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的法律迎来大修。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了通过关于修改《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删除了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商业银行75%存贷比监管指标,并于10月1日起实施。对此,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研究总监William指出,取消现行的第39条存贷比不得超75%的规定,意味着将存贷比由法定的监管指标转变为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此对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存贷比是什么
什么是存贷比,所谓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假如存贷比最高75%,也就是银行如吸纳1亿元存款,则最多只能贷出去7500万元。对于银行来说,存贷比越高越好,意味着可供放贷的资金越多,因此银行的盈利能力也会越强。不过存贷比过高的话,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越大。
1994年,当时国家为抑制经济过热、引导银行贷款的合理投放,央行在监管中首次引入了存贷比指标,该指标1995年被《商业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下来。
2、存贷比不适合当下的放映
对于存贷比指标,在经济过热的年代有它的好处。不过其缺点也较为明显。首先以存定贷的监管,使商业银行经营中过分重视于存款的考核,为满足监管要求而出现违规拉存款的现象比较常见,如过去银行在月末、季末时点,出现大量冲存款拉业绩的现象,这也催生了很多高成本的表外融资业务和很多月末的高息揽存现象,而这并不符合降低融资成本的总体方向要求。
过去到考核时点,银行的利率通常较往常提高或是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用来揽存。今后存贷比取消后,可能这部分冲存款的动作会有所减少,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的收益率会趋于稳定。
3、存贷比取消之影响
对于普通的理财投资者而言,存贷比的取消还有哪些影响,嘉丰瑞德的研究总监William指出,直接性的影响不大,只是今后那种为冲存款业绩而发行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会直接减少,也会让整体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减少。间接影响有,总体有利于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对于银行,贷款端将只受到监测性的监管。对于银行,取消存贷比意味着一个紧箍咒的解开,有利于他们信贷业务的投放,负债端存款成本的降低,提升盈利能力,并让银行有精力在更多的资产端进行经营,利好银行中长期发展。当然,这也是对国内的私人理财行业的一个新挑战。参考国外的银行业现状,美国银行业正常年份的存贷比在90%左右,因此国内的贷款比例,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4、监管方向预测
取消存贷比的法定监管后,正常的监管如何进行,有银行人士指出,未来有望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关于流动性的监管指引来替代,即满足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例(NSFR)的指标要求。
William指出,总的来说,取消75%的法定存贷比的硬性监管后,将引导管理层和银行业向流动性风险管理靠拢,这为今后银行业的改革打开了创新空间,为将来银行走向自主经营铺平了市场化的道路,是利大于弊的改革措施。
-
取消银行存贷比有什么好处
206人看过
-
存贷比考核望取消银行改革发力
455人看过
-
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三大调整
344人看过
-
民间借贷新旧司法解释利率对比
352人看过
-
修改商业银行法建议方案上报或涉存贷比指标
404人看过
-
大学生创业贷款商业银行利息是怎样的
255人看过
商业银行经营是商业银行制订和实施银行战略过程中所运用的指导性原则。主要包括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社会性等四项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四性”原则是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要求,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项原则都会使银行经营管理... 更多>
-
如何进行大学生创业银行贷款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231、抵押贷款抵押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抵押物评估价的70%,贷款最高限额为30万元。如果创业需要购置沿街商业房,可以以拟购房子作抵押,向银行申请商用房贷款,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拟购商业用房评估价值的60%,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2、质押贷款除了存单可以质押外,以国库券、保险公司保单等凭证也可以轻松得到个人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可以贷存单金额的80%;国债质押贷款可贷国债面额的90%;保险公司推出的保单
-
创业可向银行贷款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91、创业向银行贷款不合适。首先我们理清银行对于企业融资的盈利模式,利息收入基础上的综合业务收益,比如代发工资等个人金融业务、发债、ipo等的投行业务、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或保险、基金等代理业务的综合收益,而其次创业公司能对银行提供什么呢?恐怕仅仅是利息收入或是少量的个人金融业务而已,而银行承担的风险却未知而巨大,特别是完全存在创业失败,主体不复存在的风险。而抵押物或质押物、担保人对于这块风险的覆
-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存在哪些意义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18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双创”行动计划,鼓励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城市。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向企业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打造创业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