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维权的途径有直接和当事人来进行一个协商,要求对方立即停止这种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还有就是可以向法院来进行诉讼维权。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侵害名誉权常见方式一——侮辱
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侵害名誉权常见方式二——诽谤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典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根据人民法院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3、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
对于转发朋友圈构成侵权名誉权吗
99人看过
-
朋友圈名誉权纠纷如何处理?
194人看过
-
在朋友圈损坏名誉算侵权吗
463人看过
-
微信朋友圈诋毁他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
145人看过
-
朋友圈诋毁侵害名誉权承担什么责任?
244人看过
-
存在朋友圈名誉权侵权的赔偿多少?
482人看过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
有人朋友圈发我的信息,微信侵犯名誉权投诉或者如何维权?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31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
-
微信朋友圈名声受损,微信朋友圈上侵犯名誉权怎么呢?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9构成名誉侵权须在主客观方面具备以下要件:(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作为认定毁损名誉的依据,侵权人仅仅只针对被侵
-
朋友圈侵权计入侵权影响名誉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31在朋友圈损坏名誉算侵权。 构成在朋友圈侵害名誉权的,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 1、被侵权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要证明侵权人确实在朋友圈发表了侮辱诽谤的内容,对被侵权人造成了名誉损害。 2、侵权人的行为违法。 只要侵权人采用了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是一种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构成侵权。 4、侵权人主观
-
朋友圈发诽谤信息造成名誉受损害,受害人应该如何维权,有哪些途径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4我们法律上规定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此一旦发现有人在朋友圈里散布捏造的不实消息,让自己的名誉遭受损失的,虽然是网络侵权,但照样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实际中遭受网络诽谤侵权的受害人可以采取下面的途径维权: 1、采取民事救济途径 因为对方网络上发布不实消息,损害到你的名誉权,其实属于民事范畴,所以可以采取民事诉讼的方式,以对方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2
-
朋友圈侵犯名誉权管辖地法院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03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原则规定,朋友圈侵犯名誉权管辖地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lt;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