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的一致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8 10:04:46 85 人看过

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道德是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工具。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分属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与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彼此渗透,相互补充。道德靠社会舆论约束人,法律以国家强制力制约人。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支持,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保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08: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人身权相关文章
  •  防卫与避险: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有以下区别: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与避险行为在法律上的责任不同,正当防卫中危害的来源是行为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紧急避险中危害的来源还可以是自然原因;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身,紧急避险是针对第三者的利益。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有以下区别:1.引起危害的原因不同。2.防卫行为与避险行为在法律上的责任不同。正当防卫中危害的来源是行为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紧急避险中危害的来源还可以是自然原因;2、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身,紧急避险是针对第三者的利益。 正 当 防 卫 与 紧 急 避 险 区 别 : 行 为 指 向 的 对 象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两个法律概念,它们在行为指向的对象上存在区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而紧急避险
    2023-09-03
    463人看过
  • 替考判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组织替考要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组织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比如高考,司法考试,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构成犯罪的,一般为三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三到七年;一种是组织非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构成违法。如雅思,托福考试,小学生初中考试,可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替考判刑吗代替国家考试的,成立代替考试罪,是否判刑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代替考试罪是行为犯。即,只要实施了代替国家考试的行为,就成立代替考试罪。对于何为国家考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了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解释第七条规定了可不起诉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宣告缓刑、不以犯罪论处的情况。因此,大家绝对不可以代替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
    2023-07-01
    299人看过
  • 醉驾致110事故: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
    1.没有造成交通事故的,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要负全责吗?醉驾发生交通事故不一定负全责,这些情形才是全责:1、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逃逸一方;2、道路交通事故中伪造现场或者毁灭证据的一方;3、机动车与没有过错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承担全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3-07-06
    72人看过
  • 嫖娼是否道德与法律的盲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嫖娼没被抓现行,是否会有事,需要看公安机关是否掌握比较全面的证据能够证明该违法行为。嫖娼是违法行为,要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需要有违法事实与证据。其属于治安处罚或行政处罚范围,执法中必须有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非现行即缺乏直接或有效证据,处罚证据不足不可以执行处罚。嫖娼就犯法吗一般的嫖娼行为在我国被认为是违反治管理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违法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所以嫖娼是违法行为,但不一定犯罪。卖淫、嫖娼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第六十六条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2023-07-04
    410人看过
  • 处理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策略
    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处理办法如下:道德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家庭社会分子之间正常关系的基础,是靠人们自觉力以及舆论执行的。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靠国家机器暴力执行。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就要看当事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了。如果是普通民众,那么道德当让步于法律;如果当事人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或者与国家机器有某种强大的利益关系,那么法律便让步于道德。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是: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3.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
    2023-07-05
    382人看过
  • 法律与道德修养的依存关系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规范。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旨在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强制力进行维护。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虽然法律和道德有所区别,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良法理应是符合道德的。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护。法律是一种规范,旨在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种规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且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为了确保其有效实施,法律依靠强制力进行维护。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非暴力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1、区别,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道德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2、联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良法理应是符合道德的。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护。 法 律 与 道 德 的 关 系 : 从 本 质 到
    2023-09-06
    232人看过
  • 悬赏广告: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对悬赏广告法律性质的认定,在法律上对悬赏广告的性质怎样确定,理论界历来有两种对立的学说。一种是契约说;另一种是单独行为说。契约说认为,悬赏广告是对不特定人的要约,因此,必须与完成指定行为人的承诺相结合,其契约才能成立。完成广告行为的人享有报酬请求权,悬赏人负有按照悬赏广告的约定支付报酬的义务。单独行为说认为,悬赏广告是悬赏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只要悬赏人发出悬赏广告的意思表示,悬赏广告即告成立。行为人按照悬赏广告完成一定行为非是针对广告要约而做出的承诺,而是履行悬赏广告确定的义务。发布悬赏广告的行为是广告人以广告形式声明对完成广告中规定的有特定行为的任何人,给付广告中约定的报酬的意思表示行为。在行为人完成广告中规定行为的情况下,广告人则必须依照自己的承诺履行自己的支付义务,即言出必行。因此,笔者提醒发布悬赏广告的人,慎言重赏、重金,要看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悬赏金。此外,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写
    2023-07-06
    233人看过
  • 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两者具有同一属性,能够互相联系和包容。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结构的不同、调整范围的不同和调整手段的不同。一、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是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是社会认
    2022-09-15
    308人看过
