵害行为必须具有发生实际危害的现实可能性,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否则谈不让进行防卫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29日 20: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是指什么
    1、在实际生活中,现在的大学生在自己或他人道受不法侵害时,往往不进行正当防卫,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因为胆小,不敢运用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或他人的权利;(2)怕自己不能掌握正当防卫的度,在实施正当防卫时超过限度而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实施正当防卫必须是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这一前提下。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构成犯罪的侵害行为和其他侵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不法侵害行为。对其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当学生在遭受歹徒抢劫时,其自身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学生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2、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不法侵害行为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仅凭主观臆断或推测的。例如学生一因琐事与学生二发生争吵,学生一威胁学生二要拿刀砍他,学生二认为学生一真的要拿刀砍他,就将学生一打伤。学生二的行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学生
    2023-04-03
    300人看过
  • 防止防卫过当: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是,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损害的,应该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应该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殴打、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措施,造成侵权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过失致人死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过失致人死亡按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
    2023-07-15
    217人看过
  • 关于正当防卫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论文摘要新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规定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主要立法精神是适当地放宽“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除原则性地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以外,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了特别规定,这就有利于公民大胆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本文从正当防卫上的成立条件、特殊防卫、不法侵害的界定等几个方面,对正当防卫相关理论及个人见解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探讨。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特殊防卫、侵害性、违法性、紧迫性可制止性、暴力犯罪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非常必要的完善和修改,对于鼓励和保护广大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无疑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疑难和争议问题,对于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及特殊防卫
    2023-06-14
    71人看过
  • 探讨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在审判实践中,一般要注意区分以下几个界限。一、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具体界限1、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侵行为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分子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加以区别。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的,侵害行为一般不宜实施正当防卫,因为这部分人属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他们的犯意与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有根本的区别。因此,在受到他们的侵害时,应尽可能地采取其他方法躲避侵害,只有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才允许实施正当防卫。如果防卫人对象的刑事责任能力不明知或不可能明知时,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2、正确区分正当防卫与相互斗殴。正当防卫是侵害者明显地实施不法侵害,在双方结束斗殴以后,一方出于报复,又重新主动侵害对方,而对方不愿再行斗殴,退避不予还手,但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确属被迫自己反击的,不能再当作互殴案件对待。如果防卫行为没有过当,则应视为正当防卫。(2)区分正当防卫与互相斗殴,不能单纯以行为人过去有
    2023-06-11
    300人看过
  • 正当防卫量刑确定方式的探讨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正当防卫超出必要限度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限度的把握1.不法侵害的强度。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2、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
    2023-07-03
    60人看过
  • 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可以吗
    一、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能否实行正当防卫(一)不作为与作为在法律上的等价性决定了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不作为是与作为相对而言的一种行为方式,作为是不当为而为”,而不作为是当为而不为”。与作为相比,由于不作为不存在作为那样的身体外部动作,因此不作为行为性的论证成为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有学者提出,对于不作为的行为性,应当采取一种综合的解释,作为是一种公然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不履行自己应当并且能够履行的义务的不作为同样是一种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不作为与作为具有等价性,两者都受到法律规范否定性的评价,都是不法侵害行为。因此,在讨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时,不能人为地将不作为排除在外,即由于不作为与作为的等价性,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当然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二)正当防卫的制度价值决定了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可以实行正当防卫。随着法律由个人本位向社会
    2023-04-16
    247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中侵害行为的范围
    我们认为,1997年刑法与1979年刑法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将正当防卫区分为一般正当防卫与特别正当防卫两类,两类正当防卫的对象即侵害行为的范围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加以研究。(一)一般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就一般正当防卫的对象范围而言,1997年刑法与1979年刑法的表述一致,都使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一语,因此范围应当是一致的。关于不法侵害的范围,刑法理论上的争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不法侵害是仅指犯罪侵害还是也包括违法侵害;(2)不法侵害是否包括过失犯罪;(3)不法侵害是否包括不作为犯罪。关于不法侵害是否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理论上存在三种不同学说:(1)犯罪行为说。这种观点认为作为正当防卫的对象的不法侵害应该是犯罪行为。理由是如果包括违法行为,则会扩大打击面,造成不应有的危害。(2)无限制的违法犯罪说。这种观点认为不法侵害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理由是正当防卫并没有将
    2023-06-11
    123人看过