  • 合理避税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合理避税是合法的,合法避税是指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纳税义务的规避,减少税务上的支出。合理避税并不是逃税漏税,它是一种正常合法的活动;合理避税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务等各个部门的合作,从合同签订、款项收付等各个方面入手。企业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方法有哪些1、校办企业、福利企业的证书没有年检,申请减免企业所得税。2、应有个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进入管理费-其它。3、主管部门向下级分摊费用,下级只有记帐支付凭证,没有原始凭证。4、邮政、电信行业收取的邮资、话费没有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用盖邮戳的白条、托收承付票据给客户。5、报销不属于自己单位的发票、税票。6、记帐凭证报销多,原始凭证数额少。7、购入固定资产列入费用,或者将固定资产分解开票记入费用。8、在建工程的贷款利息记入管理费用或者财务费用。9、财产损失不经税务机关批准,直接在税前扣除。10、流动资产损失在
    2023-07-03
    163人看过
  • 非法与道德的冲突
    嫖娼,是指二人及二人以上,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行为。即非法的性交易,建立于金钱交易上的性关系。嫖娼在我国受到法律的禁止,属于违法行为,卖淫、嫖娼的,卖淫嫖娼更容易传染性病,乙肝,艾滋病,等各种疾病。强奸,又叫性暴力、性侵犯或强制性交,是一种违背被害人的意愿,使用暴力的非法手段,强制与被害人进行性交,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除了阿富汗、塞拉利昂、刚果民主共和国),强奸行为都属于犯罪行为。当被害人因为酒精或药物或宗教影响等而无法拒绝进行性行为时,与其发生性行为也被视为强奸。嫖娼与卖淫的区别是什么卖淫,是指为获取物质报酬(金钱、礼物等),以交换的方式有代价地或有接受代价之约地与不固定的对象发生的性行为。简单理解为收费的性行为。嫖娼,是指男女二人及二人以上,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行为。即非法的性交易,建立于金钱交易上的性关系。这就如同市场上的“卖”
    2023-07-15
    232人看过
  • 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的相似与不同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区别是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社会规范的—种形式,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出发,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判断、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们的主观认识相统一的产物。道德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自觉行为的产物。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贯彻,同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密切的关系。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法律规范是社会规
    2023-07-17
    254人看过
  • 性侵与未成年人: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如果双方自愿的,不构成犯罪。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该少女的年龄和是否自愿来决定:与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少女发生性关系,只要该少女完全自愿,则不构成强奸,也不触犯法律,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女方发生性关系,则构成强奸罪,应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强奸罪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且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与明知未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无论该幼女是否自愿,都构成强奸。和未成年发生性关系如果你是男的,未满14岁无论对方(女性)是否自愿认定为强奸,满14岁未满18岁如果对方(女性)是自愿的没有违反刑法不用判刑,如果对方为非自愿的,包括酒醉,昏睡等情况,认定你为强奸。如果你是女的,未满14岁的男孩对方为非自愿一般认定你为猥亵儿童,满14岁未满18岁如果对方,男性,是自愿的没有违反刑法如果对方是非自愿的,包括酒醉,昏睡等情况,认定你为猥亵,违反治安处罚法,至多拘
    2023-07-16
    495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偕行遏制犯罪
    我们有时不是很清楚道德力量发生的微妙机制,但它一旦出现,却可能起到千军万马也起不到的作用。《新京报》9月10日曾报道,被控制造了北京东城区北新幼儿园命案的付贺功,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强奸罪、强制猥亵妇女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去年10月22日凌晨,付贺功潜入北新幼儿园后,进入幼儿睡眠室找钱物,当时睡眠室里有4个孩子、一位值班女老师。听见有响动,女老师刚问了句是谁,付贺功就抡起灭火器将她砸晕并强奸,然后用棉被盖住她面部致其死亡。此时,一个5岁男孩惊醒后吓哭,付贺功又举起灭火器砸死了他。这是怎样的亵渎,怎样的残忍和怎样的黑暗!我们深切哀悼死者,同时也揪心于幸免的几个孩子,在经历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在他们身边发生的罪案之后,他们的心灵需要非常小心的抚慰。所幸的是付贺功在不到48小时里就被捉拿归案了,并不久就被送上法庭。我对死刑的效力乃至恰当性一般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样
    2023-06-11
    158人看过
  • 婚姻中出轨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我国的民法典规定,一般情况下,法院是不会判婚后出轨一方净身出户的。在没有特殊地情况下,法官不会判任何一方净身出户的。就算其中一方有严重的重婚、同居、家暴和出轨等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不当行为,法官也只会支持受害一方的离婚损失赔偿,而不会让被告净身出户。如果想要让被告方净身出户,只能通过夫妻平等协商签订协议这种方法,才能达到净身出户的效果。一方出轨想净身出户可以吗一方出轨想净身出户可以。如果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对方出轨,那么在进行诉讼离婚的时候是可以要求进行多分共同财产和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但是并不支持出轨的一方净身出户。净身出户是指双方在离婚时,一个人要求另一方在共同财产分割的时候得不到一丁一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对方放弃双方在婚姻内的共同财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净身出户一般只能通过协议方式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
    2023-07-01
    465人看过
换一批
#人身损害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权
    词条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 更多>

    #人身权
    相关咨询
    • 道德与道德的关系, 合理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25
      伦理是我们自身与外界各方面关系的应有状态和规范。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生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且由法院适用,并由国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不是法律,但法律却可以说是道德规范。道德与法律都具有时代特征,现今的法律就是对道德的进一步规范,也就是说现在的法律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义性与狭义性的关系。伦理主要是相对
    •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2
      法律义务是法律规定的,而道德义务是道德要求的.法律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
    • 法律与道德冲突怎么办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19
      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处理办法如下:道德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家庭社会分子之间正常关系的基础,是靠人们自觉力以及舆论执行的。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靠国家机器暴力执行。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就要看当事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了。如果是普通民众,那么道德当让步于法律;如果当事人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或者与国家机器有某种强大的利益关系,那么法律便让步于道德。
    •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确定?道德是否最终结果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27
      一个社会简单来说显然有两套社会规范体系,道德与法律。法律体系是人们自觉行动的产物,而道德则是某种自发的规范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试想一个社群,没有我们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样的社会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想第一个问题就是,当道德究竟要求了什么存在争议的时候,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毕竟道德要求很多时候很模糊;其次,当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没人有权利作出一个权威性的裁
    •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包括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2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是大学里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该课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我国的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该课程有如下特色: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充分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