  • 正当防卫对象条件的几个探讨问题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不法侵害作斗争的一项权利,是正当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作为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既不是一种报复,也不是一种惩罚,更不是一种私刑,而是在紧急状态中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通过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来达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因此,行使这种权利,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不能任意滥用。同时,也要明确正当防卫还是我国公民应尽的道义上的义务。有条件进行正当防卫而不实施正当防卫,逃避同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放任违法犯罪分子胡作非为,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侵害的人,应当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具有特定义务的人,如人民警察,逃避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构成不作为形式犯罪的,还应当
    2023-05-05
    77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界定什么是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定义是:(一)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一、正当防卫致人重伤需要赔偿吗正当防卫致人重伤,如果是属于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需要赔偿。《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
    2023-06-25
    499人看过
  • 正当防卫如何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一、正当防卫如何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正当防卫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如下:1.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不法侵害正在发生、正在进行中;3.必需是对不法侵害人本人采取制止措施,否则,可能是紧急避险;4.防卫行为不能过当;5.达到制止成功后必需停止进一步的制止行为。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有哪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有:1.实施的目的相同,二者保护的都是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但紧急避险是从整体利益出发,是为了保护更大的利益而牺牲局部的、相对较小的利益。2.实施的前提相同,二者都必须且只能是在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才能实施防卫权。但紧急避险只能是出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但凡有第三种情况可以避免都不可采取。3.责任后果相同,二者都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的,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其处罚。三、正
    2023-06-04
    80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与正当防卫的界定?
    一、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在故意伤害致死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混合罪过形式,即同时具有伤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过失,这是区别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同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标志。二、正当防卫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
    2023-04-28
    322人看过
  • 面对侵害正当防卫怎么判断
    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可能是对本人的,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违法的侵害行为。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或者已实施完毕,或者实施者确已自动停止。否则,就是防卫不适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即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5、不能明显超过
    2023-04-01
    414人看过
  • 我国法律对面对侵害正当防卫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对面对侵害正当防卫是这样规定的:(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在这一行为中,防卫目的的正义性是正当防卫首要条件,特别要注意的是,出于保护非法利益的目的而实施的“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以引诱的手段故意激怒他人袭击自己,打死打伤他人的不是正当防卫;赌博犯罪时,为保护赌资而将另外抢劫赃物的罪犯打死打伤的行为也不是正当防卫;(2)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而进行的防卫。也就是说,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才能采取防卫行为。尤其要指出的是,对合法行为不能进行防卫。如司法机关逮捕人犯、执行搜查任务时,拒捕、拒查者或第三者进行的反抗,不叫正当防卫;(3)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对实施不法行为者的亲属或其他人进行报复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4)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进行的防卫。对还没有
    2023-02-20
    168人看过
  • 交警受到不法侵害可正当防卫
    近日,《法制日报》报道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司机雷晓明醉酒驾车酿成交通事故后,不但不配合交警勘查处理现场,反而聚众闹事,殴打执勤民警的消息:民警吕文波脸被打伤,警服被撕裂,手表被打丢。闻知此事,笔者非常愤慨。近年来,形形色色的袭警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掩卷沉思,不禁惊问:光天化日之下,歹徒缘何如此猖狂?笔者认为,除了极少数不法分子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外,警察软弱可欺也无形中助长了这些不法之徒的嚣张气焰。《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可见,正当防卫是每一个公民的一项正当的、合法的权利,交警作为一名公民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如果我们交警遇有不法侵害,应该理直气壮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正当防卫,而不应采取消极避让和打不还手的做法。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赋予了人民警察更多新的使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23-06-11
    22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正当防卫侵害反击的界限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19
      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防卫行为。而防卫过当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但是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针对不法侵害人的反击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 对不法侵害的行为能否正当防卫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15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合法益造成威胁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以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开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因此,对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就不能再进行正当防卫了。
    •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防卫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15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如果侵害的行为是侵害人本人造成的话,那么被侵害人只能针对其本身进行正当防卫,这种行为才能属于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被侵害人也只能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但是绝对不可以对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如果被侵害人对第三人进行了防卫,那么很有可能构成了故意犯罪的行为或者假想防卫也可以称作是紧急避难。
    • 对不法侵害的行为,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教育?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4
      为了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应该符合五个条件: 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5、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
    •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伤亡的属于正当防卫吗, 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2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